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和依靠余逸群

服务和依靠余逸群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同中国特色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青年研究领域和行政部门双方确实存在一定的困惑。这是青年研究工作者和青年工作决策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青年研究要明确主攻方向,增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当前青年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
服务和依靠余逸群_青年研究:新视野、新问题和新方法(2016—2020)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和转型空前深刻的时代。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可以对这个时代进行不同的诠释,可以在这个时代中找到不同的定位。作为青年研究工作者的时代诠释和时代定位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个言简意赅的论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思想理论的时代”,为我们青年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时代定位的明确坐标。如何让青年研究工作者能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不辜负这个“思想理论的时代”。这里涉及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两者的关系问题。

社会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源泉。青年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同中国特色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密切关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课题,聚焦青年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使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党和政府有关青年工作的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相互脱节的问题,没有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业已成为我国青年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一些青年工作行政部门决策者认为:基层青年事务与工作的改革实践和有关青年工作决策难以得到青年研究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不少青年研究存在脱离青年工作实际的问题,不能有效地为青年工作决策和现实服务。同时,也时常听到一些青年研究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对他们的研究工作理解不够.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了解不多,得不到青年工作行政部门的认同和采纳。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青年研究领域和行政部门双方确实存在一定的困惑。造成这一状况的主客观原因自然有许多。但关键是人们对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关系的理解上仍有分歧。本文拟就围绕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两者的关系问题提出一些分析、思考和建议。

青年研究如何为青年工作服务,青年工作如何依靠青年研究。这是青年研究工作者和青年工作决策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与处理好这一“服务”和“依靠”关系的问题,应注重解决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即如何全面辩证地认识青年研究的自身功能。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认识上的不一致和看法上的矛盾,都与这一问题密切相关。这种认识和看法上的“不一致”与“矛盾”,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青年研究工作者和青年工作决策者的合作,亟待对这一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笔者认为,青年研究具有两个层次上的功能:其一,理论层次上的功能,一般称为青年研究的认识功能。它是指青年研究对青年工作实践的客观反映状况,其目的在于正确地说明和阐述青年工作实践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其二,决策或实践层次上的功能,一般称为青年研究的应用功能。它是指青年研究对于人们进行青年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或为青年工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青年研究的这两个层次的功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青年研究的整体。一般而言,具有认识功能的青年研究带有根本的性质,能够指导和制约应用功能的青年研究;具有应用功能的青年研究能体现和丰富认识功能的青年研究,并为实现科学的青年工作决策和指导青年工作实践提供依据。当我们论及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决策关系问题时,应从上述青年研究功能的整体意义上加以考虑与理解。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恰恰没能很好地注意并做到这一点,要么片面地强调青年研究的认识功能,要么片面地强调青年研究的应用功能。这些都给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就青年研究工作者而言,研究者往往更注重理论层次上的研究,他们眼中的研究是一种“纯学术”的理论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一种认识和规律。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决策者的批评不服气,但他们也恰恰忽略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应关心如何指导青年工作的火热生活与改革实践,而不仅仅是了解和认识青年工作实践。学术研究的最终价值,不仅是在于自身学术的繁荣,更重要的是在于用学术成果来影响社会、影响现实。在一部分研究者那里,学术研究成为纯粹的“个人事情”,成为一种自娱自乐,而不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器,研究者由此蜕变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学术精英、学术贵族;还有一部分研究者不把做学问当作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当作事业和生命,而是当成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本应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研究者,由此沦为以出卖文字为生的学术匠人。为了学术而学术,为了利益而学术,其结果必然是学术方向的迷失。学术只有关注现实,来自现实并为现实服务,才是真学术。要改变学术脱离社会的状况,研究者要走出书斋,关注现实,将个人研究同国家发展、社会需求、青年关切结合起来,使学术接地气,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沃土。当前青年研究要明确重点,着眼痛点。首先,明确重点。青年研究不同于一般“纯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现实研究和超前研究结合是其重要特征。所以,青年研究更要围绕党政工作重心,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青年研究的一个重点。现在,有的青年研究应用性、实效性不够,存在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情况,有的成果“出炉”不久就“渐冻”,只能沉寂在浩瀚的“数据海洋”,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当下我们正处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赋予青年研究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也赋予青年研究不少时代课题,诸如共青团改革与青年工作创新、“互联网+”与当代青年创业创新、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再造与青少年成长等。青年研究要明确主攻方向,增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其次,着眼痛点。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应该正视的是,当前社会中许多青少年问题都急需青年研究理论去回应和解答,比如新形势下团青关系问题,两新组织青年群体覆盖问题,青少年自组织、青少年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问题等,但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不小差距,这是青年研究的痛点。只有知道痛点在哪里,才能对症施策。当前青年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问题中蕴含着研究机理的不断改变,问题中蕴含着研究发展的内在要求。青年研究既要为身处的伟大时代述学立论,又要用青年研究成果回应、解答青少年现实问题,让青年研究产生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就青年工作决策者而言,他们往往更加注重决策或实践层次上的研究,把研究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作为取舍的标尺,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偏颇。事实上,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实践上的脱离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脱离实践;二是实践缺乏理论指导。人们往往较多地注意到前一方面的问题,青年研究成果未完全为青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而对后一方面的问题忽视了。毋庸讳言,青年研究确实存在着对青年工作实践关注不够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青年研究在不少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而青年工作决策者对此了解不够或孤陋寡闻的现象。

