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通俗小说汲取思想的天地会

从通俗小说汲取思想的天地会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从通俗小说汲取思想的天地会鲁迅曾说:“我们国民的学问,大多数却实在靠着小说,甚至于还靠着从小说编出来的戏文。”通俗文学中带有游民气质的英雄,永远是他们模仿的榜样。另外讲史小说中所贯穿的主题思想大致以儒家意识为准,而英雄传奇则比较复杂,其中不少是以游民的好恶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的。天地会的诞生天地会又称洪门。
从通俗小说汲取思想的天地会_中国游民

(三)从通俗小说汲取思想的天地会

鲁迅曾说:“我们国民的学问,大多数却实在靠着小说,甚至于还靠着从小说编出来的戏文。”(《马上支日记》)对于文化程度很低、处于社会下层的游民更是如此,他们不仅从通俗小说和戏文中获得历史知识、人生经验,而且还从反映游民情绪与意识的通俗小说和戏文中,受到反抗现存社会秩序的激励以及学得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经验。通俗文学中带有游民气质的英雄,永远是他们模仿的榜样。

(1)明至清初通俗小说的发展与传播

《三国志演义》、《水浒》都写定于明初,明至清初三百余年中,通俗小说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及艺术上的成熟,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这里只谈与游民关系甚大的英雄传奇。

英雄传奇源于宋元平话中的讲史。平话艺人为了吸引听众,所讲的史事大多为社会动乱、朝代变革时期的事迹,如武王伐纣、秦并六国、楚汉相争、光武中兴、汉末三分,以及隋唐、残唐五代、宋与辽金之战等。众所周知,在动乱和战争中,必然有一些非常人物的出现,他们凭藉自己的智能、胆识、武技、勇力或高尚的道义精神做出轰轰烈烈的伟业。这些非常人物做出的非常之事,便是构成英雄传奇的基础。宋元以来的许多讲史小说到了明清都有向英雄传奇演变的倾向。如光武中兴演变为刘秀、姚期、马武、王霸等人的传奇,隋唐之间群雄逐鹿的战乱史演变为程咬金、秦琼、罗成、单雄信、徐茂公、李世民等人的英雄故事,《大宋宣和遗事》变成水浒英雄的传奇……这些英雄传奇和原来的讲史有什么不同呢?讲史一般比较忠实于历史,有些讲史作品几乎就是《通鉴》的改写,而英雄传奇带有很大的虚构性,它以写英雄人物为主,而且这些英雄大多带有草莽气息。另外讲史小说中所贯穿的主题思想大致以儒家意识为准,而英雄传奇则比较复杂,其中不少是以游民的好恶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的。这些差别的造成,是由于从讲史到英雄传奇的过渡大多是由平话艺人、书会才人等游民知识分子完成的。作者的思想意识和情绪不能不反映到作品中去。明末袁于令根据民间传说和平话艺人的创造所编纂的《隋史遗文》,就是一部典型的英雄传奇,书中把唐朝开国功臣秦琼、程咬金、魏徵、徐茂公等都写成江湖好汉,他们敢于反抗当朝,在瓦岗寨聚义,流浪汉程咬金竟被尊为“皇帝”,这种作品都是蔑视现存的社会秩序,长游民之威风的。

《演义》、《水浒》在明代得到广泛传播,主要是通过戏曲演出和平话艺人的演播实现的。袁宏道就有一首《听朱生说〈水浒传〉》的诗:

少年工谐谑,颇溺滑稽传。后来读《水浒》,文字益奇变。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一雨快西风,听君酣舌战

从这首诗中可见《水浒》深入人心,一些士大夫竟认为它超越了“六经”和《史记》,至于平民百姓“溺之更深”。顾炎武《日知录》“重厚”条注说:

钱氏曰: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子弟之逸居无教者多矣,又有此等书以诱之,曷怪其近于禽兽乎!

这段话反映了封建正统人士对小说、平话的敌视,但从中亦可见《水浒》一类小说传播之广和影响之大。

明末农民战争中,许多起义军用《水浒》和《三国》作为政治和军事教科书。刘銮《五石瓠》中说:“张献忠之狡也,日使人说《水浒》、《三国》诸书,凡埋伏攻袭皆效之。其老本营筦队杨兴吾语孔尚大如此。”张献忠余部李定国部队中仍有此风:“蜀人金公趾在军中,为说《三国演义》,每斥董卓、曹操,而期定国以诸葛。定国大感曰:‘孔明不敢望,关、张、伯约不敢不勉。’”(陈康祺《燕下乡脞录》)这些影响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但也可见《水浒》、《演义》所表现的思想意识与这些游民出身的义军领袖十分合拍,容易产生共鸣。因此,书中所表现的政治主张、军事观点与军事艺术易于被他们接受,并作为他们反抗斗争的指南。明末统治阶级也注意到这一点,他们认为《水浒》的广泛传播对于“民心思变”起了煽惑作用。明崇祯间刑科给事中左懋第给皇帝写的“题本”中说:

诸贼以梁山为归,而山左前此莲妖之变,亦自郓城、梁山一带起。臣往来舟过其下数矣。非崇山峻岭,有险可凭;而贼必因以为名,据以为薮泽者,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以宋江等为梁山啸聚之徒,其中以破城劫狱为能事,以杀人放火为豪举,日日破城劫狱,杀人放火,而日日讲招安,以为玩弄将士之口实。不但邪说乱世,以作贼为无伤;而如何聚众竖旗,如何破城劫狱,如何杀人放火,如何讲招安,明明开载,且预为逆贼策矣。臣故曰:此贼书也。李青山等向据梁山而讲招安,同日破东平、张秋二处,犹一一仿而行之,青山虽灭,而郓、巨、寿、范诸处、梁山一带,恐尚有伏莽未尽解散者。《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矣!(《明清史料乙编》转引自《水浒传资料汇编》)

这是一篇很好的材料,它不仅说明了《水浒》在明末“盛行”的情景,也反映了游民、农民反抗朝廷的武装斗争要从中吸取道义的力量(所谓“以作贼为无伤”、“以破城劫狱为能事”、“以杀人放火为豪举”)和斗争的方法与策略。甚至无险可凭的梁山被反抗的人们看作是造反者的圣地,他们愿意据之以起事。

明末农民战争中义军首领,有的模仿梁山好汉的绰号,如“插翅虎”、“一丈青”、“擎天大王”、“一条龙”等,有的径自改名为宋江、燕青、柴进、雷横等。可见,他们是把《水浒》当做反抗朝廷的宝典的。那么暂时没有卷入武装反抗的游民,当他们要结合在一起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时,自然也会向《水浒》、《演义》以及英雄传奇等通俗文艺作品中去寻找精神力量。

(2)天地会的诞生

天地会又称洪门。后来的添弟会、三点会、三合会、哥老会,都是它的异名或演变。其名取义为:“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它是清代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秘密会党。清至民国间天地会(包括其支派哥老会等)的堂口不仅遍布国内江南各省,而且南洋及欧美也有其组织的存在。它自清初诞生,直至现在海外仍有洪门组织的存在,历时三百余年。自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百多年中,每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天地会的参与,因此它受到历史学家的重视,天地会的创立、政治理想、伦理原则、组织规范及其活动方式,都与通俗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组织秘密,其活动带有传奇色彩,这些又为通俗文学提供了无数的题材,而文学史研究者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是令人奇怪的。

①一桩尚无定论的公案

作为秘密会社的天地会,至今仍存在着许多谜一样的问题,吸引着人们的探索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于何时、何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研究天地会的性质和宗旨密切相关,因此,论述天地会的著作都要接触到它。

天地会是下层社会的秘密组织,长期没有受到封建史家的关注,因此缺少正式记载。19世纪末,由于政治的原因,它才引起政治家、学者的注意和研究。

对天地会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则从50年代至今。

前期研究多是根据天地会内部流传的文献①,结合正史的记载,认为天地会创建于康熙甲寅年(公元1674年)三月二十五日(一说为雍正甲寅〔公元1734年〕七月二十五日),其宗旨是“反清复明”,其“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见陶成章《教会源流考》)。孙中山先生还认为明末遗老也是天地会的创建者,他说:

洪门者,创设于明季遗老,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之前,明朝之忠臣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身起义,屡起屡蹶,与虏拼命,然卒不救明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势已盛,而明朝忠烈,亦死亡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期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也。(孙中山:《建国方略·有志竟成》)

这些意见,多属推论。孙先生持此说的主要目的,是激励革命志士和广大民众从事革命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此后,有的文献就把明末一些抗清志士、明末遗民和传说中的人物并列一起,当做天地会的创建人,如朱琳的《洪门志》在《宗考》一章就把殷洪盛(传说人物)、傅青主(傅山)、顾炎武、黄梨洲(黄宗羲)、王夫之作为始祖,天地会的“五宗”之中有“文宗”史可法,“武宗”郑成功,“宣宗”陈近南、“达宗”万云龙、“威宗”苏洪光(又名天佑洪),后面三位都是传说中的人物。前期研究基本上是在孙中山先生意见影响下进行的。

后期研究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开始重视清朝所遗档案资料②,并结合天地会创建地福建省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如蔡少卿认为:“天地会起源于福建漳州地区,由漳浦县洪二和尚即万提喜、俗名郑开,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首创。”(见《中国秘密会社》)其社会背景是康雍以来人口恶性增长,在福建漳州一带产生了破产游民群。他们生活极不安定,孤苦无援,精神上极度不安,还常受到天灾人祸的打击和统治者的欺压。“出于互助的需要,他们渴望归属于世俗的共同体,三五为群,异姓结拜,实行‘一人有难,大家相帮’,于是天地会即应运而生”(见《中国秘密会社》)。

台湾学者翁同文认为,天地会的结会缘起是“以万为姓”之集团余党所建立。庄吉发在此基础上认为,闽粤地区地少人多,民风强悍,动辄聚众械斗,结盟拜会蔚成风气。众小姓为了对抗巨族强宗,化异姓为同姓,结为兄弟,跪拜天地立誓。所谓“以万为姓”集团,不过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异姓结拜组织或械斗团体,早在明末崇祯间就存在,当时并无反清复明之宗旨(见《中国文化新论·吾土与吾民》最末一章)。这些意见把天地会内部文献完全视为无中生有的神话与传说也是不妥当的。因此,关于天地会的创建至今仍属尚无定论的公案。

②“西鲁”神话

给天地会的创建蒙上一层神秘纱幕的是“西鲁”神话。这个神话在天地会内流传很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天地会的内部文献绝大多数都要谈到它,天地会内许多诗歌也要涉及到它。天地会用它教育会众,激发对清廷的仇恨,用它宣传自己的宗旨,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而它的情节、内容又使人感到荒诞不经。因此,它使许多天地会的研究者感到困惑。就现在所发现的天地会文献中,最早载有“西鲁”神话的,是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广西东兰州知州董储在办理武缘县姚大羔等人结会案所抄出的《会簿》。原文如下:

