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二章 中 式 英 语Chinglish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它的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其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广泛的本土化。受汉语影响出现了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本章节主要介绍“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不同以及表现形式。

第十二章 中 式 英 语Chinglish

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它的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其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广泛的本土化。在中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受汉语影响出现了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本章节主要介绍“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不同以及表现形式。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Think in English(用英语思维),多积累一些英语的习惯用法,对那些受汉语思维影响的“双边”英语,各种形式的不规范、不正确的畸形语言,应尽量回避。

第一节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

1. 中国英语的定义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从提出距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1980年,葛传椝先生就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他说:“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s)、翰林院(Hanlinyuan 或Imperial Academy)、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白话文(baihua wen 或 baihua)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该称作China English。”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英语这一现象。1991年,汪榕培先生则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中国英语”它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是国际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中国学生初学英语时所瞎编乱造的过渡语。它表达了中国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特有事物,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自然、风土人情等,对丰富英语内涵、介绍中国文化等有着积极作用。中国英语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生成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只有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想下它才会出现。因此,“中国英语”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势的载有中国文化和汉语的英语变体,是积极的语言变体,具有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2. 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也叫“中国式英语”。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中式英语”这个词语在英语里面被称为“Chinglish”,意思是汉语及英语组合而成的语言。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把本族语的习惯带到英语学习中,从而产生了“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这种受汉语思维影响的“双边”英语,是一种畸形语言,用它进行交流的结果,往往是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

第二节 中式英语源起和发展

1. 中式英语的源起

据说,最早期的中式英语出现在香港。当时英国强行租借并对香港岛实施行政管理,不少华人由于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逐渐地从外国人口中学得几个简单的英文交流,因为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他们就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刚学会的英语表达组词造句。这些词句,有些因使用广泛,已经被英语语言所接受,成为标准英文。“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就是一个例子。可以看出,“Long time no see!”用的是英语的语言表达,体现出的却是汉语的思维与文化。中式英语出现的原因由于从古到今,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形态的显著差异,以及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差别,加之应用者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对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不足,从而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

2. 中式英语的发展

中式英语(Chinglish)体现出的是汉语的思维方式,是我们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文化的影响而“创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在学习和接受外来语言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与汉语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式英语(Chinglish)表达层出不穷,我们经常会听到或是看到一些不规范的英语:

例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译成:“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How are you ? How old are you?”译成:“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

还有那句传播广泛的颇有文学气质的事故现场描述:“one car comes, one car goes, two cars pengpeng, people die.”(一辆车来,一辆车去,两车碰碰人死了。)如此等等,令人捧腹不已。

外交部外语专家王弄笙著文列举了中式英语的种种表现,主要有:

(1)搭配不当:“来信写道”the letter writes, 应为 the letter reads;“革命接班人”successor to the revolution 应为 revolutionary successor。

(2)重复累赘:“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译为“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US 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the US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括号内the development of 可省,句末括号内的文字可用vice versa 代替。

(3)修辞词过多,画蛇添足:“彻底粉碎”译为“completely smash”,smash的本意是break completely;“完全征服”译为“completely conquer”,conquer 不可能是 partly;“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译为“a great historic change”,historic 已经含有great的意思;以上completely和great 均不可译。

(4)生造词语

有的初学者在汉英翻译时,对语言之间的差异根本不加思考,直接将马路“road”译成“horse road”,将一大早“early in the morning”说成“a big morning”,从而出现非常荒唐、可笑的英语。

通过这些错误不难看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一个深层次问题,即对中英两门语言存在的差异性及语言背后蕴藏的不同的社会文化没有透彻理解和完全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汉语环境的外语学习中,做到勤思敏行,在学习中不断通过对比、推断、归纳、分析等发现英汉表达的差异规律,培养灵敏的语言直觉意识。

最能集中体现中式英语(Chinglish)这种发展势头的,当属地铁站、旅游景点、餐馆、各大超市和其他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公共场所出现的中英双语标识本来是为了方便外国游客或是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但由于英文翻译的随意和不负责任,让许多外国人不知所云,望“字”生畏。以下是一些从相关网站上收集的例子:

(1)“分割鸡”翻译成“Divided chick”,不知珍惜动物的欧美人士看了之后,如何下咽。

(2)“公共厕所”翻译成“Comfort Station”舒服车站,好不舒服!

(3)“禁止攀登,禁止刻画”翻译成“NO CLIMBING, CARVING & SCRIBBLING PROHIBITED”,又是“No”又是“Prohibited”,到底是让“画”还是不让“画”!

(4)“当心滑到”翻译成“TAKE CARE OF YOUR SLIP”,是否在“跌倒”(Slip)的时候要小心谨慎?

