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

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摘要:外宣英译的目的是让其受者明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本文以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论依据。他们的这一观点符合外宣英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翻译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外宣的媒介和桥梁,汉译英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汉译英时应做出相应的删减调整。

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

(Publicity-oriented E/C translating strategy and its theoretical grounds)

摘要:外宣英译的目的是让其受者明确无误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设法化解汉英这两种语言在风格、逻辑、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宿,使译文受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本文以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论依据。

关键词:外宣英译 翻译策略 目的语

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publicity-oriented E/C translation is to enable the readers of the translation to explicitly comprehend the information it conveys.To meet this goal,the translator should manage to eliminate the barriers arising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styles,logics,and cultures etc.,and adopt the target-language-oriented approach to translation.This article probes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and theoretical grounds on the basis of a huge corpus of case studies.

Key words: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translating strategies target language

不同的文体文本,因其语言形式、语言风格、交际功能以及目的不同,所以在其翻译中应采取相应不同的翻译策略。就外宣译英而言,由于其翻译目的是让英文译文受者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因此外宣英译要以目的语为归宿,使其受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而文学文本翻译(主要是英译汉)的目的则不同,它要使译文受者不仅知道“讲的是什么”,而且知道“怎么讲的”,即文学文本翻译除要向读者传达内容外,还要传达原作者的写作风格、感情色彩、作品所反映的异域文化及美学因子等。

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也认为,不同的文体文本翻译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他将文本分成三种类型:表达型(expressive)、信息型(informative)和诱导型(vocative)。以介绍源语文化为目的的表达型文体如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应采取语义翻译,即力求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保持作家个人的感情色彩、文学风格、结构形式等;对于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属的信息型和诱导型的文体如广告、通知、报告、旅游宣传手册、技术资料等则应采取交际翻译方法,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在表达方式、格式措辞等方面应尽可能符合该文体在译入语中的习惯(Newmark,1988:50-51)。德国翻译理论家诺伊贝特(Neubert)也就不同文本的翻译,划分了以下几种情况(刘慧梅,1996:10):

1)以原文为重点,如科研领域。

2)主要以原文为重点,如文学作品。

3)原文与译文应兼顾,如专业文献。

4)主要或完全以译文为重点,如对外宣传。

按照纽马克和诺伊贝特的观点,外宣翻译应主要以或完全以译文为重点,即译文要在表达方式、格式措辞等方面符合该文体在译入语的习惯。他们的这一观点符合外宣英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翻译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外宣的媒介和桥梁,汉译英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胜任这一工作,译者在具有扎实和渊博的汉英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等知识前提下,还应有正确的翻译策略。

一、英汉两种语言风格差异的处理

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及其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的审美观、语言逻辑观也不尽相同。在语言上则表现为:汉语表达过度修饰、言辞华丽、同义反复;英文行文讲究简洁明快、逻辑严谨、文风质朴;在汉译英中,尤其在外宣英译中,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做出相应的调整,使英语译文受者能够顺利地摄取我们所要宣传的内容,掌握要旨,否则就会给他们带来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会引起误解,达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1.英语译文应避免汉语措辞中的同义反复

在用词上,汉语趋于雅,英语趋于白。前者若不雅就会被认为没有文采,淡而无味;后者不平则被认为不够客观,华而不实。而汉语中的“雅”常常借助同义反复、四字结构来体现的。汉译英时应做出相应的删减调整。如:

原文:目标的轻重缓急,孰先孰后,应仔细研究,认真考虑,反复推敲才是。

译文:Target priorities should be very carefully studied.

以上句子中的“轻重缓急”与“孰先孰后”是一个意思,“仔细研究”、“认真考虑”与“反复推敲”意思也基本相同,译成very carefully studied就可以了。这种同义反复以形成对仗工整,渲染气氛,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是汉语的语言民族特色。又如“上下一心,精诚团结,齐心合力”、“你一言,我一语,讲个没完”等。如果谋求英语译文在表面形式上与汉语原文的一致,必然会导致译文受者不能接受的语义重复、结构臃肿以及逻辑混乱,无法达到宣传效果。因此,汉译英时,应根据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民族特点,适当地删减压缩,去掉那些不适当的重复、溢美之辞,取得英汉语言功能上的对等(袁晓宁2004:95),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原文:那件令人不快的事件的报道,已搞的满城风雨、人人皆知了

译文:There has been much publicity about the unpleasant case.[或:The unpleasant case has created a stir.(袁晓宁译)]