崇祯十二年,李自成造反被夺江山后,走出西宫娘娘李神妃。起至伏华山,怀胎后走至云南高溪庙,生下小主,蒙上天庇佑,又蒙万家恩养。十六年六月初六日,开封府天水冲出有刘伯温碑记。

康熙年间,有西鲁番作乱,康熙主挂起榜文,谁人征得西鲁番者,封得万代公侯。甘肃省有一位(座)少林寺,内有总兵官挂起先锋,受了帅印。印是铸的,重二二斤十三两。印写山二字为记。少林寺人等就领先锋,就去征西鲁番。不用一兵将,只得寺内一百二十八人,就与西鲁番交战对垒。西鲁番败走,死者不计其数。少林寺人等打得胜鼓回朝。康熙主赏,寺内不受官职,仍归少林寺诵经、说法、修道。后来奸臣一时兴兵追赶,惨极。一十八人,走越四年,走至海石连天、长沙汉口。海水面上浮起一个白石香炉,重有五十二斤。香炉底有“兴明绝清”四字。众人就取一百(白)锭香炉,当天盟誓。正(止)剩师徒六人,师尊万提起,法号曰云龙,与兄弟再集一百零七人。有一位小子,亦来起义,共凑成一百零八人。甲寅年七月廿五日丑时聚集,当天结义,指洪为姓,插(歃)血拜盟,结为洪家。众兄弟拜万师传(傅)为大哥。至九月初九日,云龙择日与清兵交战。云龙阵上死去,少(小)军报知五位兄弟,保驾小主。兄弟得知,即日出军,与清军对垒交战。清兵败走,后来兄弟将万大哥尸首收回,向东烧化。万大哥云(魂)上九霄而去,尸首葬在高溪庙三层楼脚下,粪箕湖子午向。五位兄弟回来,不见小主,不知下落,身无依靠。诗曰:

门上洪英无人知,不知去向问兄弟。

万大哥死后,有一位胎侄,是圣僧,一名道芳勿此,现守广东;一名道芳流,现守湖广。小主后来流落福建,后来生伍子,即日分为五大房,立为五标头:

洪 汩 淇 img3 溙

洪 淇 滗 添 江

img6 洪 浾 泊 渌

吴 洪 李 桃 林

芳勿此现手(守)广东。崇祯君有一位西宫娘娘,怀胎逃走,名为李神妃。藏在伏华山,生下男儿,蒙万祖恩养,又蒙上天庇佑相继,后生一子,甚是精神。英雄豪杰之才,亦来会盟。众兄弟拱扶此子。

长房吴天成,在浙江,旗号江;二房洪大岁,在福建,旗号洪洪;三房李色地,在广东,旗号浾汩;四房桃必达,在云南、四川,旗号泊淇;五房林永招,在湖广,旗号渌溙。此十八人众兄弟在红花内,乃是赵文良为长,吴成贵在山东为大(太)守,名为五虎大将。

彪 img7 五房合同

这个类似神话的传说虽然有许多矛盾、漏洞和谬误(有些可能是由于传抄者文化水平太低造成的),但有两个主题是十分鲜明的。一是辅佐前朝遗孤,使之能恢复祖业;一是少林寺僧人忠于清室,并为它建立了盖世奇功,却被奸臣陷害,大部分死去,只剩五人,为了复仇被迫走上反抗道路。两个主题的结合便是“反清复明”。这个故事不是历史,因为其中没有一个情节能得到历史记载的印证,但故事中的绝大部分情节都可以在通俗小说中找到它们的原型。也就是说,它们都来源于在清代已经广泛流行的各种通俗小说,而且出现越晚的天地会文献中所记的西鲁神话的情节就越丰富,其取之于小说的就越多。这说明了天地会的创建者和组织者们的思想观念主要来源于通俗小说。

姚大羔《会簿》中的“西鲁神话”的情节是最简单的,但它受小说影响的痕迹也极明显。这里按照其次序作些分析:

第一,皇家遇难,娘娘出走,“生下小主,蒙上天庇佑,又蒙万家恩养”的故事,与《反唐演义传》中太子遇难故事非常相似。小说中叙唐高宗时武则天欲谋朝篡位,命太监杜回将正宫王后及太子害死,杜回不忍,救出太子送江夏王李开芳抚养。十四年后,李开芳把事实真相告知太子李旦。李旦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也受到许多忠于唐室之人的辅佐,最终歼灭诸武,恢复了帝位。“西鲁神话”的作者用这个故事激发会众对前朝的怀念和民族感情。

第二,西鲁番入侵。“西鲁”是作者杜撰的一个国名,作者之所以用“西”是因为古代外患多由西方而来。“西鲁”正如《征西说唐三传》中的“哈迷国”以及《说唐小英雄传》中“北番赤壁”一样,是“羌无故实”的。有些学者认真地加以考订,认为是指“西藏”或指“罗刹”(即俄罗斯),实在没有必要的。因为身处社会底层的游民文化水平很低,他们未必有关于“西藏”或“罗刹”的知识。

第三,少林寺僧人揭榜征西鲁。一个国家遇有外敌,手足无措,张贴榜文,向民间求助,这在封建时代是不存在的。但通俗小说为了宣扬书中人物的英雄气概,经常杜撰这类情节。如《征西说唐三传》写薛仁贵征西,被哈迷国苏保同毒镖所伤,程咬金奉旨回京搬救兵,太子李治出榜文招能人领兵挂帅。薛丁山与母亲柳夫人及妹妹薛金莲到长安揭了榜文,封为二路元帅征西,大获全胜。作者运用这个情节意在把身为平民的少林僧人与最高统治者联系起来,并突出他们的英雄气概。

第四,功成身退,反遭奸臣陷害。描写忠奸斗争是通俗小说中最常见的母题之一,特别在讲史小说中,它是贯穿全篇的主线。忠臣的特点是忠诚、勇敢,视功名、私利如粪土,一心为国。奸臣为了个人私利,不顾国家利益,处处陷害忠臣。杨家将、呼家将、薛唐反唐以及姚期、马武的故事中无不如此。忠奸斗争是最能唤起匍伏在封建主义道德统治下臣民的正义感的。因此,作者也把少林寺僧人写成忠于朝廷的义士,他们因受奸臣陷害被迫走上反抗道路,这不是犯上作乱而是为朝廷除害,是“替天行道”。

第五,“海水面上浮起一个白石香炉,重有五十二斤。香炉底有‘兴明绝清’四字。”这是一个神话,表明少林寺僧人与明朝后裔结合共谋推翻清廷是天命,不可违背的。古代不仅统治者用上天示警的神话以欺骗人民,反抗者也用它激励自己的斗志和号召群众。《水浒》中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就写到天帝降下的“石碣”,上面刻写着“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用以表明梁山好汉“上应星魁”,“合当聚义”。这里“西鲁”神话模仿《水浒》的痕迹十分明显。

第六,“白石香炉”浮现之后马上就有一百零八人聚义,这与《水浒》中“石碣受天文”之后就是“英雄排座次”完全一样。

第七,“五虎大将”这种称法来源于《演义》、《水浒》。“五房”之说也是“五虎将”的演变,表明反政府的秘密组织是以武将为主体的。

这仅是随手拈来的几例,如果细加钩稽,还可以为“西鲁”神话的情节多找出一些原型来。晚出的“西鲁”神话从小说中撷取了更多的情节,增添了人物,而且安排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使之更加小说化。

叛徒、忘恩负义之辈也是通俗小说中不可少的角色,并用他们衬托正面人物的光明磊落。《反唐演义传》中刻画了一个名叫薛义的人,他在倒霉之时,妻子被奸臣霸占,自己被囚在府狱。薛刚冒死相救,并把自己应承袭的泗水关的总兵之位也让于他。后薛刚落难投奔薛义时,薛义把他擒住,解往长安。“贵县修志局”本的“西鲁”神话中增加叛徒马二福:“寺中有一名马二福,乃少林寺第七条好汉(第几条好汉的说法是受《说唐》影响,《说唐》就把书中出现的英雄好汉依次排队,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等),使铁棍一条,重三十六斤,故此名叫亚七。”他因打烂寺中宝灯,被众僧所赶,“心怀不忿”,才投奔朝中奸臣陈文耀、邓得胜(《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西鲁叙事》中改为邓胜,《西鲁序》中又改为张建秋、陈宏),与他们共同陷害少林寺僧。后来,天地会中以“七”为禁忌,就因为马二福是“第七条好汉”的缘故。

“贵县修志局”本以后抄本中大都增加送御酒的情节,以“赏赐御酒为名,顺带御林军数万,暗带硫磺引火之物,视其饮醉睡着,焚之,方无后患”。《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的《西鲁序》中又改为御赐毒酒。这些显然是受到《水浒》的影响。宋江等人“征四寇”建立大功之后,徽宗赐毒酒把宋江、李逵等好汉毒死。引入这个情节显然是把矛头指向皇帝,以达到鼓励会中弟兄直接反抗清帝。

“戏不够,神来凑”,是老百姓讽刺中国传统通俗小说、戏剧公式化地运用神佛以促进情节进展的谚语。这的确是传统小说和戏剧的通病。“西鲁”神话既然是模仿小说而成,这种“通病”必然影响到它。“贵县修志局”本就有数处写到神、佛帮助处于绝境的少林僧人。如少林寺被焚时,“惊动佛祖下凡,化成火坑一座,救出一十八人”。当少林僧人只剩五位被清兵赶到江边时,“前有大江拦住,后有追兵,惊动岳神朱光、朱开二圣,化成铜铁桥,五人随桥而过”。后来的抄本大都保留了这些情节,而且更加神化,藉此表明结拜天地会符合天意。