(5)“让我们做鸟类的朋友”翻译成“Let us do the birds friends”,岂有如此“做”(do)法!

(6)“请带好随身物品”翻译成 “Please take good personal luggage”,不“好”(good)的随身物品是否就不用带了?

此外,中文食谱英译也是中式英语经常出现的地方。由于有些中文菜名含有中文文化或象征的意义,这样的中文菜名往往与该菜肴实际所包含的原料看上去丝毫没有任何关系,这样就给中式英语菜名的出现提供了机会。

(1)四喜丸子(Glad Meatballs)中文菜名体现出吉祥、喜庆的含义。“四喜”与菜肴本身无关,“丸子”才是本道菜的重点。译名回译过来变成了“高兴的丸子”,不如将其译成“Four-Joy Meatballs”。

(2)口水鸡(Spit Chicken)中文菜名寓意鸡的味道鲜美,令人直流口水 。译名中用了“spit(唾液,吐口水)”则让人有不愉快的联想。这里可以用主料加上配料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

(3)红烧狮子头(Burnt Lion’s Head )狮子头是扬州名菜之一,与“狮子”本身毫无关联,实际上就是肉丸子。因丸子大而表面毛糙与狮子头外形相似,因而以之命名。英文译名Burnt Lion’s Head,不知让喜爱动物的外国人看了作何感想,其次,burnt含有“烧焦的;烧伤的”之意,用在这里岂不是大煞了好胃口。其正确翻译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4)清蒸童子鸡(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童子鸡的主要原料就是鸡肉。英文译名却生硬地加上了without sexual life(没有性生活的),读来使人啼笑皆非,更是难以下咽。可按实名译为“Steamed Spring Chicken”。

(5)夫妻肺片(Man and Wife Lung Slice)中文菜名努力贴近中国消费者,给人以生活气息。英文译名Man and Wife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片)则一定会吓退外国友人。或可译为“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多数是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文化里虽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所以在处理中西文化的冲突时要小心应对,因为这绝不是简单的语言对等的问题。

Case 1:“口水鸡”的译名

几年前,一名高校教师请了几位外国友人到一家当地有名的中餐馆吃饭。教师为友人的到来点了几道特色菜,其中一道是“口水鸡”。外国朋友非常喜欢这道菜,连声夸奖“味道好!”但当他们看到菜单上的“口水鸡”被翻译成“slobbering chicken”时,个个都面露难色。

见到外国朋友不安的表情,那名教师连忙向外国朋友解释道:“是菜名英译出了问题,鸡是没问题的。取名‘口水鸡’让人联想到鸡肉的味道好,令人直流口水。”外国友人听完后也都释然开怀起来,认为这一中式英语还真有意思。

分析:在菜肴名称的英译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英文菜肴名称中一般由主要原料、辅助原料、刀法和烹调方法等构成,汉语菜肴名称则不同。为了吸引消费者汉语菜肴在命名时还刻意加上一些文化信息词汇或者与菜肴本身无关的形容词来增加菜肴的“味道”。本例中的“口水”只是想说明消费者在吃完这道菜后可能获得的感受,与菜肴的实际原料组成没有任何关系。况且,slobbering在英文中意思为“流口水的”,难怪外国朋友不敢开口食之。因为会“流口水的”鸡可能是病鸡,可能是患上禽流感了!如果将“口水鸡”翻译成“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并附有主料和配料的简要英文说明,就能避免误解的发生。

Case 2:打招呼

在广州举行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一名来自深圳的小伙子面带笑容地向一名国外参展商说:“You good!”开始那名外商有点不知所措,还以为小伙子很满意他的商品(your goods),后来进一步沟通才知道原委,原来小伙子是向他问好。他也面带笑容地回应道:“You good!”这一发生在中式语境下的英语对白让在场的人们捧腹不已。

分析:中式英语常常受人指责的最大问题是死译和硬译。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常说“你好”、“你吃了吗?”在说英语的国家则通常是“Hello”,“How are you”,“Nice meeting you”,等等。说“You good”(你好)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也就不足为奇了。还好,这至少是夸奖对方的,不会造成跨文化理解上的太大冲突。

练 习 题

— Exercises —

一、判断下列翻译是否得当。

1. 大雨 big rain

2. 肤浅 skin shallow

3. 眼红 be red-eyed

4. 交际花 social flower

5. 欢迎再来 welcome again

6. 别吵 No noising

7.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

8. 老师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小姑娘。The teacher likes this sweet-mouth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9. 转战南北 fight south and north

10. 掌上明珠 the pearl on one’s hand

二、讨论题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views about the Chinglish. Some people think that Chinglish is an embarrassment that must be wiped out at all costs. But some people say that the “language”should be preserved for it can enrich the English language. What is your opin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