青年研究成果作为精神产品,在考虑它的功能和价值时,不应带有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应具有一种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研究成果不为工作决策者所重视或采纳,不能及时转化为决策的依据,因而劳而无功,没有社会效益,这是不少青年研究工作者的困惑。笔者以为,对于青年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比较准确的提法应该是:青年研究成果转化为青年工作实践。社会科学,尤其是既具有应用功能,又具有认识功能的青年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更多的是转化为青年工作的改革、发展的实际活动,包括为有关行政部门决策所采纳。就是说研究成果如何能够在党和政府有关青年问题的决策中被采纳,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就能迅速实施并产生影响。据笔者所了解,近些年来各地有不少青年研究成果,已经直接或间接地为青年工作行政部门的决策所采纳。例如,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研究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实证研究”课题成果、“北京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未来预期研究”课题成果、“青年志愿服务与公民意识研究”课题成果,就已经体现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首都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社会治理创新一系列文件与政策,北京志愿者协会有关志愿服务政策条例和培训教材之中。前一个时期,各地的许多应用性的青年研究成果,诸如:关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与培育的调研,有关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理论的实证研究,当代青年创业创新现状的研究,对大中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的研究,关于当前青年社会心态的追踪调研,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发展问题实证研究,青少年网络健康与安全对策调研等,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于各地党政部门相关青年工作的决策之中。当然,任何决策都不可能完全照搬理论研究的成果。任何理论研究的成果,也都只能为工作决策提供某些观点,思路或措施的参考。虽然有时有些研究成果对于掌握青年工作决策权的党政部门的影响似乎甚微,但不能由此笼统地说不为决策部门所采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可能或应该作为决策者工作决策时的依据,然后才能转化为青年工作实践的,并不是所有研究成果都能直接转化应用。在研究成果中,有一部分属于基础研究,主要是认知上的进步,不能马上就对应产生某种应用、方法。简单要求所有研究成果都转化应用,既不现实,也不利于青年研究的发展。更多的青年研究成果,尤其是具有认识功能的青年研究成果,是为广大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上、方法上的范式,间接地起指导作用的。如果一个观点、一种方法、一项建议、一条经验,能为广大实际工作者所欢迎,并在青年工作实践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就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起到了服务青年工作的效果。同时,通过这种青年工作的实践检验所获得的成功经验,最终也能有效地影响或促成有关决策部门的决策。由此可见,唯有全面地认识青年研究的功能,才能对青年研究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里,我们论及了在怎样看待青年研究成果问题,研究工作者与决策者的看法和认识是有差异的,但透过这种差异,又能察觉出两者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基础,青年研究要为青年工作服务,从而促使青年研究更好地发挥认识青年、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青年工作要依靠青年研究,做好青年工作离不开青年研究。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青年需求日益多元、凝聚青年的任务非常繁重,要保证青年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必须拥有全面的信息、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养、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而要做到这些,自然离不开青年研究的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离不开青年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建言献策。这又为两者消除认识上的差异,在实践中更好地合作取得了共识。