生旦净末俱全才能构成一台完整的戏,而“西鲁”神话较早的传抄本中没有旦角(女性)。姚大羔《会簿本》中有个“李神妃”,但她没有参与与天地会创建有关的活动。“西鲁”神话流传过程中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一点,“贵县修志局”本开始出现了旦角:“因苏洪有一妹,天资(姿)国色,亚七(指叛徒马二福)一心追寻二人。”这段语意有些不清。在《西鲁序》中出现了有名有姓的两位女性,一是郑君达(曾为少林僧人出征时的粮官)之妻郭秀兰,一是郑之妹郑玉莲。郑君达因与少林僧人结拜被皇帝以红罗赐死。郭、郑二人祭郑君达之坟时见到:“坟头现出桃李木宝剑一口,剑头二龙争珠,剑尾有‘反img8(清)复明’四字。img9兵追赶五位僧人,就将宝剑勇力救去,杀退img10兵,与僧诉说一番前事:‘当日我丈夫与你相交,因为奸臣所害,走到此地。幸遇夫人公子搭救,未知何时得报?’”郭、郑二人成为天地会“前五祖”的救命恩人,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后世抄本(如戴魏光《洪门史》)言郭秀兰杀退清兵后将桃李剑授予二子(郑道德、郑道芳),自己与郑玉莲投三汊河而死,被谢帮恒葬之河畔。天地会晚出的文献把郭秀兰、郑玉莲列为“三英”之二。天地会中有了这两位美丽而英勇的女性,仿佛薛家将故事中有了樊梨花、薛金莲;杨家将故事中有了八姐、九妹、穆桂英,使得以金戈铁马、朴刀杆棒为主的粗犷故事富于色彩,也便于号召天地会中的女会众。有了“女会众”就会产生“淫”的问题。游民道德观念中最憎恶“淫”。“万恶淫为首”虽为士大夫提出,但更是游民的信条。因此较晚出的“西鲁”神话中,又给叛徒马二福增添了“淫”的内容,说他有意强奸郭秀兰、郑玉莲。

“桃李剑”既为郭秀兰、郑玉莲所使(或二人所化),那么它在天地会中也有重要地位,成为洪门的镇山之宝。萧一山所辑《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中有附属“西鲁”神话的《桃李剑叙》。这个故事讲一游方和尚(马二福)见郭郑嫂姑二人“生得天姿国色,便想起淫心”,二人不从,投水身亡。后渔父吴成贵父子见二人之尸,便把她们埋葬。二人坟上长出桃树、李树,树倒化为桃李剑二口。此剑“能千变万化,飞腾空中,千里取人首级,实是至宝”。吴成贵把它献给天地会,“收藏在洪花亭上,以为反img11复明之用,且以为古记”。这种想象仿佛是来源于《三逐平妖传》、《封神演义》,这个故事增加了天地会的神秘性,给会众以鼓励。

从上面简单的分析可见,“西鲁”神话是逐步形成的,其故事情节越来越丰富,但这些情节大多是受通俗小说的影响编造出来的。可见“西鲁”神话绝不是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士大夫向壁虚构而影射历史的(如言少林寺僧人功高被害影射郑芝龙被害。郑君达影射郑成功。西鲁入侵影射俄罗斯东侵等等),而是由文化很低的天地会会众口耳相传,辗转增益而成。它所反映的意识和历史知识以及表达的心态都是游民的,而非士大夫的。从“西鲁”神话之谜也可以看出,天地会的组织者与广大会众是文化很低的游民和游民知识分子。

③木杨城之谜

木斗是天地会开香堂时的重要器物,它摆放在香案的正中,中间插着“某某山,三军司令”的帅旗,两旁插着代表前、中、后五祖的旗帜,下面写着“木立斗世”,上面标有“木杨城”,因此它又称木杨城。木杨城在其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的香堂仪式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开香堂的整个处所又可以称之为木杨城,在入会仪式上有攻打木杨城和逛木杨城的节目(见图一)。《史料》中所记关于“木杨城”的盘诘最多,下录一段可见其来源的蛛丝马迹。

问:过了忠义堂又到何处?

答:又到木杨城。

img12

图一 木杨城图

问:木杨城有己(几)高?

答:一望而高。

问: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看见木杨一望高,城基八面动枪刀。

  军情四路来飞报,云龙出阵显功劳。

问:木杨城有己阔?

答:两京十三省阔。

问: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十三省聚会洪英,始末开基立两京。

  没img13计策千年切,君臣相会定太平。

问:木杨城何料所造?

答:下结大洪石,上是大明砖所造。

问: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下结洪石大明砖,城基万载世流传。

  民安便把乾坤转,君臣相会定中原。

问:木杨城有己多个望楼?

答:有二十一个望楼。

问:何人把守?

答:明兵把守。

问: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望楼把守是明英,img14兵难到木杨城。

  廿一相逢军将会,炮洗img15兵不顺情。

这些盘诘隐含有“攻打木杨城”之意。近世开香堂仪式中又有《破木杨城诗》:

奉了大哥令,来破木杨城。

一不扰人民,公买公卖立根衡。

二不要退缩不前进,杀退敌人百万兵。

木杨城已经克复了,忠义堂前把令交。

而在另外一些诗中又包含逛木杨城之意:

木杨城内有关公,花红百物在其中。

四大忠贤扶左右,松柏长钱挂西东。

藤牌宝剑千军列,厘戥秤扇甚威风。

玉尺烟筒通四海,结彩绫花照明光。

五色彩旗三军命,黄罗宝伞插正中,

铰剪金花和玉箸,左桃右李壮军容。

三牲酒醴来奉敬,五斋五果敬五龙;

洪粮谷斗加足用,灯烛光辉满地红。

这首诗中竭尽铺叙木杨城(开香堂的处所)的各种陈设,似乎木杨城又不是攻打对象。这种现象研究天地会的学者很少涉及。另外木杨城究竟何所指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日本人平山周在《中国秘密社会史》中认为天地会香堂上设木斗是“以参拜唐太宗李世民为宗教仪式,即献之于少林寺以为根据者”,也就是说唐太宗曾封赠少林寺,而天地会开创者是少林寺僧人(其实这是两个少林寺,唐太宗封赠者是河南嵩山少林寺。“西鲁”神话中的少林寺则多指福建少林寺)。帅学富的《中国帮会史》中认为“西鲁”神话中的西鲁国是指“罗刹”即俄罗斯,木杨城即指俄罗斯在我国东北边疆一带建筑的“栅木城”,这些木城多为杨树柳树所筑,故名。天地会之所以重视木杨城乃是纪念福建五百藤牌兵参加康熙间与罗刹的战斗。这两说皆有漏洞,后说尤为牵强。

我也认为拜木杨城与纪念唐太宗有关。天地会是反抗政府的游民组织,他们反政府也就是反清。天地会建立之初与政府对抗未必有明确的民族意识,但由于清政府对他们的镇压十分严酷,必然促进他们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而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实际上“复明”是恢复汉族政权之意,不能认为是恢复朱明王朝的统治,因为清直接灭的是明朝,为了号召群众才提出“复明”。实际天地会对过去一统的汉族政权都有好感,汉朝、唐朝是汉族王朝史上最光辉的时期,因此,对它们评价尤高。特别是唐朝,它曾产生过像李世民那样英明的皇帝,因此,天地会讲到其根由时总离不开万朱李洪。万、洪是他们结拜以后的共姓,朱、李则是他们崇拜的两姓,朱代表明,李代表唐。“木杨城”和李世民有关,并非因为他封赠过少林寺,而是因为在一些说唐的小说中唐太宗李世民曾被困于木杨城。如《说唐后传》、《罗通扫北》都有“贞观(指李世民)被困木杨城”的回目,后者内封右栏还镌有“内附困杨城”的字样。《说唐小英雄传》中有“太宗被困木杨城”的回目。“木杨城”是小说中“北番”、“赤壁宝康王”所在的都城。他从这里发表挑衅的檄文,激起李世民愤怒而征北,后来唐太宗被北番屠炉公主用空城计诱入木杨城(此城是虚拟的,可能为牧羊城之讹音,辽宁旅顺一度被称为牧羊城),并被困在那里,用徐茂公之计派程咬金回京征调小将,解木杨城之围。天地会中的木杨城乃取这个故事,除了包含对李世民的爱重之外,其原因还在于:一、木杨城是北番康王的都城,用此以影射清朝的首都北京,用康王影射康熙,有的西鲁神话传本经常称康熙为康王(见《青红帮史演义》)或熙主(见萧一山著:《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西鲁序》)。因此攻打木杨城不仅有解救李世民之意,而且把矛头直指清朝皇帝。二、众小将终于攻入木杨城,解救了李世民,赤壁宝康王不得不认败称臣,于是唐君臣才得以在木杨城中优游。因此攻打木杨城与逛木杨城并不矛盾,攻打在先,游玩在后。

我们说木杨城取之于《说唐后传》等小说,从天地会的盘诘用语中也可找到根据:

问:木杨城有己重?

答:有三重。

问: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木杨城内有三重,花红宝烛在其中。

  干戈叠叠扶明主,大img16世绝尽归洪。

问:木杨城何人所造?

答:唐李世民所造。

问:何人重修?

答:万云龙重修。

问: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唐王始立木杨城,云龙重修显威名。

  没img17四海皆宁静,尽把胡人一扫平。

(见萧一山著:《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口白》)

盘诘中很明显地把木杨城与李世民、天地会联系在一起。有的关于木杨城的诗中还强调城中粮食很多,如:“木杨城内谷满仓,双挥宝剑挂中藏。”(姚大羔《会簿》)这与《说唐后传》中第六回“天赐黄粮”的情节有关。此回言唐太宗李世民被围困在木杨城,在粮草将绝之时,天赐数粮草,填满了仓廒。综上所述可知,在天地会所举行的仪式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木杨城来源于通俗小说,它具有双重象征性,既象征着被清统治的首都北京,又象征被天地会收复的作为汉族王朝的首都北京或径用以象征被解放了的全国,因此,在关于木杨城的问答中说它有“两京十三省阔”,这两京十三省就是明朝的全部疆域。

(3)意识形态和组织形式

天地会不仅在创建过程中受到通俗小说的影响编造了一篇类似小说的“西鲁”神话,而且它的意识形态与组织形式也多取材于通俗小说,特别是《水浒》、《演义》、《说唐》这类富于游民意识的小说对天地会的影响尤为强烈。这一点陶成章就看得十分清楚,他在《教会源流考》中说:“洪门借刘、关、张以结义,故曰桃园义气;欲借山寨以聚众,故又曰梁山泊巢穴;欲豫期圣天子之出世而辅之,以奏扩请之功,故又曰瓦岗寨威风。盖组织此会者,缘迎合中国之下等社会之人心,取《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三书而贯通之也。其专收下等社会者,盖奏恢复之功,当用多数之人……会员之宗旨,专崇义气,取法刘、关、张,既崇义气,力求平等主义,故彼此皆称兄弟,政体主共和。”这段话概括地说明了天地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与通俗小说的关系。

①忠义堂前无贵贱

前面谈到游民处在社会最底层,对于社会不平的感触自然十分深切,因此他们期望打破世俗的阶级和等级制度。天地会的组织是他们打破不平、争得“平等”的一种尝试。以农民为主体的白莲教模仿宗法制度,教长世袭,师徒授受,辈分森严,而且教中各种执事也有等级之分。陶成章说白莲教“政体尚专制,大主教为最尊,主教次之……主香司箓又次之。凡教徒不得与闻司箓之事,司箓不得与闻主教之事,主教不得与闻大主教之事”(《教会源流考》)。而天地会“又号曰洪家,既为一家,既系同胞,故入会者无论职位高下,入会先后,均称曰兄弟”(《教会源流考》)。他们模仿《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结为异姓兄弟,从此互助互爱、同生共死。会内以先入者为兄,后入者为弟,而且“兄不大弟不小”,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些在会众入会誓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现存最早的誓词是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清政府在台湾起获的《天地会盟书誓词》。

