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巧细腻灰泥塑

精巧细腻灰泥塑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巧细腻灰泥塑灰塑,在江阴俗称“灰笃头”,又叫“做屋脊”。灰塑包括画和批两大类。灰塑运用较多,清代普遍流行,庙宇、官署、民居都有采用。灰塑工艺处理精巧、细腻、作品形象生动,从中可以充分体现工匠的制造力。他们的灰塑作品生动传神,令人称赞。可喜的是,灰塑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重视和保护;朱进良、袁振贤等灰塑老艺人后继有人,正在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精巧细腻灰泥塑_江阴民间文艺

精巧细腻灰泥塑

灰塑,在江阴俗称“灰笃头”,又叫“做屋脊”。

灰塑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建筑装饰手法之一,它起始于用纸巾石灰将建筑物屋脊竖瓦的固定和加固,以后发展到塑造形体,添加图案,增加美观,有的还在屋脊上塑造人物、瑞兽、吉祥物等,寄托镇邪祈福的心愿,成为屋脊上必不可少的建筑装饰。后来又逐步发展到在照壁、窗棂、门楣等部位也缀以灰塑,用来代替砖雕和石刻。

灰塑是一种以石灰和贝壳粉等为原材料制成灰膏,加进色彩,然后在建筑物上描绘或塑造线型的装饰手法。灰塑包括画和批两大类。画即彩描,它是灰塑中一种平面表面形式,着重于用色彩“描”和“画”。批即灰批,是指有凹凸、立体感的灰塑做法,分为圆雕式和浮雕式两种。灰塑运用较多,清代普遍流行,庙宇、官署、民居都有采用。屋脊、山墙、檐楣、照壁、门头等易引人注目的墙面,凡露天的部分装饰多用灰塑。为防风化,过去灰塑的灰批材料中多用贝灰。这种用蚌壳等海贝制成的材料,表现形式精细雅丽,制成的图案古朴高雅,塑法有平面塑、浮塑、透空塑和立体多层次塑等。在江阴地区,灰塑使用的材料,过去只用熟石灰与纸筋调合,现代已改为以水泥为主,调以熟石灰,再加进一定的胶水和水,搅拌成厚糊状,就可以进行塑造。

灰塑工艺处理精巧、细腻、作品形象生动,从中可以充分体现工匠的制造力。灰塑用于变化丰富、异彩纷呈的漏窗,各式洞厅、景窗,可以产生“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的艺术效果。

象征性手法是灰塑装饰中广泛采用的表现方法之一:

“龙凤呈祥”,龙象征权威、尊贵,凤象征美丽、仁爱。两者结合在一起象征太平盛世,也作为民间结婚之喜,富贵吉祥的祝愿。

“五福捧寿”,是五只蝙蝠围着一个篆体寿字组成的图案,人们把“五福”解释为福、禄、寿、喜、财。

丹凤朝阳”,象征喜庆的生活,也显示高贵,富丽堂皇。

“福在眼前”,由蝙蝠和铜钱组合而成,象征幸福与富庶。

“凤穿牡丹”,凤是百鸟之王,牡丹是百花之王,两者都是祥瑞之物,象征着富贵和幸福。

“二龙戏珠”,由两条龙和宝珠组成。传说龙珠是一种珍宝,可避水火,龙是吉祥动物,二龙戏珠象征吉庆、祥和、富贵。

“福寿双全”,由蝙蝠和寿桃组成图案,寓意幸福和长寿

“吉庆有余”,用兵器戟、乐器磬和鱼作图案,表示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金玉满堂”,用多条金鱼组合成图案,表示富贵有余。

其他还有“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竹报平安”、“梅开五福”、“平安富贵”等象征手法的图案。

旧时的工匠都要有一套或几套过硬的技艺,这样才能适应建筑主家的要求。瓦匠的技术要求更多,除了会做一般的砌墙排瓦之类的技术活以外,做屋脊上的灰塑也是应知应会的,所以旧时的瓦匠大多数会做灰塑。但由于做灰塑要掌握一定的美术功底,要有一定的造型能力,瓦匠大多数缺少美术基础,所以能把灰塑做得十分出众的不多,一般能做的就是屋脊上的花草图案、寿字花饰等。清道光年间,江阴北袁锡亭,心灵手巧,擅长制作灰脊,曾在北京故宫等著名建筑物上留下许多作品。以后袁家瓦匠祖传五代,为江南一带许多有名的古典建筑制作过灰塑作品,作品不同凡响,袁家瓦匠声誉鹊起,培养出了许多徒子徒孙。民国后期,峭岐徐宝堂、杨舍郭锡球是江阴有名的灰塑名家。他们的灰塑作品生动传神,令人称赞。现代能制作灰塑的工匠也有一些,其中较为出众的有云亭镇朱进良,顾山镇袁振贤、袁振发,华士镇查德宝,月城镇杜志本等。

朱进良1940年生于江阴云亭镇,中师美术专业肄业,当过民办教师,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他的灰塑技艺没有专门的师承,是在工作中跟苏州等地的老师傅学习的。他虚心好学,得到老师傅的倾心指教,加上他自己刻苦钻研,使他的灰塑技能日益精熟,作品精致美观。他制作的方法是:在石灰中,加进水泥拌和,加入适当水分,调成糊状,然后在已准备好的底板上塑造图案形体,先成形,后定形,最后精细加工完成。根据工序要求,头遍灰膏湿度大,二遍比较干,三遍湿度更大,这样制作出来的灰塑作品细腻精致,光洁美观。他经常制作的作品有祥禽瑞兽、三羊开泰、渔樵耕读、龙凤呈祥、松鹤长春、四季平安等。

袁振贤、袁振发是北袁家瓦匠的第五代,在袁家祖传灰塑技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已能制作大型甚至巨型灰塑,他们制作的立体人物、瑞兽等高达0.8米以上,大型灰塑盘龙戗柱达三四米高,他们在湖北宜昌镇江阁,无锡锡惠公园、梅园、鼋头渚、妙光塔,江阴兴国园、新桥镇等地都留下了灰塑的精品力作。

华士镇的“查家瓦匠”是传世三代的瓦匠世家,家族中有20多人从事瓦匠工作。其中不少人擅长灰塑,查湘成(1920~2001)更是佼佼者,他的灰塑造型正确,线条流畅,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几十年的瓦匠生涯中,他带出了不少徒子徒孙,查德宝便是其中之一。查德宝的灰塑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很有“查家瓦匠”的特色。

月城镇下塘村的杜志本从17岁起,就跟着祖父和父亲做瓦匠,很早就掌握了灰塑技艺,在他40多年的瓦匠工作中,做过了难以计数的灰塑作品。现在,他以在室内吊灯、电扇等位置做灰塑为主,这种灰塑要比原来的石膏塑坚固得多,因此更受人欢迎。

随着现代建筑的日益发展,灰塑艺术的需求量在当代已经逐步减少,只有为数较少的古典建筑才能让这一传统工艺有用武之地。可喜的是,灰塑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重视和保护;朱进良、袁振贤等灰塑老艺人后继有人,正在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img31

华士查德宝的灰塑作品 (戴林法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