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涵意义的特征

内涵意义的特征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3.3 内涵意义的特征哲学家一般都把内涵视为与外延对立的概念,但J·穆勒在把两个术语导入意义研究领域时并不强调这种对立。与理性意义相比,内涵意义有以下几个特征:附属性,即对理性意义的依附性。内涵意义中自然有不少是社会公认的特征,是语言共同体成员通常都会产生的联想形成的,如上述的附属于“妇女”的基本意义的“有母性”、“善烹调”、“好动感情”等含义就是这样。

4.3.3 内涵意义的特征

哲学家一般都把内涵(connotation)视为与外延(denotation)对立的概念,但J·穆勒(J.S.Mill)在把两个术语导入意义研究领域时并不强调这种对立。他说:“‘白的’这个词表示(denote)所有白的东西:雪,纸,海泡石,等等,同时包含……或者说含有(connote)白的属性。”他使用“内涵”这个术语有明确的目的,即用以指讲话人用某种方式给指称意义附加上的属性含义(12)。我们从图12可知,大部分语言学家的看法是跟穆勒对“内涵”的用法相同的。

不少语言学家发现,任何一种语言里的许多词语,围绕着核心意义(理性意义)都存在着一种类似日晕、月晕的光圈那样的东西,那就是这些词语的内涵意义。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个词的意蕴、蕴涵也就是指的这种内涵意义。与理性意义相比,内涵意义有以下几个特征:(1)附属性,即对理性意义的依附性。例如,“妇女”,其理性意义是“成年女子”,但通常它还带有“有母性”、“善烹调”、“好动感情”等内涵意义,这些就是附加于“成年”、“女子”等基本特征之上的非本质的、次要的特征。(2)不一致性。内涵意义中自然有不少是社会公认的特征,是语言共同体成员通常都会产生的联想形成的,如上述的附属于“妇女”的基本意义的“有母性”、“善烹调”、“好动感情”等含义就是这样。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内涵意义常常是因人而异的。例如,对一个厌恶女子的人来说,“妇女”一词会引起许多不好的联想,但对具有男女平等思想的人来说,则不仅不会产生不好的联想,相反会有种种赞赏的联想。(3)潜在性。波蒂埃指出,“所有那些潜存于说话主体的联想记忆中的一切成分都是潜在性的,而其实现依存于通讯环境的可变因素”(13)。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中,为达到某种目的,就可能使某种潜在的内涵意义显现出来。例如,在纳粹统治德国时期,在德国流行一种说法:“犹太人就是犹太人。”要是以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A=A,那不就成了毫无意义的废话了吗?其实,这句话中的第一个“犹太人”只具有理性意义,即指犹太民族,第二个“犹太人”,则附有“吝啬”、“狡猾”等内涵意义。在具体上下文中,原来潜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中的这些内涵意义就会显露出来。(4)无限性。因为客观上认识到的和主观上感受到的任何特点,都有可能成为某个词的内涵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内涵意义是无限的,并且是随着社会、文化以及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