今夜插(歃)血拜盟,结为同胞兄弟,永无二心。今将同盟姓名开列于左。本原异姓缔结,全洪生不共父,义胜同胞共乳,似管鲍之忠,刘关张为义,汝(缺八字)视同一家……自今既盟之后,前有私仇挟恨,尽泻于江海之中,更加和好。有善相劝,有过相规,缓急相济□(此处原文为方框“□”),犯□(此处原文为方框“□”)相扶,我等兄弟须当循规守法……(《天地会》)

嘉庆间的《天地会首领卢盛海等结拜盟誓单》中也说:“自盟之后,兄弟情同骨肉,胜似同胞,吉凶彼此相应,贵贱则甘苦同情,是非则神灵默佑……”道咸之后流传的天佑洪所规定的誓词中说:“今夜吾人为介绍新信徒于‘三合会’(天地会别名),仿桃园结义之故事,约为兄弟,洪其姓,金兰其名,以合一家。自入洪门之后,当一心同体,互相扶持,毋许有彼我之别。今夜拜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兄弟,月为姐妹,复拜始祖,及五祖洪英、万云龙等,与夫洪家之全体神灵。”(转引自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可见游民的平等观念并非来自商品社会的等价交换,而是比附于宗法社会中的兄弟关系,因此这种平等要打许多折扣。事实上,各个山头的“大哥”和一般兄弟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尽管如此,“忠义堂前无大小,不贪富贵不欺贫”,对会众和会外游民还是有很大感染力的。它挑动了广大游民和贫困者对社会不平的仇视,并增强了会众的凝聚力。因此,天地会中的人们还是以此而自豪的。他们在《槟榔诗》(《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中写道:

海南原是我祖宗,五湖四海尽皆通。

相逢不识亲兄弟,朋友相交尽姓洪。

他们认为天下的江湖好汉(游民)都是他们的“亲兄弟”,浪迹天涯也不愁没有朋友。在《天下袍哥共一家》(《汉留史》)中,把会众之间的关系描写得十分和谐。

天下袍哥共一家,汉留意义总堪夸。

结成异姓同胞日,俨似春风棠棣花。

兄弟之间也有“阋于墙”之时,“汉留”(天地会之别名)兄弟则不会如此,他们好像“棠棣之花”一样,花瓣、花萼互相辉映,互相依存。会内流行的诗歌,还反复说明,这种兄弟平等亲爱的观念源于古人(实际上是描写古人的通俗小说)。《洪门志》所记载的《承行令》中间六句说:

三山五岳来结拜,好似一母共一胎。

昔日桃园名在外,我辈学习古人来。

忠义二字不改口,留下美名万古秋。

最能表明他们“兄前弟后皆平等”和“朋友结交义为先”思想来源的是《三把半香》诗。此诗有几种传本,说得最为详细的见《洪门志》:

兄弟奉令把话讲,三把半香说分明:

头把香来忠义香,羊角哀与左伯桃③:

捧土焚香来结拜,兄弟二人赴秦邦;

伯桃中途生重病,角哀尽义送盘川;

异日辞朝回家转,祭扫坟台报仇冤。

这是忠义头把香。

二把香来仁义香,桃园结义刘关张:

弟兄徐州来失散,关公被困在土山;

曹操差来张文远,顺说关公降曹瞒,

上马金来下马银,美女十名解战袍;

后来修下辞曹表,去到古城会故交。

这是仁义二把香。

三把香来根本香,梁山结义有宋江:

聚齐一百零八将,不分男女摆战场;

河北收来卢俊义,外有兵来内有粮。

这是三把根本香。

半把香来威风香,瓦岗寨上逞豪强:

咬金有福为山主,假仁假义西魏王;

三十六人同结义,内有三人不投唐;

好个忠心王伯党,赤胆保主西魏王;

唐王斩了单雄信,秦琼哭回半把香。

要学桃园三结义,莫学瓦岗西魏王。

三把半香讲完了,忠义堂前把令交。

这首诗说明天地会实行的兄弟结义、兄弟平等是模仿《水浒》等通俗小说的,自然而然地,他们也接受了通俗小说中所宣扬的义气为先的道德观念。

②义气深时共生死

《三把半香》中说到“忠义香”、“仁义香”,但最终还是“根本香”。什么是天地会的根本,这就是“义气”。所谓“忠”、“仁”,不过是“义”的陪衬,“忠”就是忠于天地会、忠于义兄义弟,这是义气的另一种说法。所谓“仁”不过是义气的深度表现。所谓“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天地会所说的义气主要有两条:从积极方面说是兄弟之间在物质上、精神上互相支援;从消极方面说是不要出卖朋友、出卖组织和泄漏会中的秘密。这些在天地会誓词、规则、禁条及其诗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道光、咸丰间流行的《洪门三十六誓》,对于在物质上的互助规定得十分具体,如:

第二誓,倘有父母兄弟,百年归寿,无钱埋葬,一遇白绫飞到,以求相助者,当即转知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如有诈作不知,五雷诛灭。

第三誓,各省外洋洪家兄弟,不论士农工商,以及江湖之客到来,必要留住一宿两餐,如有诈作不知,以外人看待,死在万刀之下。

第七誓,遇有兄弟困难,必要相助,钱银水脚,不拘多少,各尽其力,如有不加顾念,五雷诛灭。

第十一誓,如兄弟寄托妻子儿女,或重要事件,不尽心竭力者,五雷诛灭。

第十五誓,兄弟货物,不得强买争卖,如有恃强欺弱者,死在万刀之下。

第十六誓,兄弟财物件,须有借有还,如有昧心吞没,五雷诛灭。

第十七誓,遇有抢劫,取错兄弟财物,立即送还。如有存心吞没,死在万刀之下。

其他还可举出许多。如“赌博场中,不得串同外人,骗吞兄弟钱财”,“兄弟所得财物,不得眼红,或图分润”,“兄弟发财,不得泄漏机关”等等。从这些“誓词”中可见天地会中所说的义气主要是指财物或其他物质上的援助,与《水浒》中所说的“义气”完全一样,这种道德观念是属游民范畴的。“誓词”的其他内容也是特为游民而立的。游民经济地位低下,经常浪迹四方,因此特别注重要照看同门兄弟的家属。父母兄弟亡故,要竭力相助。对于外来的兄弟“必要留住一宿两餐”,并给予帮助。从“誓词”中可见天地会众带有游民“职业”特点,他们的财物来源多不正当。他们常进行抢劫和诈骗活动,故有如何处理抢错、取错兄弟财物之条款。从禁止在赌博场中骗吞兄弟钱财和不得泄漏兄弟发财的条款来看,坑蒙拐骗也是天地会众之常事。因此,天地会虽然批评“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但他们用以团结会众的“义气”也带有很强的物质色彩。

“义气”在精神上的表现是兄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推重,不能随意贬低兄弟。这点在天地会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天下英雄访英雄》(《洪门志》、《拜会条》)把自己和初见面的兄弟都誉为像刘、关、张、诸葛亮那类的英雄。又如《未曾接驾你(休)见怪》(见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拜码头”之“回条”)对未能隆重接待来访兄弟所表达的歉意中,可见对不同“码头”兄弟的尊重。“拜码头交结”(见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中对拜“码头”来的兄弟的赞誉达到了顶峰:

你老哥果有天才、地才、文武全才。

三十六本天书本本看到,七十二本地书页页看清;

我兄弟三十六条全不晓,七十二款并不知。

你哥哥威风过界、仁义过天,真正肚大量宽。

这些赞誉往往也是测量兄弟们“义气”深浅的标志。天地会中非常忌讳背后诋毁兄弟,这在“二十一则”、“十禁”之中都有专门条款加以禁止和惩治。其原因在于游民一无所有,他们藉以闯荡江湖的只有自己的名誉,对某个兄弟名誉的毁谤等于断绝其求生之路。

清政府禁止民间结社,对于游民的结义聚会采取严厉打击的政策,因此,天地会把保守会中的秘密、不出卖兄弟、不背叛组织看作是“义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从“西鲁”神话中也可以看出天地会对叛徒内奸的痛恨。叛徒马二福(亚七)不仅被处死,而且会中从此禁“七”,天地会的许多文献都把七写作“吉”。内奸符四被捉到之后以一百零八刀处死,田七被捉后以其心肝致祭先烈。天地会为了生存还在“三十六条誓词”、“二十一条规则”、“十禁”、“十刑”中规定了对叛徒、内奸和泄漏组织秘密的会众的惩治条款,而且处治大都十分严酷。

“义气”本属道德范畴,天地会却要靠严厉的惩治来贯彻它,看来奇怪,实际上这是由游民与秘密组织特点决定的。游民具有很大的散漫性,要把他们规范在秘密会党内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只得采取严刑峻法,使不义之徒望而生畏。这也说明了游民组织与封建政府生活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之中,它们都是用严刑峻法处理属于道德范畴问题的。提倡“义气”的积极办法就是加强对会众的教育,教育会众崇拜“义气”的化身——《演义》中的关羽。关羽在天地会中有极崇高的地位,开香堂时正中所设即为关羽的画像。关羽行二,因之会中称老二为“圣贤”,会中有诗赞美关羽说:

历朝义勇是关王,洪家兄弟效忠良。

丹心等候明天子,将来结拜共拈香。

一杯清莲本为先,相抉明主访英雄。

忠心义气开侯现,山呼万岁谢君前。

(皆见萧一山著《近代秘密社会史料》)

把关羽的“义气”作为全体会众崇拜与效法的榜样。

③顺天行道与反清复明

游民组织的最原始的目的是为了互相救助,他们认为这种互助互救是顺乎天应乎人的。在嘉庆间发现的姚大羔《会簿》中就有“五龙结万心田坚,饮水知源义为天。顺天行道神共鉴,结(洁)白其身公主现”(《观音诗》)。可见他们把结拜互助看成是顺天行道。由于封建专制对人民生活的全面控制,所以中国文化传统习惯于把人们的各种具体问题与政治联系起来,游民是生活中的最困顿者,在他们组织起来并感到自己有一定力量的时候,自然也会考虑到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民族压迫的问题。

