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交流英语

学术交流英语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研究生群体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生阶段国际学术交流机会的增加,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需要相应调整从而提高研究生应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本文旨在探索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即学术交流英语以及其可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在语言教学内容上应侧重两种语言互译、实用英语写作、科技英语写作以及参加学术交流等等,这也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探索的方向。

学术交流英语——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肖振凤

(天津大学 300072)

摘要: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语言认识的变化以及各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所突显的不足使得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研究生群体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生阶段国际学术交流机会的增加,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需要相应调整从而提高研究生应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本文旨在探索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即学术交流英语以及其可实施的项目教学法。

关键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学术交流;项目教学法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也就决定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从而使得交际成功。在英语教学的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语法翻译法、直接法、以口语教学为主的情景法、听说领先法和交际法都曾引起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重视。然而,现在的英语教学无论教授内容,授课方法,还是教师角色与作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学内容不再单纯地强调语法或听说技能或读写技能,而是把语言知识和应用语言的技能作为整体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另外,在教学中将所授语言和相关文化综合起来,由传统的以句为单位的教学将向话语的篇章教学发展。对语言既要结合文化整体考察,也要整体学习,使综合化的语言、文化材料成为教学内容的主流。在授课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是由身体、情感、品质、意志和行为等因素组成的整体;这些困素互相区别,相互关联,密切配合,具有整体的统一性。根据学生掌握语言的程度和不同需求设计授课方法及课堂活动,着重体现学重于教,生重于师,用重于书这样的理念。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促进者(enabler),不仅熟知教学内容,而且擅于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从而在课堂计划和授课方法中有所体现。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同时在必要时,教师充当引导者、顾问甚至是提供所需信息的源泉。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变迁趋势。现行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探索高效可行的改革途径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1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特点及现状

研究生是高校中较高层次的学习者,当今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都对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研究生教学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受教育模式、师资、教学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会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出来的学生也许能很好地完成一份英语笔试试卷,但要其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自由运用于与专业相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从而促进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往往力不从心。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更加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突出实用性,着重实践。在语言教学内容上应侧重两种语言互译、实用英语写作、科技英语写作以及参加学术交流等等,这也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探索的方向。

2 学术交流英语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基于教学现状、大量的调研以及近三年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教授实践,笔者认为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术交流英语课程,增加实用英语技能训练,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科研和学术交流的能力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有效可行的策略之一。学术交流英语从“交流”的视角出发,围绕学术交流中英语语用的规范和学术交流的基本策略,使学习者置身学术交流活动的真实场景,解决学生在学术交流中的实际语言需要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学术交流活动的真实视频呈现,给学生以直观了解,从而使学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运用英语开展学术交流的技能。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术交流能力的三个方面:①听懂并记录学术讲座的技能技巧,其中包括解析理解学术讲座的框架结构、记录学术讲座重要内容的方法以及听懂学术讲座的关键步骤与策略;②学术报告的撰写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做学术报告的技巧和策略,主要内容有学术报告开始时如何紧扣主题并激发听众兴趣,撰写学术报告的语言与结构,宣讲学术报告时多媒体、肢体语言、观众互动等的有效利用;③了解学术会议中的不同角色,参与学术讨论与学术交流的语言特点,处理观众提问的策略方法。要想使学生通过实践,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规范而有效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还要依赖于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实践活动。目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英语教学与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设置研究性学习、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所学知识并加以综合利用的机会。根据笔者近三年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教授实践可知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通过创造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从而内化为实际的学术交流能力。

3 项目教学法在学术交流英语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其主要是以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时间,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从而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运作的能力等几个方面。项目教学法包含两个基本的步骤:首先学生系统学习特定的技能与知识,然后将所学技能与知识创造性与自主性地运用到目标项目中。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也恰恰体现了当今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变迁的主要趋势。实施项目教学法通常有五个步骤:第一步设定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的项目;第二步制定计划——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与教师经过分析讨论后最终得到认可;第三步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形式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方案和程序工作;第四步成果展示——项目计划的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成果进行展示;第五步评估总结——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

2)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在学术交流英语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科研与交流的能力。在课程之初,学生按照专业或随机自由组合进行分组,每小组的人数为7~8人。整个小组为一个团队贯穿整个课程的始末。依据不同的项目主题,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前所述,学术交流英语课程主要涵盖三方面的内容:学术报告及学术讲座的理解与记录;学术报告的撰写和宣讲时的语言与策略;参与学术讨论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技能与技巧。以学术报告及学术讲座的理解与记录这一部分为例,所授技能与知识侧重于学术报告及学术讲座的理解与记录重要内容的技巧,项目设计以参与学术讨论为中心。这种方式主要是小组各成员根据项目确定的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分别承担leader/facilitator,arbitrator/monitor,note-taker/time keeper,contributor/participant and reporter/presenter等角色,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项目目标,在规定时间内,组内讨论形成书面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与评价。除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法外,在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结束时,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即学生以组为单位召开模拟学术会议(学生按角色参与:主持学术会议,用英语呈现学术成果,参与学术讨论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确定会议主题(必须是与专业相关)、参会者角色分配以及具体的会议流程,教师认可后予以指导。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展现项目成果,完成考核。教师根据学生承担的不同角色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程度做出相应的评价。项目考核形式倡导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实践性、主动性,强调探索性及应用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听力、写作、口语表达等具体能力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的学术交流的能力。近三年在学术交流英语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使得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及学术交流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学术交流英语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而项目教学法是改革有效的策略。

4 结语

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开设学术交流英语符合为社会培养全面的、实用型人才的要求,项目教学法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还需要及一步探索,使其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JIM SCRIVENER.Learning teaching— 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 -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