现代社会的科学决策活动是在一定的组织架构中进行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决策机构与智囊机构,只有这两者相互协作,相互尊重,才能形成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科学地进行决策。这表明青年研究机构和青年工作行政部门密切合作,对于青年工作决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一)从青年研究机构来看

要充分认识青年工作决策的重要意义,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和服务方向。青年工作决策是否可行,取决于决策前的调查或研究;青年工作行政部门决策者工作繁杂,不可能事事都亲自调研和论证,这就迫切需要青年研究工作者当好参谋和助手。青年研究要想进一步争取决策者的支持和关心,不能光靠空口游说或老是抱怨,重要的是主动关心青年工作的现实和决策服务中的问题,能够拿出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成果,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据笔者所知,一些省市的青年工作行政部门之所以比较重视青年研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这些地方的青年研究机构能够提供可行的研究成果或有效的咨询服务。所以,从青年研究机构来说,要为行政部门的决策做好服务工作,研究工作者应特别注意处理和把握以下问题:

第一,能否有效地为青年工作决策服务,研究课题的选择至关重要。青年研究不同于一般的“纯学术”的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相结合,现实性研究和超前性研究相结合,是其重要特征。为了“言当其时,切中时需”,青年研究在不同时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是通常所指的“短线”研究。为了准确地把握青年工作的发展态势,又需有一些预测性的课题,这就是通常所指的“长线”研究。正确处理好“短线”研究和“长线”研究两者的关系,对于青年工作决策的未来和现在都是极为重要的。现在的问题是,我国青年研究的短线项目比较强,长线项目比较弱。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科学的课题选择和论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青年研究课题的选择一般宜采取由上而下的形式,即行政部门根据青年工作实际和青年事务创新管理的需要,提出“短线”和“长线”的研究课题,提供给研究机构。这样的研究课题往往能够切合实际,研究成果也容易转化并为决策者所认同和采纳,便于推广和运用。前面提到的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研究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实证研究”、“北京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未来预期研究”等成果就是这类研究课题。同时,一些本身具备选题能力的青年研究机构,可以根据客观形势的需要,提出一些决策者应注意但尚未注意到的“短线”和“长线”的研究课题,作为前一种形式的补充,使行政部门和研究机构相互统筹与协调,从而使青年研究工作的短线不短,长线更长。

第二,研究成果要想被青年工作行政部门所采纳以产生社会效益,很重要一点是使决策者了解并接受整个研究过程,让他们以某种方式参与到青年研究中来。坦率地说,目前我国还缺乏适时将研究成果转化到青年决策的有效机制,为研究而研究、为刊物而研究、为经费而研究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在整个青年研究过程中,研究机构要主动与行政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研究工作者与决策者应建立对话机制,以逐步明确青年研究课题中的有关问题,沟通信息,从而取得共识。更为重要的是,对话机制可以使决策者参与到青年研究中来,这样研究成果也易于为决策者所理解。这种做法应该认真推广,使之日臻完善,尽快在青年研究中形成惯例和制度。