平心而论,清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压迫、歧视没有元代那么严重,而且统治者还不时地强调“满汉一体,无分畛域”,并推行满族汉化政策,向汉族文化认同。这种种做法确使大多数人的民族意识在消融,但是满汉的界限在一些人心中还是十分清晰的。清灭明时采用了十分残酷的手段,明末几个帝王的惨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厉的薙发易服措施,都在汉民族心上留下深刻的伤害,形成民族情结。平时它被强大的外力所压抑,一旦发生社会震荡,外力压迫减弱,或者人们感到自己有了力量,它就会表现出来。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主动精神的游民,一旦组织起来反抗政府时的第一个政治诉求就是“反清复明”。这与《水浒》中的英雄们一旦上了梁山就以“保国安民”自任是一样的。因此把“反清复明”看作是天地会组织的缘起,或把它看作是天地会极晚产生的用以号召汉族民众的口号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④开山立堂、各霸一方

天地会虽然强调“只有一个梁山寨,没有两个桃园家”、“连香凯连香,都是梁山一柱(炷)香。不共山来也共堂,不共爹来也共娘”。但实际上,从宗法社会离析出来的游民大多有着强烈的帮派意识,他们只团结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人,而不可能把眼光放大到五湖四海。这正像《水浒》中的好汉们并非把他们圈子以外的人们也当做兄弟一样。天地会历来分作五房,长房蔡德忠、二房方大洪、三房马超兴、四房胡德帝、五房李式开。他们分别在福建、广东、云南、湖广、浙江。此五房没有隶属关系,是互相平等的,因而很难形成统一指挥,共同行动。

清中叶以后由于游民数量激增,天地会广泛传播,出现了许多名异实同的秘密会社,如江湖会、仁义会、串子会、汉留、忠义会、公义会、情义会、面子会等等。此时山堂林立,各霸一方,没有统一的号令。有些占山为王,靠开香堂、霸占码头以鱼肉乡里,即使有反抗意识的堂口,他们的反清武装斗争也往往得不到其他堂口的有效配合。更严重的是,有相当数量的会众参加了清政府的军队从事镇压人民的罪恶活动。例如曾国藩属下鲍超和左宗棠的队伍中,都有大量的哥老会众。有些堂口之间也经常发生争码头的械斗,特别是海外一些堂口,往往是同乡之组织。乡土利益和帮派观念结合在一起更容易发生争斗,各个堂口都强调自己山头的利益,早已忘却了“天下洪门是一家”的结合初衷。

⑤以梁山为模式的组织机构

《水浒》中的英雄好汉把他们所占据的梁山设想成完美的、自给自足的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具有一定的反馈能力和自我调节机能的微型政府。这表现在它不仅有行军打仗的各种部队和将领,而且还有分工精细的军事后勤、信息交通、监察司法等部门,以及这些方面的专门人材。我们从下面的梁山组织结构表中便可以看得清楚。

从表中可见,虽然梁山的设计者尽量把它的职能描写得更全面,使它成为理想社会的捍卫者和组织者,但是它还不能脱离其作为军事集团的基本特色。它所具备的种种职能到头来都是为军事活动服务的。作为秘密会社的天地会及其衍生的各种组织,它们是在《水浒》等通俗小说影响下诞生的,其组织形式受到梁山的启发是必然的。另外,天地会自从一诞生起就具有反社会和反政府的倾向,因此,它必然要搞成准军事的组织。从这一点上说,它取法梁山的组织形式也是极其自然的。

img18

天地会早期组织形式已不可考。从嘉庆间所起获的姚大羔的《天地会会簿》中已可看到分房、分省、分部,而更以山堂为独立本位的横列组织方法已经诞生。在《会簿》中已开列出由吴天成、洪大岁、李色地、桃必达、林永招五房分别负责浙江、福建、广东、云南、湖广等省的天地会的组织工作,他们各有旗帜,自立山头,平时各自活动,起义时互相呼应。

会中每一个独立的单位都称为“山”,传说最早的山为郑成功在台湾开立的金台山,其次有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由陈近南在四川开立的精忠山。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林怀明在贵州开立的筑青山,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范松如在福建开立的人义山等等。后起的各“山”分别有“堂”名、“水”名、“香”名,内外口号,还有一首诗,以供盘问。如清末湖南刘传福开立的“锦华山”,堂名是“仁义堂”、水名是“四海水”、香名是“万福香”。内口号是“义重桃园”,外口号是“英雄克立”,诗句为:“锦华山上一把香,五祖名儿到处扬;天下英雄齐结义,三山五岳定家邦。”

每个堂口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组织系统略有差别,但大体上相去不远。兹以清末长江流域一带通行的组织系统与梁山的组织结构作一比较。

每个堂口都称“山”,都以“西鲁”神话中的明主朱洪英前、中、后五祖、万大哥、陈近南等为精神上的领袖。实际的领袖称“山主”、“寨主”或“龙头大爷”,并设有“副山主”、“副寨主”或称“副龙头大爷”,与山主共掌会务。另外还有一个预备性的领袖,称“通城幺满”,他没有固定的座位,但寨主席位有缺,他可以一步登天。代理寨主处理会中事务,具有高参性质的职位称为“香主”、“盟证”。在开山堂时香主要做主香人,广东三合会称为“白扇”。“盟证”主管盟誓。他们都由资格老、有声望、熟悉会务的人担任。具体负责山寨事务的有“座堂”(或称“左相”),总管全寨事务。“陪堂”(或称“右相”)为“座堂”之副手。“管堂”(或称“总阁”)负责人事、组织训练、调节内部纠纷。“执堂”(或称“尚书”)负责执行任务。“礼堂”(或称“东阁”)负责缮写文书、制定规章礼仪。这个职位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来担任。“刑堂”(或称“西阁”)负责执行会内法规。“护剑”(或称“护箭”)负责保管令箭。“护印”负责保管印信。“护剑”、“护印”有职无位,自“香主”以下至“刑堂”称“内八堂”。“内八堂”除了“香主”、“盟证”为参谋性质的职位、“刑堂”为执法性质的职位以外,其他五堂皆为执行性质的机构。内八堂分工明确,各有所司,互不干涉,但遇到重大事件还要集体协商,不能单独处理。

“内八堂”是山头的核心领导,另外还有负责执行具体事务的“外八堂”,外八堂共有十个步位,称十排。四、七二排,因出过内奸,位子经常空着。如有妇女入会,多以妇女充之,称为“金凤”、“银凤”,或称“四姐”、“七妹”。“外八堂”首位为“新服”,又称“心腹”,一般是由新入会的人担任,他必须有一定的财产,负责招待好同党,所谓“心腹、心腹,三年饭铺”。二排称“圣贤”,又称京外军师,负责谋略。三排称“当家”,又称京外粮饷总管,负责财务收支。五排称“管事”,又称红旗,负责总务事宜。六排称“花冠”,又称巡风、巡哨,负责侦察。八排称“贤牌”,又称纲纪,负责登记功过。九排称“江口”,负责新进兄弟和提升职务、公布名单。十排称“辕门”,又称大老么或大满,负责各项杂务。可见外八堂的职司都很具体,这些具体事务以后勤保障为主,也包括侦察、考稽、司法、接待等具体事务。此外的会众称“小满”,也就是小喽啰之意。这种严密的组织是准军事性的,一旦武装起来,马上就可以变为像梁山那样的军事组织。

各个步位不是固定的,可以因功提升,一次可以连升三级。如果新入会的兄弟很有声望和地位,一加入就可以位至新服大爷,成为外八堂首位,但不能一步进入领导核心——内八堂。

(4)充满了文学和戏剧色彩的入会仪式

《水浒》第十一回写林冲在梁山要求入伙时寨主王伦说:“你若真心入伙,把一个‘投名状’来。”所谓“投名状”就是要杀一个人,将头来献纳,否则就不能加入梁山集团。这是参加与社会和政府对抗的团体的手续,表示义无反顾之意。天地会在发展会众时,也要通过各种复杂的仪式以增强入会者的结盟意识,并产生归属感。

最初加入天地会的仪式还是比较简单的。乾隆间“凡传会时,在僻静地方设立香案,排列刀剑,令在刀下钻过,即传给会内口号,结为兄弟”(《钦定平定台湾纪略》转引自《中国秘密会社》)。到了嘉庆道光间仪式日趋复杂,一般在香案上要供奉“从前传会之万提喜即洪二和尚牌位”,有的还供奉“前五祖”蔡德忠、方大洪、吴天成、胡德帝、李式开等人的牌位。结拜仪式开始后,主盟人手持刀剑,先令众人从刀下钻过,然后立誓,传授“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及“三八廿一”之洪字暗号,并宰鸡取血,共饮血酒。

真正富于文学与戏剧色彩而被传奇小说、武侠小说所取材的是近世的入会仪式。此时的天地会具有明确的、强烈的反清意识,因此,在拜会入盟的每一个场面、每一个细节中,都带有浓厚的政治气氛并注入深沉的民族感情,以达到激励和教育会众的目的。它的全过程包括“一进洪门,二进洪门忠义堂,三进乾坤圈,四饮三河水,五到木杨城,第六冚(同盖)被,第七斩七,第八插(歃)血,第九饮太平宴,第十过火坑,十一到德福祠买果,十二老母俾本身钱三个,另有血根钱一个”(见《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诗歌。

入会的处所也十分讲究,大约须十丈见方,分外部、中央、内层三区,另设一个举行仪式的密室(参见图二图三)。此室名为“洪花亭”,传说为陈近南首次聚义之所。天地会崇奉“义气”,故正中供关帝像,高悬忠义堂匾额,中设香案三层,上层设羊角哀、左伯桃二位,中设宋江,前设“西鲁”神话中前、中、后“五祖”、郑君达、郭秀兰、郑玉莲、万云龙、朱洪英等人的神主牌位,神座前设“高溪庙”、“九层塔”(传说为万云龙葬所),案前设香炉,上书“反img19(清)复汨(明)”,置有官伞、七星剑、洪棍,以及象征木杨城的木斗,内插五色小旗,置洪灯以辨忠奸真伪,置尺以度量会众行为及“计算天地合一的方寸”,设天秤以表示正义公道,设桃枝以象征桃园,置串珠木鱼为“合抱一剑,以成穹窿之形”,象征天地会与佛门的关系,设置铜镜象征照破一切“顺良邪恶”,设置剪刀表示可以剪破蔽空乌云,驱走黑暗,也包含用以剪断发辫之意。有些物品象征着天地会的功能,如红棍象征着它的战斗功能。白扇,本为会中军师之别名,置白扇象征天地会富于谋略。如《白扇诗》所云:“手执img20风扇一枝,阴阳变化少人知。”有的还设置有草鞋,象征着参加结义的人们多是足着草鞋的游民。

img21

图二 洪门会场图

img22

图三 香堂示意图

香堂开始之后,先由“管事”焚表请“圣”,在香炉插香,在圣位前“开光”(洗脸),然后“献刀”、“献棍”以示法规,请大哥登山主香。这时入会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进洪门。“洪门”系架刀而成,会场门前二人架起两把刀就成了一个刀门。新入会者又叫新丁,新丁钻过三重刀门就算完成了第一道手续。刀门象征着天地会的斗争精神,也表明入会是很危险的,新丁须具备牺牲精神。主持者都要念诗告诫新丁要有忠有义。