原文中“满城风雨、人人皆知”语义重叠,这是汉语的特色。在英文译文中就应删去语义重叠部分,否则英文就会显得堆切臃肿、不合逻辑。

2.在语言表达风格上译文应与原文功能对等

由于英汉语言民族风格上的差异,汉语表达的华丽溢美与英语表达的直观明快使得有必要在汉译英中省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用来渲染气氛的词句,以使译文适合其相应的语言民族风格,使译文受者与原文受者做出基本一致的反应,达到宣传效果。下面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圣玛利亚大教堂和平祈祷仪式上的致辞的开场白及第二段(2001年12月,911事件不久)。为了使这一庄严的致辞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在翻译开场白时作了必要的删减和调整,并向原稿作者作了解释。

原文:

女士们、先生们、大主教:

当圣玛利亚大教堂的钟声在低沉回响的时候,当我们手中的蜡烛在悠悠燃烧的时候,美丽的旧金山已经经历了一天的喧嚣,笼罩上了浓浓的夜幕,无边的灯海穿透了城市向四周曼延,与远处太平洋波涛拍岸的搏击声融为一体,旷古的自然与旧金山都市的文明交相辉映,使人们油然生成的联想飘向久远。

此时此刻,我,一个来自大洋彼岸、64前曾经遭受过侵华日军残暴蹂躏的古城南京的普通市民,在这里,与各位女士、先生们一起,共同感受着圣玛利亚教堂肃穆、凝重、庄严的氛围,在深邃、幽静的大殿下,让虔诚的心与历史一同呼吸,共同去追忆64年前发生在中国南京的那场血腥暴行,向被无辜杀戮的30多万遇难者寄予深深的悼念。(江苏省委宣传部原稿)

以上第一段开场白是按汉语的习惯写成的,在表达及篇章上都带有很浓的汉语语言民族风格。行文讲究声韵对仗,渲染气氛,开头讲究铺垫,慢慢展开。如果按照汉语原文表达方式及其民族风格译出,势必会给讲究直观和简洁明快的美国受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并会大大降低这一祈祷仪式的庄严肃穆的气氛。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将第一段改译如下:

译文:The most Reverent Archbishop,

Ladies and Gentlemen,

In this beautiful city of San Francisco,amid the candlelight,we pray for peace and for the victims of the outrageous atrocities and terrorism.

I am an ordinary citizen of the Chinese historical city of Nanjing situated across the Ocean,—a city which the Japanese invading troops raped and devastated 64 years ago.I have come here to share with you in this solemn silence of St.Mary Cathedral the memories of the bloody atrocities committed 64 years ago during the Nanjing Massacre,extending our deep condolences to the over 300 thousand victims.(袁晓宁译)

以上开场白的译法已超出了单纯的语言符号转换的范畴,它首先考虑的是目的语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译文虽略去了原文中的一些成分,但语言的民族风格在功能上实现了基本的对等,使译文受者与原文受者做出一致的反应,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原文: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精神的鼓舞下,在××会议的推动下,在××方针的指导下,在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这个讲习班开学了。(选自居祖纯《汉英翻译强化训练》)

这是一段带有浓重的中国“官场腔”的汉语原文,这样的原文在汉译英时,如不考虑汉英语言民族风格的差异,对译文做出相应的调整,恐怕不管什么翻译高手也很难译出让英美受者不反感的译文。为了达到宣传目的,翻译时有必要在句子结构及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在内容上进行压缩整合。下面根据英文的习惯表示方式,试着翻译如下:

译文:

Respected Leaders,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I have the honor to declare the seminar open.I'd like,if I may,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convey our gratitude to those whos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have made the seminar possible.Our particular thanks should go to ... (袁晓宁译)

这段译文虽在结构和表达形式上与原文大相径庭,但在基本意义功能上却是一致的,符合英美受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能起到宣传的目的。

奈达在谈到“信息传译中的语义调整”问题时说,在表达同一内容时译文形式与原文形式如果巧合,那就更好;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保留形式,但正是为了保留内容而往往不得不改变形式。过于讲究形式,必然会引起信息的严重走失或走样。(谭载喜,1999:206)

3.英语译文要充分发挥代词的指代作用

由于语用传统和语言结构上的原因,英语倾向于用代词等来替代前面提到的部分,以避免重复,而汉语中,一些重复的现象是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考虑到这一差异,汉译英时要尽量用代词等来替代前面已提到的部分,以使英语译文符合其表达习惯和风格。如:

原文: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同中央保持一致,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译文:The party's organizations at various levels should be strictly in keeping with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afeguard its authority and ensure the executing of its administrative decrees.(袁晓宁译)

原文中“中央”一词重复两次,这在汉语中是正常的,在该句的语境中甚至是必要的,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而在译文中如保留这种重复就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风格,因此译文中用了代词,避免了重复。除了用代词来避免重复外,还可用有关的词或词组来替代前面提到的部分,以避免重。如:

原文:我们应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做好党的侨务工作。

译文:We should implement the Party's policy o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and do a good job in this regard.

