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态平衡体系

动态平衡体系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就是因为产生了“师母”,也随即产生了一个对老师爱人尊称的称谓场,这个场的两端并不平衡,“师母”的对应位置出现了一个空缺,于是呼唤着一个新词的出现。

3.2.1 动态平衡体系

语言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关于“索绪尔悖论(the Saussurean paradox)”中的观点:“共时平面语言是一个静止的自足的系统,语言单位是这个系统中通过聚合和组合关系交织成一个平衡的体系……而语言的演变机制被认为是语言结构内部失去了某种平衡,从而引起整个结构的重新调整。”(拉波夫,2007b:3)实际上就是将语言体系的变动描述成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即平衡、不平衡不是共时存在的,而是交替产生,我们认为这种描述是不妥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动态平衡,即语言体系中平衡与不平衡是同时存在的,两者互为背景、互为补充,才形成了语言体系的矛盾运动,才能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功能和体系发展,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体系中没有一刻是真正的静止的平衡,这种平衡从没有过,将来也不可能出现,如果真的出现了静止的平衡,那么语言的交际功能就会失去。语言体系于平衡之中蕴含着不平衡,不平衡才是语言体系发展的动力来源。因此,语言体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以不停的运动来力求平衡,却永远达不到真正的平衡。

以上是从整个语言体系的状态来看,如果从局部结构的某些因素的变化来看,也并不是完全平衡和有序的。平衡和有序是主体,不平衡和无序必然存在,这样才能为新的成分的出现提供可能空间,语言体系才能始终处于动态变动之中。例如新词语产生过程中按照类推原则出现了整齐化、有序化的现象,如:吧—:吧姐、吧娘、吧仔、茶吧、串吧、聊吧、氧吧等;的—:的哥、的姐、的爷、货的、轿的、摩的、面的等;模—:车模、房模、艇模、手模、发模、脚模、腿模等。这些类推看似有序,好像语言总是呈序列地平衡发展,其实内部存在着很多无序和不平衡:一、并不是所有的词素或词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类推性强的、能产的仅是语言体系中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词素或词是无法构成系列词群的,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语言体系内部的原因也包括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二、类推新词内部并不对称发展。看起来结构整齐、有序排列的词群,内部构词和语义关联上并不一定是对称的,如有“的哥”,对应出现了“的姐”一词,而“的爷”一词,却没出现与之对应的词;又如“车模”、“房模”分别由“汽车模特”、“房屋模特”减缩而来,而“手机模特、化妆品模特、摄影模特”等却还没有出现相应的减缩词来对之进行称谓,形成了不对称的现象;三、类推新词对新事物不能全部包容。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没有完全在词汇中体现出来。由此可见语言体系发展的并不完全平衡,新词语的产生也不是完全有序的,这就为语言、词汇体系的动态发展提供了可能。

语言体系中词汇之间并不是没有关联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中也会存在许多空缺,这就需要语言体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是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的。例如,在我们的词汇中将男老师的爱人尊称为“师母”,但女老师的爱人却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称呼。假使本没有“师母”这个词,老师的爱人可能用另一个词统称,或用已有的各式称谓语代替。可就是因为产生了“师母”,也随即产生了一个对老师爱人尊称的称谓场,这个场的两端并不平衡,“师母”的对应位置出现了一个空缺,于是呼唤着一个新词的出现。按理应有一个“师父”来填补空缺,但也许因为“师父”早有所指,又有“师傅”一词的语音干扰,这个空缺一直没被填补上,致使我们在交际中就会遇到如此尴尬。这种情况还有:主妇——?、师叔——?等。如果我们从语义系统内部考察,会发现许多“空缺”正是由于词汇系统的发展演变而产生的。因为词汇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处于与其他个体互相联系、牵制的关系中,当一个新词出现,就会对原有的语义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语义系统的不平衡。例如产生了一个“空嫂”,可能随即产生一个对不同职业妇女的特定称谓场,这个场中其它的位置都存在空缺,随着社会的需要,会不断有新词填补这些空缺,因而“军嫂”、“纺嫂”应运而生。词汇系统内部的这种影响作用尤其体现在新词的出现有时不是按照事物的先后顺序出现的,而是受相关词汇的影响。如产生了“第三者”,才出现了“第一者”、“第二者”。仿照“一国两制”造出了“一家两制”,表示新出现的家庭经济模式,随后才出现了“一家一制”,表示已有的家庭经济模式(任晔,2004)。

新词群在语言体系中产生,正是不平衡因素作用的结果,这种不平衡因素是积极的,把语言体系向着平衡的目标推动。也正是由于语言体系是动态平衡的,给新词语词群的产出提供了内部先决条件。而且这种内部先决条件与语言的交际功能紧密联系,交际需要和语言体系的允许两股力量共同作用催生了新词语词群,这也说明词群的出现是外因和内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