门前兄弟来同宗,入到洪门尽姓洪。

有仁有义刀下过,不忠不义刀下亡。(见《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

第二,进忠义堂。新丁过了洪门就到忠义堂前结拜。这时把守忠义堂的弟兄往往质问新丁:“你来做什么?”新丁答:“投奔梁山。”问:“投奔梁山做什么?”答:“结仁结义。”问:“人家劝你来,抑或你愿意来?”答:“自己愿意来的。”问:“有咒无咒?”答:“有咒。”至此守门者说:“请进。”把守忠义堂者要在念的诗中表明忠义堂拜义的意义和原则。

忠义堂前过万军,将军一对两边分。

若有奸心辕门斩,忠心义气伴明君。(《史料》卷五)

忠义堂前无大小,不贪富贵莫欺贫。

若然反骨忘盟誓,押出辕门去洗身。(《天地会研究》)所谓“洗身”就是杀掉。

第三,穿乾坤圈。乾坤本指天地。乾坤圈是用竹子特制的圆形门,穿过了竹门表示可以上天下地,四海为家。《把守乾坤圈歌》云:

金来(指吴金来,天地会传说中人物)把守景乾坤,洪门结拜有能人。

忠心义气为兄弟,奸心必定五雷焚。

第四,饮三河水。三河是“西鲁”神话中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地址,“守先阁”本的“西鲁序”中言底部有“反img23复明”字样的石香炉,即从三河水面上浮出。因此,入会者要饮三河水:“饮过桥头三河水,齐家都是姓洪人。”实际上在入会仪式上饮的只是茶水。

牛刚奉命卖三河,结义联盟兄弟多;

今晚出世来饮水,洗尽心肠口莫疏。(《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五)

牛刚是天地会中传说的英雄,“卖三河”即卖茶水之意。最末一句指出饮三河水的意义,言欲藉此洗涤与天地会誓词、规则相矛盾的思想意识。饮完还要过洪桥,“洪桥”指“西鲁”神话中的铜铁桥。神话中说前五祖被清兵追赶,逃到江边,惊动岳神朱光、朱开,化出铜铁桥,五祖由桥而过。新丁入会时唱歌过洪桥以纪念他们,歌云:

二板桥头过万军,左铜右铁不差分。

朱家设落洪家过,不过洪桥是外人。(《天地会文献》)

朱家表面上指朱光、朱开二神,实际上也有影射明朝后裔之意。

第五,进木杨城。这是入会的重要关目。关于木杨城前面已经详论。天地会认为它们的象征物皆在木杨城中,所以要入会必须进木杨城。《七盏明灯照木杨》诗云:

吉(七)星旗号吉(七)星光,吉(七)盏明灯照木杨。

木杨城内真君子,剿灭清朝一扫空。(《天地会文献》)

第六,盖被。盖被是一种比喻,是要会员把三十六条誓词牢记在心。有《盖被歌》云:

五色红罗被一张,三十六誓内中藏;

结万义兄裁剪好,洪兄盖过记心肠。

在接受誓词前还要解开发辫,头戴红巾,换上“明衣”表示与清廷一刀两断,恢复自己作为明朝人的尊严。

第七,斩七。接受誓词后新丁还要在金盆中洗脸净手,并被赐洪棍、洪刀,这自然过渡到斩七。七指叛徒亚七,仪式上用鸡(凤凰)代替。新丁要亲手斩七,表示对叛徒的憎恨。这类似林冲上梁山的“投名状”,只是从杀人改为杀鸡。在此仪式上要唱出极豪迈的诗歌:

宝刀一出亮堂堂,不斩猪来不斩羊。

自古流传到如今,香堂以内斩凤凰。(《洪门志》)

头戴红缨脚踏泥,落在人间夜夜啼,

今晚捉尔来作证,反骨奸心照此鸡。(《天地会文献》)

“头戴红缨”一句语意双关,用鸡的外形象征叛徒内心污浊,投靠清朝、头戴红缨帽的丑态。

第八,歃血,这是入会仪式中最重要的关目。饮了血酒之后表示彼此都喝了对方的血,因此产生如血缘关系一样的手足之情。饮血酒之前先要银针刺血,有歌云:

手执银针向手中,将来取出血鲜红;

众言异姓同竭力,胜过同胞骨肉亲。(《天地会文献》)

在饮血酒(有时也以鸡血代替)时还要吟唱用誓词编成的诗歌:

此夕会盟天下合,四海招徕尽姓洪。

金针取血同立誓,兄弟齐心要和同。(《天地会研究》)

第九,饮太平宴。饮过血酒,表明新丁已成为自家人,拜盟仪式基本完成,因此饮太平宴就包括有欢迎新丁之意。在筵席上义兄义弟要敬骨敬肉,表示情同骨肉、义气相投。《敬肉敬骨歌》云:

桃园结义天下闻,莫作奸心反骨人。

你敬肉来我敬骨,胜过同胞骨肉亲。(《史料》卷五)

在宴会上有时唱《共食歌》表示大家有饭同吃:

同心同志,食之有味。兄弟齐心,和气聚会。(《海底》)

第十,过火坑。跳过火坑是入会仪式的最后一道关口,它象征入会的危险性,有再三警告新丁之意,提醒他们要慎重。在过火坑的诗中还夸大它的危险性,言它为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把守,他好食人肉。实际上火坑只是一个火堆,新丁唱着《红孩儿把守火坑歌》跳过去就行了。歌云:

把守火坑红孩儿,长沙湾口路瑶池。

新丁到此来经过,火坑跳出太平墟。

红旗湾湾跳过山,有忠有义,寿比南山;

不忠不义,丧在其间。(《天地会文献》)

第十一,到德福祠买洪果。跳过火坑即可在“木杨城”(指拜盟会场)游览、购物。传说木杨城内三街、六市、八诗街,总名太平墟,故前诗云:“火坑跳出太平墟。”所谓“诗街”指在会场内墙头上所写的洪门诗歌。识字的念,不识字的听,由会内的“先生”专门教习,以备将来彼此联系接头之用。另外还要在洪家“义合店”中购买洪家物品,其中“洪果”也是一项。传说洪门老英雄谢邦行在铜铁桥头卖洪果,只卖给洪家子弟,愿食者便入会。新丁拿二十一枚钱买来吃下就表示心红了。有诗为证:

五色果只在路旁,千人行过万人尝。

洪家子弟来买果,食过果只便姓洪。(《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四)

第十二,老母俾本身钱三个,另有血根钱一个。最末一个仪式的实质是新丁交纳第一次会费。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形成仪式,以表示隆重。会员入会时要交六百钱供各处应用。最后由“老母”(又称“母亲”或“金娘”,是传说中的女会首)赐回三枚,为“本身钱”,其中一枚为“血根钱”,藉以表明会众与天地会之间的血缘联系。《本身钱歌》云:

入门看戏四九分,一百零八定乾坤。

忠义堂前七十二,二十一钱买果吞。

德福祠前三十六,除img24尚欠尔三文;

老母花亭曾有话,本钱三个赐回身。

这首诗实际上是个拜盟入会的费用支出表。“入门看戏”指拜盟开香堂的花费,入会仪式又称之为唱戏,会友莅临观看谓之看戏。“四九分”指花费三百六十枚。一百零八枚是实际会费,七十二枚是在忠义堂的花费,二十一枚买果,三十六枚是在德福祠前的花费,共五百九十七枚,所以还要赐还本人三枚,以示账目清晰,到此入会仪式完毕。最后还要反复告诫新丁要保守秘密,无论对谁都不可泄露机密。有一首《保守秘密歌》云:

五伦亲戚谁人无?切勿说与外人晓。

兄弟大家须谨记,若有泄漏断斩首。(《天地会研究》)

可见这种机密是“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的。

当然,这种入会仪式是复杂的。通行于国内还是较为简单的仪式:新丁进香堂前洗手净面,开香堂由“红旗”焚表请圣,插香、献刀献棍后,请“主香人”登山,主香人传令,新丁接受盘问后进香堂向“圣位”三叩首,执事点红香,新丁接红香宣誓,用刀把香斩断,所谓“红香一断,人头落地”。新丁再行三叩首礼,由大哥加封步位,新丁谢恩。互相道喜。大哥退出香堂,“红旗”焚化圣位,为送圣,又焚黄表以“扫方”。众云:“扫方已毕。”仪式结束。上面所说的十二种仪式只是开大香堂时才用。因为它隆重、延宕时久,很不安全。南洋海外一些天地会的组织因当地集会较为自由,不存在安全问题,故所开香堂更为隆重。《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四“禀进辞”、“先锋对答”、“问来路所见”以及卷五所录的诗章中记载的入会仪式更为复杂,更为热闹。如按照这些记载举行仪式,所需时间非一整天不可。

入会仪式有着浓重的文学色彩、戏剧色彩,不仅在于集会时注重诗歌,而且其仪式也多来源于小说、戏文。会上的行动类似戏曲中的“科汛”,拜盟所用各种物件类似戏曲中的“砌末”,会场上旗帜林立,彩旗飘扬仿佛剧场的布置,其诗句问答,更是多取之于戏曲小说,因此,会众并不讳言其戏剧色彩,直接称开香堂为唱戏。

(5)神秘而富于情趣的隐语与暗号

隐语大约上古就已产生。《文心雕龙·谐隐》就说:“img25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并列举了《左传》中的一些例子,如称“眢井”为“麦曲”,以“庚癸”代指粮水等等。闻一多先生《说鱼》云:“隐语古人只称作隐(img26),它的手段和喻一样,而目的完全相反。喻训晓,是借另一事物来把本来说不明白的说得明白点;隐训藏,是借另一事物来把本来说得明白的说得不明白点。”闻先生抓住了隐语的特征,它的特点在于故意把明白畅晓的语言说得隐晦难懂,以达到只沟通相知、隐瞒外人的目的。暗号则是非语言形式的隐语。