译文中用in this regard替代了前面提到的o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这就与英文表达习惯一致起来了。

二、设法化解由文化、社会背景差异而带来的理解困难

理解是翻译的关键。这里的理解不仅要求译者理解和掌握源语及目的语的语篇,也要求译者了解其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等。在外宣英译中,对相关文化及社会背景的了解尤为重要,否则就会发生错译、乱译的现象,造成误解和笑话。

原文:我们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译文:We should step up efforts to promote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袁晓宁译)

译文正确。我们常说的精神文明,是指在文化及道德水平上的进步,而英文中的civilization是与“野蛮”、“未开化”相对应的。因此,如果将“精神文明”译为spiritual civilization就带有“我们目前仍处在未开化状态”的含意了。这样的译文恐怕会起到“往自己脸上抹黑”的效果,与我们外宣的目的背道而弛。

原文:我们欢迎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对政府的工作加以监督。

译文:Non-communist parties and personages with no party affiliation are welcome to supervise the government.(袁晓宁译)

中国的民主党派指的是除共产党以外的其他党派,包括九三学社等,因此应译为non-communist parties。而英语中的democratic party指的是一个特定政党。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翻译工作者对源语及目的语所涉及的文化及社会背景等的了解十分重要。又如:

原文:在过去,中国人喜欢家庭,一家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现在,情况不同了,人们以小家庭为主了。

译文:in the old days,the Chinese preferred the extended family,with three or even four generations living under the same roof.But things are different now.The nuclear family is in vogue.

这里“大家庭”是指几代同堂的家庭,与之对应的英文为extended family,而英文中的big family是指多子女的家庭;英文中夫妻俩加孩子的家庭称作nuclear family,与中文中”小家庭”是对应的。英文中small family只是指家庭成员少的家庭。

在外宣英译中,英美受者因文化差异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对我们的译文往往会有理解上的困难,这时我们应该调整信息,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或注释。正如奈达所说:如果译者不向假想读者调整信息负荷量,接收者就可能失去信息中一些关键因素,或觉得译文太难懂而停止阅读(谭载喜,1987)。因此,外宣英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译文所承载的信息进行调整。如在翻译历史事件时,由于英美受者对中国的历史缺乏了解,因此,往往需要将“译”和“释”结合起来。如:在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外宣英译中会遇到《南京条约》,这时不妨将其译成:Nanjing Treaty,which was sign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n British Government in1842,and served as the legal basis for Hong Kong to become Britain's leased territory;“辛亥革命”可译为:the Chinese Revolution of 1911,which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China's last feudal dynasty;又如中国的民族乐器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汇,所以翻译时应加上必要的解释,以中国乐器二胡为例:Erhu,a Chinese traditional 2-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在外宣英译中,有时可借用国外现成的典故、人物或地名等来比喻中文中相似属性的典故等,以使西方受者对中国的典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地了解做一个铺垫。如我们常将中国古代的济公比作英国历史上的Robin Hood,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莎士比亚笔下的Romeo and Juliet罗米欧与朱丽叶,它们可分别译为:Ji Gong,Chinese version of Robin Hood;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Chinese version of Romeo and Juliet.这种借助比喻进行翻译的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西方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带有解释性的翻译就可以减少甚至略去。

三、以自然段为翻译单位,忠实再现原文意义层次

翻译单位是翻译理论中颇有争议的问题,一些语言学家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词素、词、短语、小句、段落甚至整个篇章为翻译单位的各种观点。笔者认为,确定翻译单位不能脱离具体的源语、目的语,具体的文本文体以及翻译目的。就外宣英译来说,翻译的目的是让译文受者能顺利地摄取所宣传的内容,掌握要旨,所涉及的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属的信息型和诱导型文体。雷巴丹(Rabadan)也指出,“翻译单位只能基于两种文本的基础之上,因为其存在取决于两种文本之间翻译对等的模式。”(郭建中,2001:51)另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较大,汉英民族的语言逻辑及审美观不一致,这些因素决定了自然段为翻译单位较为合适。就汉译英来说,如以词或句为单位,就无法用地道自然的英语来再现原文的内容,无法克服翻译腔,造成许多让英语译文读者无法理解或接受的“中式英语”。如用自然段为翻译单位,译者就可以摆脱汉语原文表面形式上的束缚,根据英文表达习惯及英文逻辑关系,对自然段中的句子进行重组,或分译或合译,并可考虑调整句子与句子间的连接和句子的先后次序,对汉语中的同义反复,逻辑松散,过度修饰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删减,以目的语为归宿,使译文清晰易懂,从而达到外宣的效果。

