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阳精神”勾画出绿色蓝图

“彭阳精神”勾画出绿色蓝图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阳精神”勾画出绿色蓝图——彭阳建县30周年巡礼□记者 李旭 石雷三十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过是白驹过隙,但是在彭阳建县以来的发展史上,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彭阳精神”促科学发展经济腾飞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彭阳精神”造就了骄人的历史,也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彭阳精神”勾画出绿色蓝图_彭阳建县周年巡礼_聚焦彭阳:2004~2013

“彭阳精神”勾画出绿色蓝图——彭阳建县30周年巡礼

□记者 李旭 石雷

三十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过是白驹过隙,但是在彭阳建县以来的发展史上,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十年艰辛历程,三十年铸就辉煌。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一同去追寻彭阳三十年不平凡的足迹……

“彭阳精神”促科学发展经济腾飞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辖三镇九乡,土地面积2528.65平方公里,总人口26.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3万人,占87.4%,回族人口8.07万人,占30%。海拔1248~2418米,年降水量450~550毫米,年平均气温7.4~8.5℃,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县。彭阳县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早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秦迄明先后设郡、州、县史达1774年之久,是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也是革命老区县之一。

然而,建县之初的彭阳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风沙肆虐,自然灾害频发。“飞沙走石风作舞,河枯苗干旱为伴”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恶劣的自然条件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因素。当时的彭阳是固原市最落后、最贫困的县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县。

面对困难,彭阳人选择迎难而上,他们有的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气魄。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固原县分设成立彭阳县,从此掀开了彭阳发展的新篇章。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人接班事接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团结带领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富县、科教兴县、工业强县、依法治县”的建县方针,大力弘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形成了“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彭阳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各项经济指标成倍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彭阳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之一。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与建县初相比,水平梯田由3万亩增加到83.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提高到18.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1.1%提高到63%,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通公路、通电话和村民小组通电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为今后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基础平台。

近年来,县委、政府更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确立了“1255”发展思路,继续坚持建县方针,大力弘扬“彭阳精神”,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全力实施能源工业强县,城乡规划建设兴县战略,突出特色产业、文化旅游、民生改善、管理创新和党的建设,为建设和实现“生态彭阳、宜居彭阳、富裕彭阳、诚信彭阳、和谐彭阳”的彭阳梦而不懈拼搏奋斗。

三十载风雨历程,一代代人前仆后继,彭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彭阳县生产总值完成30.71亿元,是1983年的121.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15亿元,是1983年的765.6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3亿元,是1983年的281.5倍,成为固原市第一个财政过亿元的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建县之初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如今的彭阳,山变绿,地变平,路变宽,城变美,人变富,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彭阳精神”造就了骄人的历史,也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生态立县让山川染绿百姓致富

每到阳春三月,彭阳县漫山遍野的桃花就以旖旎柔曼、粉嫩鲜艳之姿向人们诉说着春天的故事;金秋九月是彭阳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层峦叠嶂的绿如同一幅巨大的油彩画盘。置身于如此秀美的山川沟壑,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年年种树不见树”。

1983年建县时,彭阳的森林覆盖率只有3%,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据村民回忆,那时水比油都贵,人畜饮水主要靠土窖蓄水。全家人洗脸只能用一盆水,接着洗衣服,洗完衣服再饮牲畜。

青山才有绿水。彭阳县委、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宏伟蓝图,彭阳人民开始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再造秀美山川的活动。彭阳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走出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路子,积极开展了以“修山治水,退耕还林,打坝推地,封山禁牧,舍饲养畜”为主要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试验示范工作。天道酬勤,彭阳县因此捧回了全国造林绿化、经济林建设、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先进县的奖杯,还赢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的赞誉。

彭阳县上下齐心,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造林队伍。每到植树季节,老百姓不用动员,自发行动起来植树造林。上至县级领导、下到机关普通党员干部,每到春秋两季就戴上遮阳帽,换上球鞋,拿起铁锹,深入田间地头、荒山野岭义务植树。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这样一批播绿者:倾尽全部心血培育浇灌10万亩针叶林的吴志胜;身残志坚、孑身一人染绿和沟村700多亩荒山沟道的李志远;营建果园160多亩,创建“杨万珍模式”的生态大户杨万珍;在南部山区大规模栽植旱地果园并取得成功经验、“余沟大黄梨”的培育者王占国;带领100多名农民技术员组成的专业造林队伍,足迹遍及彭阳梁梁茆茆、沟沟岔岔的造林英雄杨凤鹏……

一条条荒沟得到治理,一个个山头变了容颜。如今彭阳县森林面积达到198.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8%,累计治理小流域103个,治理程度达到76.3%,年减少泥沙流量680万吨,初步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良好生态环境。

彭阳县在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中,不仅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不断扩大和充实林业后续产业,使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1996年提出的“两杏一果”建设工程,吹响了经果林建设的号角;2007年又提出了“经营生态”的理念,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发展经济林50万亩,改造提升低产山杏20万亩。2009年提出了建设以“大花园、大果园”为蓝图的“生态家园、致富田园、和谐乐园”的宏伟构想。近几年,彭阳县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对山杏进行嫁接改良,建成了长城塬、麦子塬等以优质杏、桃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10万亩。目前全县经果林面积达到48.4万亩,挂果面积20万亩,年产值达到7900万元。“过去一斤山杏也就卖一块多钱,现在一斤红梅杏能卖到十元。”腰包渐渐鼓起来的农民是彭阳县发展经果林的最大受益者。

昔日苦甲天下,今朝繁荣富裕。发展的彭阳,收获了累累硕果,创造着人民的幸福;彭阳的发展,将会向世人展现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画卷!

(原载2013年第18期《共产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