(二)从青年工作行政部门来看

首先,要高度重视青年研究工作。同过去相比,青年工作行政部门已逐步认识到在群团改革新形势下加强青年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尽管在编制有限、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各级青年研究机构和研究力量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逐渐有所加强。目前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十多个省市成立了专门从事青少年研究的机构。一批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学者被吸收和充实到青年研究队伍中来。此外,青年行政部门的重大方针、重大措施出台之前,均广泛吸收了青年研究工作者的意见,已经成为各级青年行政部门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青年工作的一些重要会议吸收青年研究工作者参加已经逐步成为我国青年工作的惯例。这些都表明,各级青年工作行政部门对青年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较之过去更为全面、深刻,所采取的措施更为具体、得力。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青年研究作为青年工作行政部门的一个思想库、信息源、参谋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功能也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样,致使我国青年研究仍处在粗放性阶段,其参谋、智囊作用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在中国,开展理论研究,必须“当家、行家、专家”三家齐心协力。没有“行家”,容易脱离实际;没有“专家”,研究水平不高;没有“当家”,研究工作则很难开展。从这意义上说,“当家”是关键。因此,青年工作行政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青年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研究工作者的参谋与智囊作用。

其次,青年工作决策者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青年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其自身的运行、变化和发展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决策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据笔者了解,近几年来有一些青年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亲自参加青年研究,写文章,编专著、搞研究已成为自觉。至于各地青年院校、团校的负责人热心支持并积极投入青年研究中就更多了,有的已成为当今我国知名的青年理论专家学者。现在,青年研究成果颇丰,哪些研究成果适合于解决青年工作的实际问题,其中就有选择和鉴别的问题,而正确的鉴别和选择又有赖于决策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

为了提高青年工作决策者的理论水平,除加强学习外,应提倡决策者到青年研究机构中去兼职或挂职。国外管理学界“连结角色”理论对我们很有启发。所谓“连结角色”,是指在两个以上群体的重叠部位发挥联结作用的人才。如A和B是两个不同组织系统,A为网络状系统,B为金字塔状系统,这两种组织系统各有其利弊或长短。若使A中某个有机人才因子同时作为B中的某个有机人才因子发挥作用的话,那么这个人才便呈“连结角色”。这种“角色”位于两种组织系统交叉点上,既属于网络状系统的一角色,又属于金字塔状系统的一角色。这样,便可以扬两种组织系统之长而避其所短。具体而言,如果某人既是青年工作行政部门的决策者,又兼青年研究机构的研究员、理事、顾问等。那么,他既可把行政部门的有关工作的精神、信息准确地带到研究机构中来,便于青年研究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把从研究机构中得到的研究信息,成果及时带回行政部门,这不仅为其今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新的研究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创造了条件,是“双赢”的事情。所以,应该大力提倡青年工作行政部门决策者到青年研究机构中来兼职或挂职,这对于行政部门、研究机构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要加强青年研究机构与青年工作行政部门的联系,畅通青年研究成果进入党和政府决策的渠道,为青年研究更好的服务党和政府青年工作决策提供便利条件,就必须在青年研究和服务决策之间架起桥梁。青年研究工作者树立为人民、为青年做学问的理想,弘扬奉献精神,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人民事业精密联系在一起,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述学立论中实现自我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年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