原文: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它们面临着困扰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的问题。因此,近年来,结合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确定对符合条件的58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

译文:With economic reform deepening,our country'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though 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are confronted with perplexing problems of bad assets.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the four financial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which were set up as part of the reform to dispose of bad assets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selected 580 eligible 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or their debt-to-equity reform.(袁晓宁、贾毓玲译)

英文句子一般将句首及句尾作为强调的部分。就复合句而言,主句部分较分句部分一般更为突出(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分句除外)。在以上汉语原文的前两句中,第二句是语义中心,第一句是铺垫,这时,在以自然段为翻译单位的前提下,根据英语表达的特点,将中文铺垫部分作为让步条件从句译出,将原文强调部分作为主句译出。这样表面上译文改变了原文的句子顺序和形式,但译文却更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意义。原文第三句是由三个并立分句构成,但仔细分析发现它们并不在一个层次上,第一个并列结构是表示完成第二个所指内容的方法,而第二个并立结构也只是表示过程,都不是句子的语义中心,第三个并列结构才是表示目的,即句子的语义中心在最后一个并列结构中。译文将次要的部分放在从句中处理,这就清楚地再现了原文中的主次关系和句子重点。

以上实例分析可看出,外宣英译以自然段为翻译单位,是汉英两种语言各自特点以及它们的差异所决定的。英语句子中主从关系较多,清晰地体现了不同的语义层次;汉语中含有较多的并列关系,在形式上语义层次不明显(贾毓玲,2003:28),因此,在汉译英中,应采用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同位语等将汉语中并列结构转换为从属结构或含有介词、分词短语的句子结构使汉语原文中的语义层次在英语译文中得正确地体现,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

原文:今天,在美国,在旧金山,在圣玛利亚大教堂,我们感受了一分宁静,一份庄严,同时生成出一种使命,用我们心中蕴积的切切祈愿,用我们手中敬献的萤萤烛光,告慰被侵越战争和邪恶势力虐杀的无数生命。你们安息吧!我们将与一切有损和平的邪恶势力和暴力行为,进行坚决地斗争,制止战争与恐怖,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个正直和有正义感的人的共同事业。愿每个生命得到尊重!让世界和平永恒!! (江苏省委宣传部原稿2001年12月13日)

译文:Today in St.Mary Church,San Francisco,U.S.A.,we feel solemnly obligated,as does each righteous resident of the earth,to protect peace and to eliminate the hideous atrocities and the wicked terrorism.Let's pray with candles and with our hearts for the victims of the war of aggression and for the victims of terrorism.May they rest in peace! May each human life be treated with dignity! May world peace prevail and last forever! (袁晓宁译)

以上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圣玛利亚大教堂和平祈祷仪式上的致辞的结尾部分。上面已提到,以自然段为翻译单位,译者就可以摆脱汉语原文表面形式上的束缚,根据英文表达习惯及其逻辑关系,对自然段中的句子进行重组,或分译或合译,调整句子与句子间的连接和句子的先后次序。上面这一例英语译文较好地发挥了以自然段为翻译单位的优势,根据英美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摆脱了原文表面形式的限制。原文中“我们感受了一分宁静,一份庄严,同时生成出一种使命……”究竟是什么使命?原文下面第三句才作了交代:“我们将与一切有损和平的邪恶势力和暴力行为,进行坚决地斗争,制止战争与恐怖,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个正直和有正义感的人的共同事业。”如按照原文句子的先后次序翻译,译文恐怕就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可能会使讲究简洁明快、逻辑严谨的英美受者感到迷惑不解。因此,译者将第三句与第一句合译,使语意层次清晰明了。另外原文中的“一分宁静”在译文中没有译出,这是因为在上下文中,它在意义上接近“庄严肃穆”一词,用solemnly一词就够了。

综上所述,外宣英译应以目的语为归宿,设法化解由文化、社会背景、逻辑思维、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而带来的理解困难,使译文受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会遇到障碍,能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参考书目

[1]New 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50-51

[2]刘慧梅.从文化角度看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1996(5):10

[3]袁晓宁.语言民族风格对等与发挥译文语言优势[J].东南大学学报,2004(3):95

[4]贾毓玲.从政府报告的翻译谈克服中式英语倾向[J].上海科技翻译,2003(4):28

[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8:206

[6]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7

[7]郭建中.汉译英的翻译单位问题[J].外国语,2001(6):49-51

(《中国翻译》200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