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栩栩如生塑面人

栩栩如生塑面人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栩栩如生塑面人在江阴利港一带,长期流行着一种面塑作品,它一直融合在人们的寿喜礼俗之中。它构思精巧,趣味盎然;制作精细,手法娴熟;敷彩鲜艳,视觉冲击力强;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群塑互衬,情趣交融,既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采和神韵,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纯朴气息。2006年4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学艺
栩栩如生塑面人_江阴民间文艺

栩栩如生塑面人

在江阴利港一带,长期流行着一种面塑作品,它一直融合在人们的寿喜礼俗之中。

面塑,又俗称“捏面人”。是用面粉、米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艺人用手和简单的工具,捏制出的人物、动物、花鸟等各种形象。

在中国北方,也有把面塑称作“面花”和“年馍”的,这种古老的习俗至今还沿袭。南方的面塑除了用途与北方相同外,其风格与北方面塑不同,北方的面塑古朴、粗犷、豪放、简练;南方尤其长江流域的面塑显得细致、优美、精巧。由于南方和北方习俗的不同变化,北方如陕西关中东部等地至今会做面塑的还是很多,妇女几乎人人都会制作面塑,其中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南方由于使用面塑的习俗大多已经改变,所以在普通家庭里会做面塑的已经很少见。

在中国的面塑史上,出现过许多名家,如近代河北通州“面人汤”汤子博、汤夙国。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汤子博工作室,使面塑也登上艺术殿堂。经过长期的研究,面塑在造型艺术上,有了新的发展,已经可以面对真人“写生”,达到形神兼备;在作品品位上,现代面塑由于原料的改进和食用色素的丰富,作品普遍比过去更为高雅动人;在作品用途上,面塑除了用于喜庆祭祀习俗外,还被引进了餐饮文化,在酒席高档菜肴上设置面塑人物、花鸟、动物以及各种吉祥喜庆图案,起到点缀和美化菜肴,烘托宴席气氛,增进食欲的作用。

江阴利港面塑,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流传下来的面塑家族,现存刘道元、刘辰父子俩和卢礼合、卢飞浦父子俩。

刘氏面塑家族已经传承了五代。120年前,刘道元(1938~ )的曾祖父刘志文向一位老艺人学会了面塑,以后传给了儿子刘林根,刘林根传给了下一代刘龙海,刘龙海又传给了儿子刘道元。卢礼合(1948~ )是刘道元师兄的徒弟,从事面塑工艺也有了40多年,他与儿子卢飞浦也是享誉利港地区的面塑艺人。

刘道元是刘氏面塑家族的第四代。他7岁就跟着父亲学做面塑,擅长塑造三国人物,古装戏剧人物、八仙等。为了使塑造的人物更加生动,他曾经专门到上海等地拜师学艺。经过改进工艺,他的面塑更为细腻传神,色彩也更加丰富动人。更加难得的是,刘道元还解决了一个祖辈几代人都没有解决的面塑作品保存问题。过去的面塑一般只能保存三天,时间一长就会开裂或者变形,刘道元经过反复试验,在面塑的材料中加入了天然蜂蜜,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的面塑,一般可以保存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刘辰,1964年1月生于江阴市利港镇西奚村,16岁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刘道元从事面塑,成为刘家面塑的第五代传人。刘辰的面塑,由于现代食用色素的丰富多彩和一些材料的更新,以及现代文化熏陶、审美观念的提高,不仅作品更精致更秀丽,而且人物体型比例也比传统的更合理一些。在面塑人物的种类上,也比过去大大的增加,目前他可以制作出适合庆寿、上梁、开业、乔迁、生子、百日等200多种面塑人物。

刘道元、刘辰父子俩和卢礼合、卢飞浦父子俩制作的面塑用料和工艺基本相同。过去的面塑艺人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刘道元父子和卢礼合父子的面塑则不出家门,在用户预约定购后,在家里制作。他们根据用户需要,把调好的彩色面团,放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揿,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不到半天时间,一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制作面塑的工具非常简单:只要用小剪刀,小木梳、拨针、小竹刀等就可以了。原料则采用精面粉、糯米粉、菱粉、山芋粉、生粉、盐、防腐剂、香油、蜂蜜和食用色素等。

面人是这样制作的:先取出一根竹签,揉一团肉色面料,安在竹签头上,用手捏成圆圆的头颅形状,用拨针按出凹陷的眼窝,留出鼻子,按上细细的眉毛、黑白分明的眼睛和小巧的嘴唇,用红粉纸在双颊涂上淡淡的红晕,在头顶上装上发冠或者头巾,初步形成一个人物的头像。然后取出一团确定人物服装主色调的面团,装饰衣领、花边,武将还要装上铠甲。接着按上双手,用剪刀剪出手形,捏出双脚的动态,用黑色面料制成靴形,最后配上武器或者其他道具,插上令旗,有的还要装上用棉花做的胡子。至此,一个活灵活现的面人基本完成。

一套面塑除了要制作8个面人以外,还要用糯米粉做好糕团和元宝,用作面人的底座。先将6个寿桃形、2个元宝形的面团和8块长方形的面糕放在大锅里蒸至半熟,把寿桃形、元宝形的面团粘在长方形的面糕上;然后在面团上缀上各种梅兰竹菊等图案和福禄寿喜等字样,再把做在竹签上的面人分别插在“寿桃”和“元宝”上,至此,一整套完整的面塑才算完成。人们把它们摆放在纸箱或者塑料盆里,送往庆典现场隆重“亮相”。

利港面塑作品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构思精巧,趣味盎然;制作精细,手法娴熟;敷彩鲜艳,视觉冲击力强;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群塑互衬,情趣交融,既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采和神韵,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纯朴气息。作品有婀娜多姿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戏剧故事人物等。面塑表现的文人风流儒雅,气度不凡;武将器宇轩昂,威风凛凛;老人童颜鹤发,精神矍铄;女性婀娜妩媚,端庄大方;儿童天真活泼,憨态可掬。在一组面塑中,则注重场景气氛的营造,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个性分明,但却紧密围绕着情节,烘托主题。对动物的塑造则突出其温顺可亲、喜庆祥和的一面,表现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在风格上,利港面塑比北方面塑更为细腻柔和,色彩更为丰富,制作更为精细。

利港面塑以8个为一套,适用于民间建房上梁、婴儿满月、老人祝寿、乔迁新居、商店开张等各项民俗活动,由贺客定制后作为贺礼之一,馈赠主家。不同的庆典活动,配备不同的人物:做寿一般选用老寿星、王母娘娘、黄忠、麻姑、福禄寿三星、刘关张三结义等;造屋一般选用姜子牙、财神、福禄寿三星、八仙等;生孩子一般用财神、罗成、穆桂英、福禄寿三星等;过生日一般用孙悟空、财神、水浒英雄、戏剧人物等。具体选用有时也会依照客人的要求有所细微调整,但是一般都有约定俗成。

img33

利港镇刘辰和他的面塑作品 (邵瑞达 摄)

除了根据用户需要,在家里制作面塑外,刘道元、刘辰、卢礼合、卢飞浦还多次应邀参加企业、大酒店的庆典活动,为他们现场制作面塑,获得殊荣。2006年4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协彩塑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2006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吴地风韵”大型展览在无锡市博物馆举行,刘辰应邀到展览现场展示面塑制作,受到省市领导和广大参观者的一致好评,他的面塑作品被评为吴文化节“吴地风韵”大型展览银奖。

利港面塑,像一朵开不败的山花,依然鲜艳,依旧怒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