隐语到了宋元才发达起来,这与城市的发达、游民的增多有关。游民是脱离了社会正常秩序的人群,他们常常从事反社会与反政府的活动,从而被政府和社会所不容,因此,他们需要隐蔽的东西很多,这就要借助隐语。反映了宋代游民意识的《水浒》中就有许多隐语,特别是描写到从事非法活动的游民的时候。如三十七回张横在船上要加害公人和宋江时问他们:“你三个却是要吃板刀面?却是要吃馄饨?”“板刀面”便是水盗用刀杀人的隐语,“馄饨”是全尸淹死的隐语。第五回桃花山强人小霸王周通听到鲁智深大名时:“把头一摸,叫声阿呀,扑翻身便剪拂。”“剪拂”即指下拜。《说唐》中二十二回写尤俊达与程咬金伙同劫盗时,专有一段话论及江湖隐语。程咬金因是初干此事不懂隐语,尤俊达对他说:“原来兄弟对此道行中的哑谜都不晓得。大凡强盗见礼,谓之‘剪拂’。见了客商,谓之‘风来’,来得少谓之‘小风’,来得多谓之‘大风’。若杀之不过,谓之‘风紧’,好来接应。‘讨账’是守山寨问劫得多少。这行中哑谜,兄弟不可不知。”这说明到了明代江湖隐语已经系统化了,而且出现了《六院汇选江湖方语》(明末)、《江湖切要》(清初)等解释江湖隐语的工具书。

到了清代,不仅江湖游民有自己群体内流行的隐语,而且许多正当的职业、行业也都有了隐语,但任何一个群体的隐语都没有像天地会的隐语、暗号、隐字那样丰富、系统、神秘而且富有意趣。

《三点革命诗》云:“三点暗藏革命宗,入我洪门莫通风。养成锐势复仇日,誓灭清朝一扫空。”(《天地会文献录》)这首诗说明了天地会建立时就以三点为暗号,严格保守会中秘密和扫灭清朝的宗旨。姚大羔《会簿》所记“西鲁”神话就有“三点暗藏革命”的记载。万云龙墓碑上的十六字,字字加三点水。

img27淋洔(受职长林寺)

汧汕img28(开山第一枝)

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英雄无人知。

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

这些记载虽属于传说系统,但与史料记录大致相符。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被拿获的福建平和县的天地会会员严烟供称:天地会内“相约见人伸三指,并有洪字暗号,口称五点二十一,便是同教之人”。乾隆五十二年被拿获的广东饶平县天地会会员许阿协供称:“如遇抢夺的人,伸出大拇指来,便是天字,要抢的必定将小拇指伸出,就是地字,彼此照会,便不抢了。”又说:“吃烟吃茶,都有暗号。”(皆见《天地会》第一册)严烟还说天地会内有说明其“根由”的诗句,“三姓结万李桃洪,九龙天生李朱洪”。许阿协及其同案也供出会内诗句:“日月车马三千里,(二句缺)木立斗世知天下,顺天行道合和同。”以及“触破机关定不可,忠义存心不可忘”等。由此可见,天地会初期就形成了“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的暗号与隐语系统。

由于天地会内山头众多,各霸一方,不同的山头也各有其暗号。如嘉庆间发现的福建永定黄华增所传天地会暗号有“发辫往左圈转”。武平朱凤光所传暗号有“外面布衫第二纽扣解开,发辫盘起,辫梢向上”。建阳江婢仔所传暗号有“发辫盘至头上,辫尾系结红绳垂于右边”等。这些特殊的暗号虽然有严防被外人所知之意,但也反映了各个山头的独立性。

到了嘉庆间天地会内的隐语、隐字、暗号已经十分丰富,而且自成系统。这从嘉庆十六年所发现的姚大羔《会簿》中就可以看出,道光咸丰以后随着斗争的复杂与激烈,天地会众的许多活动,如日常交往、外出活动、娱乐、仪式,乃至从事各种斗争,几乎都离不开隐语与暗号了。

天地会隐语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有大量的秘密语词汇,而且还有一整套与会务相关的歌谣、口诀的秘密套语,这些套语都与天地会的传说历史有关,不是经过传授很难掌握。

天地会的隐语词汇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只能就其构成方式作些简单的介绍,并简单地分析一下它们所反映的文化心态。

①修辞法的借用

天地会的隐语词汇许多是用比喻法创造的。

如:

门=大扇   桌=平托子  面盆=金盘子

扇=弯月   面条=千条子 虾=元宝

麻将=方城子 开香堂=演戏 月=玉盘子

雪=鹅毛   雾=挂帐子  道路=线子

有些比喻反映了天地会众蔑视官府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如称“拘留所”为小学堂,“监狱”为书房,“坐牢”为进书房,“吃官司”为看书,“刑满”为办交卸,“被杀头”为做了子孙官,“枪”称为牲口,“开枪”为牲口张口等等。从这些比喻中还可见其隐语力求低俗化,反映了它的制造者和使用者的文化水平。

描摹事物声音、形状、颜色、味道、景色、情态等以构成隐语词汇,也是大多数隐语词汇的修辞方法。如:

锅=大老黑    烛=亮光子

香=熏斗子    油=浮水子

生肉=白瓜    鼠=穿梁子、尖嘴子

鞋子=踹壳、踢土   袜子=臭筒

有许多由描绘构成的隐语十分粗俗,反映出制造者和使用者的情趣的低下。如称“马”为高腿子,“羊”为啃草子,“妻”为底板子,“狗叫”为皮条子炸,“海”为咸沟子,“吃饭”为收粉子,“脸漂亮”为盘儿尖、盘儿足等等,带有匪气。

比喻和描绘的随意性很大,因此天地会所制造的隐语词汇就不像一些洪门会众说得那么严格。如“米”可称为米粒子、大沙子,两者都是比喻,不过是一誉一毁。其他“粥”可称为念沙子、念稀子。“饭”称为散头子、亮沙子。“锅巴”称为烤沙子、靠山子。“银元”称为饼子、老方。“被子”称为夜衣、归帐子。“塔”称为锥子、绝子、钻天子。“箱子”称为方盒子、铃铛子。这种缺少规范化的隐语,虽然是因为地域差别导致的,但是它必然影响到沟通。

天地会有自己的历史和传说,因此,洪门重要的隐语大多用与会中有关的典故造成。运用这种隐语对于会众具有双重测验的作用。如“鸡”称为亚七,用马二福叛变之传说;“集会之所”称为洪花亭,是用陈近南首次于此聚义的传说:“会中的秘册”称之为海底或金不换、衫仔,用郑成功之孙郑克塽在台湾被清兵围困告急时,将郑成功所创金台山之规律及其他紧要文书沉入海底,于道光间被郭永泰发现的传说;称“会员”为洪英,乃用“前五祖”与万云龙准备起事时明幼主朱洪英前来入伙的传说。还有一些典故来源于天地会从中吸取了许多思想的小说,如《水浒传》等。

构成隐语词汇的方法很多,如称“洪”为“三八廿一”,称“胡”为“古月子”,称“吕”为“双口子”,是用拆字法。还有用“藏字法”的,藏去尾字,称之为“缩脚隐”,藏去的尾字就是所指。如“母”称之为“梨山老”,这是梨山老母藏去了“母”字。“气”为“酒色财”,则是酒色财气,藏去了“气”字。“口”称为“樱桃小”,“女”称为“金童玉”,“店”称为“贺后骂”,“腿”称为“金华火”,“瓜”称为“刘全进”,“钱”称为“刘海戏”。有些还可以谐音取义,如“糖”为“太子登”,“糖”与堂谐音,“茶”为“半夜巡”,“茶”与察谐音,“辣”称为“九拾冬”,“辣”与腊谐音,“肚”称为“袁樵摆”,“肚”与赌谐音。从藏字法所构成的隐语词汇中可见,它们多取之于民间俗语与戏曲小说,与民俗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

②隐字

隐字实际是一种类文字,它是以文字为基础的又一种文化现象,是出于特定交际的需要而创制的“类文字符号”。天地会的会务活动中有时也需形诸文字,如填写会簿、书写旗帜、开列腰凭票布(入会证件)以及开山檄文、散发传帖(通知书)、填写红单等等。文字比语言更不易保住秘密,因此,他们就需另造一些只通行于会内而不为会外所识的文字。这类隐字所涉及的大多是会内最重要的事项和最为会中所重视的行为。

创造隐字的方法大约有这样几种:除去偏旁或减省笔划或增加笔划,写作不常见之字或借用同音同义之字,或将数字合为一字或分一字为一句。下举数例,以见一斑。

去偏旁字:“顺天行道”写作“川大丁首”;“顺天转明”写作“川大车日”。“合姓洪”写作“人生共”。

③长篇隐语

长篇隐语是由大量的歌谣、口诀、口白组成的,大多用于对谈或在某种仪式上的独白。它的秘密之处不在于个别的词汇,甚至它的大多数词汇都是情理显然的通行词汇,非常好懂,也不取词汇的比喻或隐喻之义。它只有在完整地或伴随以一定的动作和其他形式的标记(如茶阵)才能构成秘密符号。这种符号的含义只有经过会内的具体传授才能弄懂。这些既经组成的长篇隐语就像已经写定的剧本一样,再不能随意拆散、变换或改变其结构秩序,否则它就会失去其作为隐语的功能,对方接谈者或听众也不会认可。这种长篇隐语趣味性强,它们大多是模仿戏曲小说的。就《海底》等书所载,按具体用途可分为数十种。如:拜码头交结、梁山高大典交结、送行交结、三把半香、始祖殷洪盛交结、赞酒、送宝、出山访友交结、四十八句总诗交结、出门交结、店主回、洗面交结、倍堂传令五碑高升、山岗令、赞刀斩牲、祭旗、洋烟开火、祭红旗、传令开山、相会合同、相会皮盼、红旗安位、镇山令、接客安位、奉赠大爷、奉赠当家、奉赠老五、奉赠老六、禀见盟证大爷等等。如道途相遇,问:路上有沙三堆或五堆,你怎么办?答:用左脚踢去中央一堆,吟诗:

人皇脚下两堆沙,东门头上草生花。

丝线穿针十一口,羊羔美酒是我家。(隐含“金兰结义”四字)

路上有沙五堆,亦用脚踢去中央一堆,吟诗一首:

五色沙泥摆五堆,因何摆在路中来。

半天有雨难行动,我系洪英脚踢开。

许多奉赠词语来自《演义》、《水浒》如:

奉坐堂条

你老哥为坐堂,功德高大,好一似刘玄德,一点不差。兄弟们破黄巾,名扬天下,虎牢关战吕布,英勇可夸。我兄弟仰威光,来参大驾。

奉香长条

你老哥好比那学究先生,有智有谋识古通今。在山寨为军师人人尊敬,有三韬和六略筹算如神。秉侠心和义胆扶危济困,遗留下英雄名,四海同饮。满园的众哥弟齐来奉敬。

奉陪堂条

你老哥为陪堂名扬天下,好一似卢俊义一点不差。在河北为员外声名浩大,曾头市擒文恭可算英豪,我兄弟仰威名来参大驾。(引《洪门志》)

奉赠内外八堂的拜见辞大体如此,都是用“三国”、“水浒”的英雄相比附,因此也就要求这些闯香堂拜码头的会众熟悉这些小说,运用才能自如。另外再列举一段拜码头时的通用长篇隐语。

