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词的形态

名词的形态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名词的形态有人认为汉语无形态标志,这是不符合语言事实的。加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加在词根后的叫后缀,一般又称为词头和词尾。词的前缀和后缀在汉语中早已出现。较早的名词前缀是“有”,它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存在,往往加在国名、地名、民族名、朝代名的前边,作为名词形态标志。古汉语中用作名词后缀的“子”①宫中娘子,仪体与皇后等。它虚化为词缀,也是中古汉语时的事了。

一、名词的形态

有人认为汉语无形态标志,这是不符合语言事实的。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甚至副词往往带上词缀,这些词缀实际上就是形态。

词缀是附加在词根上的词素,有前缀和后缀之分。加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加在词根后的叫后缀,一般又称为词头和词尾。词的前缀和后缀在汉语中早已出现。汉语中名词的前缀主要是“有”、“阿”、“老”等,后缀主要是“子”、“儿”、“头”等。

较早的名词前缀是“有”,它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存在,往往加在国名、地名、民族名、朝代名的前边,作为名词形态标志。如“有夏、有殷、有周、有众”等。这个加在专用名词前的“有”并没有具体实在的意义,只起了名词标志作用。

①有殷受天命(召诰)

②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③及有周而甚详(柳宗元·封建论)

这种加在名词前的“有”和动词“有”完全不同,它并不表现判断或存现,不传达任何实际意义。除了专用名词外,古汉语普通名词前也可带上前缀“有”,如:

①西土有众,咸听朕言。(尚书)

②发彼有的。(诗经)

③予欲左右有民,汝翼。(尚书)

这些加在普通名称前的“有”,容易产生误解,似乎含有存现的意义。其实,这个“有”仍然是前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有众”指民众,“有的”指靶子,“有民”指百姓。

汉代以后,又出现了前缀“阿”,它既可以加在名词前面,也可以加在表示人称的疑问代词前面。

加在名词前面的“阿”:

①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史记

②见阿恭,知无规非假。(世说新语)

③阿运才情如此。(南史)

加在疑问代词“谁”前的“阿”

①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汉乐府)

②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汉乐府)

③向者之论,阿谁为谁?(三国志)

后来,“阿”可以加在亲属称谓前边:

①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古诗为焦仲卿妻)

②阿爷无长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③阿奴火攻,因出下策耳。(晋书)。

继前缀“阿”之后,又出现了前缀“老”。“老”作为词缀,在唐代就开始盛行。词缀“老”来源于形容词“老”,最初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后来逐渐虚化出词缀“老”的用法来,一般用在人或事物两个方面。如:

①大丈夫宁可以老姊求名。(晋书)

②老可能为竹写真。(苏轼诗)

③原来是老弟。(儒林外史)

这些用在名词前的“老”主要起前缀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老婆”、“老师”等词中的“老”字最初不是词缀,含有尊重的意义,后来逐渐虚化为词缀。至于排行中“老二”、“老三”,动物名称前的“老鼠”、“老虎”等都作为前缀。“老”的前缀用法,在中古汉语中就已经出现了。

古汉语中这几个常见的前缀,除了“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用外,“阿”和“老”仍然经常被用作前缀。

加在名词前的“阿”:

阿毛 阿囡 阿狗 阿域 阿军 阿猫

加在亲属称谓前的“阿”:

阿爸 阿妈 阿弟 阿哥 阿姨 阿妹

“老”的前缀用法,完全继承了古汉语的特点,如:

用在姓名前:老李 老张 老王 老古

用在排行前:老大 老二 老小 老四

用在动物前:老虎 老鼠 老熊 老狼

用在称代前:老爸 老师 老姨 老婆

相比之下,现代汉语中前缀更丰富了一些,诸如:

“第一小二以南之内”等。

古今汉语中名词的后缀主要有“子”、“儿”、“头”等,它们的用法古今没有多大差别。在魏晋南北朝时,这些用法就相继出现。

古汉语中用作名词后缀的“子”

①宫中娘子,仪体与皇后等。(唐书)

②凡五谷种子,渑郁则不生。(齐民要术)

③六品以下皆则具帖子以进。(金史)

④在马坊教诸牧子书。(魏书

古汉语中用作名词后缀的“儿”:

①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韩琦·柳絮)

②小车儿上看青天。(邵雍·小车吟)

③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孙光宪诗)

④深注唇儿淡画眉。(苏轼诗)

古汉语中用作名词后缀的“头”:

①常没水中,出滕头。(水经注

②未承恩泽一家愁,乍到宫中忆外头。(王建诗)

③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头。(西厢记)

④只见厨桌上有些鸡毛和鸡骨头。(西游记)

“子、儿、头”作为名词后缀,并无多少实在意义,主要增强了词的表达色彩,使寻常事物形象化,使书面词口语化。“子、儿、头”用作名词后缀,在现代汉语中完全继承了下来,并且使用得更加广泛。

①刀子 梭子 谷子 麦子 老子 日子

 锁子 钗子 筷子 桶子 袜子 屋子

②花儿 猫儿 时儿 孩儿 牙儿 牛犊儿

 白面儿 狗儿 风儿 马儿 孙儿 老头儿

③石头 日头 里头 外头 村头 指头

 馒头 骨头 浪头 风头 眉头 眼头

现代汉语中名词后缀更趋丰富和复杂,甚至其他类词带上后缀,就可以成为名物化标志。

人性 惯性 品性 弹性 柔性 恶性

 火性 温性 慢性 快性 急性 直性

②作者 记者 工作者 仁者 思者

 智者 学者 隐者

③高度 低度 长度 速度 温度 厚度

 亮度 湿度 硬度 跨度 气度 风度

以上从古今汉语中几个常见的词缀的比较中,可以体现出汉语形态的标志及其继承性。这些并没有多少实在意义的词缀,是在具体意义的基础上逐渐虚化出的一种特殊用法,它的本身是带有实义的,虚化为词缀后,和实义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阿”本来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大山。“若有人兮山之阿”(屈原·九歌)正是其本义用法,汉以后逐渐用作词缀。“老”是一个象形字,其最初形状像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本义就是年老的人,所以“老婆”、“老师”最初表示年老或尊重的意思,到中古以后才虚化为词缀。“子”也是一个象形字,像小儿在襁褓中,本义是婴儿、孩子,引申为儿女、动物“仔”、植物“籽”等。它虚化为词缀,也是中古汉语时的事了。“老”和“子”用作词缀,并逐渐脱离实词意义,在“老师、老子、老张”、“刀子、小子、麻子”寻常用法中,其表意功能隐约可签。“儿”本来也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孩子,它用作词缀已经较晚了。现代汉语中“儿化”用法,和本义也很有关系,它往往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如“老头儿、小河儿、勺儿、头发丝儿、红嘴唇儿”等,作为形态标志,兼有动词、名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儿化后就固定为名词,如:

盖(名词、动词)──盖儿(名词)

黄(形容词)──黄儿(名词)

“头”(頭)从页,豆声,也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首。它用作词缀后,仍然隐含着表意功能,如“石头、码头、年头、指头”等,都带有形象性。

汉字是象形文字,以表意为主,无论意义如何虚化,其痕迹隐约可见。因而,这些虚化为词缀的词素隐含着本义就不足为怪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