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句子理解研究展望

汉语句子理解研究展望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5 汉语句子理解研究展望最近20多年来,国内在影响句子理解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与心理学界对汉语字词的认知研究相比,句子理解研究规模不大,研究中涉及的具体语言范畴和语言现象也不多,对大部分语言现象研究得比较零碎。后两种情形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汉语句子意合性特点。

5.5 汉语句子理解研究展望

最近20多年来,国内在影响句子理解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在方法上,最初使用事后测量,对因变量的测量只使用正确率等少数几个指标。之后,不少实验采用了即时技术,例如移动窗口技术、眼动技术等。统计方法也从一元统计到多元的分析,以使得出的结果能反映句子理解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实际情况。语言材料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句子理解研究从最初使用只包含三个词的简单句及一些词串,到现在注意使用自然语言中的句子,并对这些句子从多方面进行控制。上述方法上的进步,使研究的结果更为接近句子理解的实际情况。

从学科发展和应用需求看,今后应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特别在如何抓住汉语句子特点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5.5.1 方法需要更新,研究范围要扩大

首先,采用跨语言研究方法。人们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使用母语的,用母语是汉语的被试研究汉语句子理解,实验中的被试和主试也许会产生对母语不敏感的问题。这样,可能不能完全揭示汉语句子的特点。以第二语言是汉语的人为被试,进行对比研究,也许能比只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作被试得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的方法可以揭示出什么是汉语所特有的现象,什么又是汉语与其他语言共有的普遍现象。这样,不仅在理论可以进一步丰富普遍语言理论,而且还可以解决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问题。从实验手段看,除了继续利用或发展传统的行为实验类方法外,也应该注意吸收当代语言认知在生理学方面的前沿方法,使用相宜的实验,以揭示不同类型句子的加工特点。

其次,研究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与心理学界对汉语字词的认知研究相比,句子理解研究规模不大,研究中涉及的具体语言范畴和语言现象也不多,对大部分语言现象研究得比较零碎。句子理解涉及句法、语义、语用、语音(即音段)及超音段因素,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和语义在理解中的作用,不同的词类(如动词、代词、量词)、不同句式(肯定句、否定句和歧义句)等语言因素以及先提述成分、语境和记忆等非语言因素对句子理解的作用等问题上,汉语语法系统中的大量领域尚未涉及。例如兼语句和连动句是汉语语法中特有的句式,它们都有两个动词。这两个动词不像在英语句子中从构词屈折形态上可以看出来,它们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究竟是怎样的?

5.5.2 要抓住汉语特点来研究

汉语的特点影响其句子的理解。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标志,句法上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达句子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因此在句法上有其“稳定性”的一面。例如,在结构排列上,汉语句子往往遵循“偏+正(中心语)”的模式。与之相对的,是在句法上同时存在省略、移位等“灵活性”的另一面(吕叔湘,1986)。此外,汉语使用带有表意成分的汉字,被试在看到汉字时,有时能直接由字形激活其意义,造成语义因素在理解一些句法结构较为简单的句子时掩盖其句法作用,其在理解中优势效应就凸现出来。后两种情形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汉语句子意合性特点。它突出表现为汉语句子的构成成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事理推移方式,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的形式来表达意义。上述汉语句法、语义和文字特点,在不同的汉语句子中表现不一,从而造成理解不同类型的汉语句子时,句法整合和语义解释对理解句子的作用大小与方式不同。偏向于句法或语义因素的任一方,句子就倾向以自主模块方式理解,并出现相应的句法或语义对理解句子的优势效应。更多的情况下,句法和语义则是以相互作用方式发挥作用的,句法整合和语义解释交织在句子理解进程中。

与句子意合性有关的是汉语的话题。赵元任(1968)首先提出汉语句子中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话题(Topic)和述题(Comment)的关系,Li和Thompson(1976)进一步提出汉语是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语言,他们认为汉语主题比主语重要。曹逢甫(1977)进一步认为,汉语是趋向于以言谈为中心的语言,与趋向于以句子为中心的英语不同。英语句子是结构完整的单位,可以从句子中的限定动词及其句法关系确定句子的界限。汉语则不具备上述英语句子的特点,因此,对汉语句子的分析(句法和语义分析)必须考虑同一个主题链(Topic-chain)内的所有的句子。按照上述思路,就必须在语段环境下分析句子理解进程中句法和语义的作用。在国内,语法学界三个平面思想的倡导者把句子的主题(也有说成是话题)划为语用平面,他们认为对句子的分析必须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入手(范晓,1996)。按照这一理论,我们对句子理解的研究也应该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总之,汉语句子意合性、话题性及其在相关结构规则上的特点,对汉语作为母语的人和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比如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理解中的影响值得探讨。

【注释】

[1]联结主义认知理论认为,认知系统是互相联系的单元组成的网络。每个单元就是网络中一个节点,它只具有简单的输入、输出和激活功能,并以不同的联结强度同其他一些节点相联系。以这一方式结合起来的一群节点以及这些节点间的联系形成了网络,它可以表征某个概念或事件。这种观点认为,知识分散在各个节点及相应的联系上。参见林崇德等主编《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45。

[2]即时技术能够揭示当时对某一语言单元的动态加工过程。

[3]事后技术反映了对某一语言单元加工完成延迟一段时间后,对该语言单元的处理结果,往往不能够动态地反映语言加工过程。

[4]眼动技术是一种通过仪器观察眼球在加工相关语言单位上的运动方式和过程,以推断被试在该语言单位上的加工过程和结果的研究方法。

[5]句子验证范式是以往研究语义记忆的一种主要方法。这种范式的程序是给被试呈现一个句子,要求他对句子陈述的内容的真伪尽可能正确和快速作出判断,通过测量被试正确率和反应时来分析加工过程。

[6]系列呈现是指在心理实验中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呈现实验材料。同时呈现则指按照设计方案在同一时间点上呈现实验材料。

[7]扩散激活模型是Collins和Loftus在1975年为修正层次网络模型提出的一种新的语义记忆网络模型。该模型放弃层次网络模型中语义记忆按逻辑层次进行组织的方式,用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度或语义距离为基础建构模型。也有学者把这一术语译为激活扩散模型,这种译法反映了加工过程的先后次序。本书依据该术语英文词的先后顺序译为扩散激活模型。参见林崇德等主编《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35。

[8]层次网络模型是Collins和Quillian在1969年提出的语义记忆网络模型。该模型认为概念由特征构成,是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相关概念按逻辑上的联系,形成一个具有层次的网络系统。每级水平只储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同级各概念具有的共同特征则储存在上一级概念水平上。层次网络模型得到“范畴大小效应”的验证,然而却无法解释“熟悉效应”、“典型性效应”以及“作否定判断时反应反而快”的现象。参见林崇德等主编《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