甲:我兄弟来得卤莽,望你哥哥高抬一膀,恕过兄弟的左右。我闻你哥哥有仁义,有能有志,在此拈旗挂帅。招聚天下豪杰。栽下桃李树,结下万年红,特来与你哥随班护卫。初到贵市宝码头,理当先用草字单片,到你哥哥龙虎宝帐,请安投到,禀安挂号。兄弟交结不到,理义不周,子评不熟,钳子(指口齿)不快,衣帽不正,过门不请,长腿不到,短腿不齐,跑腿不称。所有金堂银堂,卫是门堂。上四排哥子,下四排兄弟,上下满园哥弟,兄弟请安不到,拜会不周,金伏称哥子金阶银阶,金副银副。与我兄弟出个满堂上副。

乙:好说,好说。

不知你哥哥到此来,未曾收拾少安排。未曾接驾你见怪,副奈仁兄莫计怪。仁义胜过刘皇叔,威风其过瓦岗寨,交结甚过及时雨,讲经上过批法台。好比千年开花,万年结果,老贤才。满园桃花共树开,早知你哥驾到,三当三十里铺毡,四十里结你,五里排茶亭,十里摆香案,派三十六大满,七十二小满,摆队迎接你哥哥,才是我兄弟的道理。(见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

这只是拜码头时主客初见面的开场白,要想真被对方认可还需要反复地盘诘。其中语句有问有答,环环相扣,情趣盎然,十分戏剧化。这些看似平易俚俗的长篇隐语,实际上都有固定的程式,不能随便移易。不明内情的人听来是一派不着边际的吹捧话语,会内兄弟都清楚它们的真正含义。如果闯荡江湖、拜码头者对这些不够理解或运用得不够熟练,则很快被识别出来,不仅会寸步难行,甚至有生命之虞。

④暗号

暗号实际上是一种非语言形式的隐语。天地会众相见,如不相识,除用隐语探询外,还要用暗号进行盘查。暗号的种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手势和茶阵及腰凭票布。

手势或称手语是天地会最早使用的暗号,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谈到。随着斗争的复杂,手语得到很大发展,它在“出手不离三”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通行于天地会内的手语。这种手语已经不局限于手指的动作,往往还辅之以身势情态或手中持有其他物品以增加其表现力。

天地会最重视天地人,会中的《八拜歌》中就有“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后面还有“五拜五祖,六拜万云龙大哥,七拜陈近南先生,八拜兄弟和顺”。因此,在会内交际中就要试探对方是否懂得这会中的根本,于是手语中出现以三指变化不同而分别代表的天地人,这叫三法连演。后来的天地人三法略有变化,以左右手各成“三把半香”状向内按胸以表示天,左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伸直,其他二指屈曲按胸为地,以左右手伸直,拇指、小指、其他三指屈曲,作“六”字形按胸,以表示人。国泰民安是社会底层人们所企盼的,因之有了“国太民安”的手语。拜码头、互相交接如何点烟奉茶,一出手就要显示出是门内人,因此,端茶杯、奉茶、拿火柴、取烟都有特定的方式。嘉庆间向兄弟敬茶只用拇指与食指捏杯,此为领教茶,可吃。把茶杯放在手掌心,此为“忠心茶”,对方吟诗二句“五虎大将平天下,一点忠心为国家”,然后可吃(见《天地会》第一册)。从这里可见天地会中的手势语因时代、地区不同是有差别的。

img58

图四 天地人

img59

图五 三把半香

img60

图六 国泰民安

手势辅以身体其他部位或器官动作行为姿态的则更多,如图八表示的“金木水火土”。手势中辅以身体动作的还有行礼,这是人们见面时必须进行的仪式。其形式为用左右手名以拇指、食指屈成圈,余名三指直伸,这叫“三把半香”。名以直伸的三指尖向上附贴胸前腰际,行礼鞠躬。如对方为自己人,则用同样礼节回答。会中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行礼的姿势不同,他们形象地称为“拉拐子”。如寨主先将两手附胸前合抱,向左右分开,左右手的拇指跷起直竖,余四指屈附手心,右手向前直伸,上下三起落,称之为凤凰三点头,左手向后过头不动,但右腿向前弯曲,左腿向后直伸,称前弓后箭。以后右手随右腿收回,右腿与左腿并立,两手过左肩合拢后,再向左右放下。内外八堂的各个左肩合拢后,再向左右放下。心腹的动作前面几式与寨主相同,惟右手拇指不直竖,屈附于手心的食指上,左手拇指与食指屈成圈形,余三指直伸,如三把半香形,但直伸的三指尖向内附于左胸前。女会众如“金凤四大爷”(妇女只能居四、七步位称“金凤”、“银凤”)行礼时左右手作“三把半香”形,手心向上,向前与右手交叉,平附胸前,左腿向前与右腿交叉,但交叉的手向左右中三摆动后,双手由正中合掌收放(见图九)。

img61

图七 点烟奉茶

img62

图八 金木土火水

img63

图九 行礼姿势

这些带有暗号性质的礼仪,不是明代行礼方式,更非清代礼节,而是从戏曲中的武将行礼的舞蹈动作中加以改造而形成的,这种行礼方式复杂,如无人传授和反复练习是不易掌握的,因此它对于识别对方是否为自己人是十分有用的。

游戏性更浓的是茶阵,天地会众的接头会见大多在茶楼酒肆中进行,因此用茶碗、茶壶作为非语言的秘密符号十分方便。茶阵又称茶碗阵,它具有识别朋友、信息交流、斗智斗法等作用。因为它只流行于会内,并经过传授才能明了,所以可通过它来识别对方是否为会众。它布阵复杂,有特定含义,具有符号性质,可用来交流信息,如求援、寄妻托子等都可通过茶阵传达。甲乙饮茶之时,甲先布一阵,令乙破之。能破者为好汉,不能破者为怯弱,能充分表现出参与者的智力和应变能力。

茶阵的复杂化是逐步形成的,嘉庆间姚大羔《会簿》中的茶阵,只用茶碗与手势配合进行,只有个别的阵势才配合以茶壶、扇子、烟袋。而咸丰、同治间的茶阵,大多要配合茶壶和其他器物进行,其含义多取之于小说戏剧,并且有强烈的政治倾向。现举几例以见一斑:

第一:忠奸茶。此茶两杯,如图十。茶满为奸,下为忠。若要饮,注回斟过便饮。有诗云:“二人同学一师尊,一个忠时一个奸。忠者得传师法受,奸心饮过命不留。”

img64

图十 忠奸茶

第二:攻破紫金城。如图十一,三杯茶,有筷子一双,置于茶面上,可用手拈起筷子,说道:“提枪夺马便饮。”题诗,诗曰:“手执军器往城边,三人奋力上阵前。杀灭清兵开国转,保主登基万千年。”

img65

图十一 攻破紫金城

img66

图十二 绝清茶

第三:绝清茶,如图十二。此阵放两杯茶,茶杯上置放烟袋一枝,先把烟袋拿起,随后端起茶杯。诗云:“两塘有水养清龙,手执清龙两头通。清龙无水清龙绝,调转乾坤扶明龙。”

第四:桃园结义茶,如图十三。先把中间一杯拈上,再拈开左右两杯,可以饮。有诗云:“桃园结义刘关张,兄忠弟义姓名扬。不信曹公忠义将,万古流传远自香。”

img67

图十三 桃园结义茶

img68

图十四 四大忠贤茶

第五:四大忠贤茶。如图十四,茶四杯,若饮第一杯是替死,饮第二杯以寄托妻子,饮第三杯是寄托孩子,饮第四杯是帮助相打以出关。如不应其所请则变更茶杯之位置而饮之。有诗云:“韩朋因妻惹祸殃,韩福替死枉忠良。郑田打救英才子,李昌食妻状元郎。”另外一本诗末句作:“昌国养育状元郎。”

“茶阵”名目多,《洪门志》载有四十二类,其名称多取于小说戏曲,如关公荆州阵、刘秀过关阵、赵云加盟阵、孔明登台令将阵、关公护送二嫂阵、赵云救阿斗阵、苏秦相六国阵、梁山阵。李子峰《海底》共载七十种,综合其他书籍所载总有百种之多。茶阵变化莫测,生动有趣,天地会众有时也以此为戏。

⑤腰凭票布

“腰凭”与“票布”是一回事,乃指天地会入会之凭证。称之为“腰凭”是从其功能角度而言,称之为“票布”是从其散播形式而言,它们又称为“八卦”、“罗汉图”,皆指其图形样式而言。又称之为“宝”,则说明天地会对它的重视。用现在话说,“腰凭”就是会员证书。作为证明书本来应该是公开的,但因为天地会是秘密组织,所以证明书也就带有秘密色彩。此类凭证由山主发给新丁贵人(新会员)。清中叶以后,严厉查禁天地会,官府一旦发现此类证件,不论其人如何,有无犯罪行为,即判“斩立决”。因此会员为了消灭证据,在领凭之后便背熟烧焚。腰凭上的文字多与隐语、隐字、长篇隐语有关,所以我们把它也归到暗号系统。

“腰凭”用布帛之类印制,其颜色有红、白、黄多种,按会员在会内之地位其质地(如用布或用帛)、颜色皆有不同。其形状有四方形、八角形、长方形等。所载文字,其简单者仅有山、堂、香、水或特殊之意造字,其复杂者则多绘数层,排列数首诗句,其文字颠倒错综排列,并多书隐语、隐字,成为奇形怪状的凭证。下举三例以见一斑。

图十五,文字从外面数起,第一层文字为:

初进洪门结义兄,当天汩(明)誓表真心。长沙湾口连天近,渡过乌龙见太平。松柏二枝兄弟聚,忠节连花结义亭。忠义堂前兄弟在,城中点得百万兵。德福祠前来警应,反img72(清)复汩(明)我洪英

img73

图十五 腰凭票布(一)

第二层文字为:

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尔我腰平大不同,老母赐我傍身中。上绣五龙扶真主,下绣彪寿合和同

第三层文字为:

阴阳合化成,彪寿合和同,公侯伯子男,天廷国式。金木水火土,顺天行道,天地日月年,龙虎龟蛇img74(会)

第四层文字为:

靔(天)赐兴,(地)赐旺。川大车日(顺天转明)。川大丁首(顺天行道)日姓孙,月姓唐,云姓气,星姓碧。

第五层文字为:

img75

图十六 腰凭票布(二)

正中文字为:

洪,家后日山,金兰结义,共同和合,结万为记。

四角文字为:

共同和合,忠心义气。日、月。也有的票布图式较为简单的,如图十六所示,其中文字也具备了洪门通常所用隐语,如“五人分开一首诗”、“结万为记”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