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宾结构的发展

双宾结构的发展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双宾结构的发展一个动词有时候可以带两个宾语,我们把它叫双宾结构。双宾结构是古汉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总体上说,古代汉语的双宾结构,大多与现代汉语的双宾结构相同,但语言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古汉语的双宾结构发展到现代汉语中,也有一些结构形式不复存在了。在这种双宾结构中,近宾语一般指接受的一方,远宾语一般指所给的事物。

四、双宾结构的发展

一个动词有时候可以带两个宾语,我们把它叫双宾结构。双宾结构是古汉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这种形式以其繁复的结构呈现于古代经典中。总体上说,古代汉语的双宾结构,大多与现代汉语的双宾结构相同,但语言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古汉语的双宾结构发展到现代汉语中,也有一些结构形式不复存在了。

古汉语通常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就语法功能来讲,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当的,常见动词有“遗、赐、归、予、与、偿、语、告、敢、问、悔”等。如:

①宁王遗我大宝龟。(尚书·大诰)

②哀公赐之桃与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③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④野人予之块。(左传·僖公二十年)

⑤秦王无意偿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后稷教民稼穑。(孟子·滕文公上)

这种赐予类动词的双宾形式,现代汉语中也大量存在:

①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②伯父送我两本书。

③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

④他告诉我什么。

从上面古今汉语双宾句的例子中,可以归纳出双宾结构的两条基本规律,(一)动词是含有授予意义或教示意义的。(二)指人的间接宾语在前,指物的直接宾语在后,前后次序一般不能颠倒。这是古今双宾式的相同之处。但古汉语还有一些双宾结构形式在现代汉语中淘汰了。

古汉语中有一种动宾结构构成式,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使用了,即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而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可以带上双宾语,就构成了使动双宾结构和为动双宾结构,这两种形式的双宾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消失了。

所谓使动双宾式,指动词同间接宾语构成了使动关系,而间接宾语凭借这个动词同直接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①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六年)

②晏子饮景公酒。(晏子春秋)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韩非子·十过)

以上句子从外形看,是“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的一般双宾结构形式,在结构形式上同一般双宾结构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理解上却大不一样,是同形异构,间接宾语与整个动词构成使动关系,直接宾语与这个动词构成了一般动宾关系。如“生民心”是“使百姓产生异心”,这里“民心”不是偏正结构,也不是联合结构,而是双宾结构。当然,这种结构形式非常复杂,翻译成现代汉语往往同兼语形式表达双宾内容。其实,这是以今律古,从语法结构形式上看,它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双宾结构形式。

还有一种为动用法双宾结构形式。这种双宾结构形式即有为动用法的特点,又有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动词与间接宾语构成为动关系,同时又与直接宾语构成一般动宾关系。如:

①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尚书·秦誓)

②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战国策·秦策二)

③公衣之偏衣,佩之金块。(左传·闵公二年)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的形式。

说到为动用法构成的双宾结构,最常见的形式,应该是动词“为”构成的双宾结构,王力先生认为,古书上有许多句子是用‘为’字作动词而后面带有双宾语的。

①而为之箪食与肉。(左传·宣公二年)

②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③以天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庄子)

④不举火,故邻里为之靡粥,以饮食之。(礼记)

从上面句子中不难看出,“为”字带有双宾句,至少有这样两个条件,一是当它在具体的上下文里含有授予意义的时候,才能带有双宾语,否则不能。二是有些“为”字形式上的双宾语,应仔细分辨,如果是名词用如动词,这个名词已经取得了动词的语法功能,因而就不是双宾结构了。如:“具为之礼而归亡”(左传·成公元年)的“礼”是“举行礼仪”的意思,名词用如动词“为”是介词,它显然不是双宾结构。

因此,要注意“为”字双宾结构和介词结构的区分。双宾式结构跟它的动词有很大的关系,认识双宾式要从认识其动词开始,古今传承的双宾语其动词往往具有问告义、赐多义、取得义、称谓义、放置义等,这类动词的后带两个宾语,在结构上不发生直接组合关系,而一般同支配它们的谓语动词相联系。

下面先看看古汉语中的双宾结构。

1.给予类。在这种双宾结构中,近宾语一般指接受的一方,远宾语一般指所给的事物。常见动词是“与、予、赐、馈、归、遗、贻、施、接、责、偿、赏、付、进、假、资、供、贷”等。

①夫从使馈之锦与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③贷他半钱。(古喻经·债半钱喻)

④晋饥,公输之粟。(左传·僖公十五年)

⑤长房曰:“还他马。”(后汉书·方术列传)

这类双宾语中的动词是表示支援行为的,一般间接宾语指人,直接宾语指物。

2.问告类。往往表示语言活动,它们作谓语时,也是直接宾语用来指事,间接宾语指人。

①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②今予告汝不易。(尚书·盘庚中)

③诲尔序爵。(诗经·大雅)

④夫子语我九言。(左传·定公四年)