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又各有侧重、分工合作,基础理论研究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应用对策研究重点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一方面,基础理论研究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深厚学理积淀,是应用对策研究的依托和基础,是发挥好青年研究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的根本前提。如果没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研究作支撑,应用对策研究就缺乏后劲,不可能深入、持久和有效。只有夯实基础理论的基石,应用对策研究才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另一方面,应用对策研究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素材、现实内容和实践动力,是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的直接体现。应用对策研究做得好,也可以刺激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基础理论研究也只有不断面向时代发展和现实生活,不断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才能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内涵、更强烈的时代感,才能与时俱进、创新理论,才能真正服务社会。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对策研究,都是青年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所不可缺少的。要坚决克服和纠正那种认为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只是应用对策研究的事情,与基础理论研究无关的认识,那种认为强调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就会削弱基础理论研究的认识。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并重的原则,以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应用对策研究,以应用对策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这就要求青年研究工作者既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又要以深厚思想和丰富知识为基础依托。两者都应主动研究中国青年问题,讲好中国青年故事,形成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年研究中个人学术兴趣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目前,我国在青年研究领域投入上以国家为主,国家一般无法给研究工作出具体题目,而只能是大类引导,在具体研究项目和方向选择上则更多依靠研究者本身的所学专长与研究兴趣,对现实青年需求、社会需要的考虑不够。这就导致很多青年研究项目只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解决现实青年问题的目的性不强,缺乏足够的落地条件。青年研究是个人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实现个人价值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研究者的个人学术兴趣和学术追求、主动性和创造性十分重要。所以,研究者的个人学术兴趣不仅应该受到尊重,而且应该受到保护。但是,青年研究不是在书斋中谈经论道,不是自娱自乐,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个人的爱好和兴趣,而是要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者个人的学术兴趣、学术追求,只有同国家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和价值。当前青年研究正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能不能抓住青年研究面临的大好时机,考验着青年研究者的能力、素质和作风。青年研究者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勇立时代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用心做好每一项研究,努力创造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形成高水平的学术建树,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3.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年研究中提供对策建议与提供思想、理论、观点的关系

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当好思想库、智囊团,即包括提出具有可操作的具体建议、能够有效地解决青年具体问题的对策研究成果,也包括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思想、理论、观点。正确对待建议固然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发展,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也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发展,而且往往会发生更加持久、更加强大的作用。具体对策建议和思想、理论、观点,对于科学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事青年研究的专家学者,都能为党和政府决策贡献智慧和力量。思想库、智囊团不应等同于“点子公司”,青年研究工作者为党和政府决策工作服务不应等同于“点子大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青年现实问题、难点热点焦点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加强调查研究,多出一些带有“泥土气”、接地气的对策建议,也要针对重大青年思想理论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及时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战略,真正成为服务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促使青年研究经世致用、为青年造福。这就要求青年研究工作者要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精品”学问。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坚持从当代青年奋斗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坚持扎扎实实做学问,努力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检验的优秀成果。

4.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年研究中学术著作和决策参考材料的关系

撰写学术著作是青年研究工作者比较熟悉的工作,但撰写决策参考材料就并不是每一位研究工作者都那么顺手了。其实,学术著作只要是有思想内容的、有独到观点和见解的,就是有价值的,其中一些思想精华也是党和政府决策所需要的。但学术著作的思想观点要进入决策领域,需要从学术著作中抽取出来,转化为简明扼要的决策参考材料,否则就难以对决策起到参考作用。这就要求广大青年研究工作者既学会撰写学术著作,又学会撰写决策参考材料,还会把大部头的学术著作浓缩提炼为简明扼要的决策参考材料;既能以专业术语和鸿篇巨制的形式论述问题,又能以直白的大众语言和短小精悍的形式把问题说清楚;既能成为著作颇丰、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又能成为可以随时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思想者和咨询者。因此,专家学者要能够熟练地在学术语言与大众语言、专业术语与日常用语、学术著作与参考材料之间进行转换,善于用公众通晓易懂的语言、用“大白话”把深奥的道理讲明白,深入浅出的摆问题、提对策,善于当好“两面手”和“多面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高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踏准四个点[N].人民日报,20160621.

[3]刘普.关于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价,2014(4).

[4]余逸群.青年政策研究论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

[5]风笑天.三十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的对象、主题与方法[J].青年研究,2012(5).

[6]刘成斌.方法的自省:青年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问题[J].青年研究,2006(8).

[7]李志民.解决好动力和评价导向问题,以科研成果转化增强“第一动力”[N].人民日报,20160621.

[1] 余逸群,男,北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青少年理论与问题、青年事务与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