⑤告余先王若德。(毛公鼎

问告类的动词多为“告、示、教、侮、训、言、语、问、数、申、传”等。

对这种问告类的双宾结构,《马氏文通》中早已论及。马氏把宾语称作“止词”,“教”、“告”、“言”、“示”等动字后有两止词,一记所语之人,一记所语之事,先人后事,无介字以系者常也。马氏首次揭示了双宾语的规律,只是不够全面而已。

3.取得类。动词表示取得的行为,主要动词有“夺、取、要、得、求、受、收、贾、窃、赋”等。

①公攻而夺之币。(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②欲勇者贾余余勇。(左传·成公二年)

③吾为公取彼一将。(史记·项羽本纪)

④长房曰:“还他马,赦之罪。”(后汉书方术列传)

4.称说义。动词表示称呼、命名、叫作等意义。

①谓之京城太叔。(左传·隐公元年)

这种双宾语可理解为,谓语动词称间接宾语为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用来指人或指事,直接宾语用来称谓。

上面这些古汉语双宾结构形式,大多在现代汉语中延续了下来。

现代汉语双宾结构,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第一类动词表示给予。一般情况下,间接宾语指人,因动作而有所得,“她送我一支钢笔”里,“送”对“我”来说表示有所“给予”,“我”用“送”而得到点什么。现代汉语中表示给予的动词一般有“给、递、让、还、赐、赏、托、退、奖、短、欠、该”等,这类动词除“我管你饭”的“管”,“他欠你多少钱”的“欠”外,大部分都可以说“给”。诸如“递给、让给、还给、奖给”等,单音节词加“给”后结合很紧。

①我递给他一包香烟。

②工会奖给他一面锦旗。

③你赶紧退给奶奶一个奶瓶。

④领导交给大家一项任务。

第二类动词表示取得。间接宾语因动作而蒙受不利,或主语所表示的事物从间接宾语那儿得到了一点什么,动词常常是“取、赚、拿、得、骗、抢、偷、耽误”等。

①我拿他一包糖。

②金牛公司赚了红星厂二百万。

③小宋赢了我一盘棋。

④班里得到学校一个篮球

在取得类中,其中还包括间接宾语蒙受不利:

①我费了你好多时间。

②妈妈打小铃一巴掌。

③他骗我一支钢笔。

④耽误了他两节课。

当一个谓语都表示“给予”或“取得”类时,要注意区分。表示“给予”时,后面一般要加“给”。

A①我借给他两本书。    B①我借他两本书。

A②我租给老王一间房子。  B②我租老王一间房。

A③我拿给他一包糖。    B③我拿他一包糖。

A类动词表示“给予”,间接宾语因动作而有所得。B类动词表示“取得”,间接宾语因动作而蒙受不利,主语则有所得。

第三类,主语是问询意义。这类动词主要是“问、告诉、通知、请教”等。

①老王告诉我他明天去上海。

②支部通知老沈明天下午开会。

③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

④小王问老师什么时候补课。

⑤你请教主任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第四类,动词是称谓类词。

①大家叫他精灵鬼。

②人们称他王大麻子

上面这几类中的双宾结构,基本形式和意义跟古汉语大同小异,它们的直接宾语比较简单。现代汉语中还有直接宾语比较复杂的双宾结构,这是古汉语中少见的。如:

①老渔人告诉我,洞庭湖还有更美的珍珠。

②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

③市委派人到陈然家里通知他,党内出现了叛徒,《挺进报》应当尽快转移。

例①由直接宾语中主谓短语充当,例②直接宾语由两个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组成的复杂联合短语充当。例③的直接宾语由复句结构充当。

从双宾语的辨析中,要注意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即表面上看似双宾结构,实际上间接宾语位置上的他(它)虚无所指,这种句子并不是双宾结构。

①我买他两斤肉。

②这两天赶写他一篇文章。

③下个月我看他两场电影。

④明天你上它半天班。

譽訛小明今天玩它个够。

从形式上看,这类句子跟双宾语结构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它)”虚指,就连“个”也非实指。这种用法多半出于修辞上的考虑,“他(它)”达到语音强调作用,一般情况下,“他”后边省略有停歇,起到了强调“他”后面词语的作用。通过以上对古今汉语双宾句的分析不难看出,现代汉语的双宾句形式在古代汉语中都已有表现,现代汉语双宾结构,承接于古汉语双宾句形式,并有所发展,现代汉语中的双宾结构比古汉语中更复杂,更广泛了。

在古今汉语双宾句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双宾语句的复杂现象。即双宾句后面附加一个谓语形式来申明那带双宾的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目的。如“我送你一本书看看”,用“看看”表示“送书”这个行为的目的,“给你点好东西吃吃”用“吃吃”来表示“给你好东西”的目的。这种双宾语句的复杂现象,在近古汉语中也存在,但并不多见,而且多出现在小说中,如“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西游记)这种现象,无论古今,都是口语化的结果。结构,承担于古汉语双宾句形式,并有所发展,现代汉语中的双宾结构比古汉语中更复杂,更广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