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城筑墩台的历史,嘉峪关防御体系

长城筑墩台的历史,嘉峪关防御体系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防御体系明代实行保守的防御战略,为防止元蒙势力的反扑,为巩固北方边防的安全,在二百多年的统治中,几乎未有停止过长城的修筑。对肃州卫来说,嘉峪关更处极边。在秦纮总制三边期间,嘉峪关周边长城的修筑也定付诸实施。并将意见共同上报。这是官方明确提出甘肃修边墙到嘉峪关南讨赖河的奏疏,应是客观可靠的。因此可以说修筑嘉峪关周边长城最迟在弘治末期上了议事日程并修筑完成。

防御体系

明代实行保守的防御战略,为防止元蒙势力的反扑,为巩固北方边防的安全,在二百多年的统治中,几乎未有停止过长城的修筑。对于嘉峪关来说,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肃州卫,就曾沿黑河修筑边墙。自成化(公元1465年—1487年)以来宣大、榆林、宁夏、固原、甘肃诸镇修筑边墙的议论和实际行动日益增多。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周玉由宣府移镇甘肃,因督边墙工峻急,引起一些骄兵悍卒的不满,遭张伏兴等的瓦石投击。这说明成化晚期甘肃镇对筑修边墙事已抓的较严。对肃州卫来说,嘉峪关更处极边。成化以来由于吐鲁番崛起,速檀阿力凌夺哈密、赤斤诸卫,抢夺哈密忠顺王金印,哈密都督罕慎窜苦峪。阿力死,子阿黑麻立,依然掠夺哈密、关西诸卫不已。成化二十一年冬、二十二年秋七月,鞑靼小王子部又先后侵犯庄浪、凉州、镇番,甘肃镇北边、西边两面吃紧,因而沿边修边墙事成为急务。

img115

索阳城墩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冬十二月,阿黑麻杀忠顺王罕慎,复据哈密。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冬十月,阿黑麻复入哈密,执忠顺王陕巴,又掠忠顺王金印去。由于吐鲁番的侵掠,关西七卫残破,部众多徙往肃州、甘州,嘉峪关警报频传,加之小王子诸部亦数犯庄浪、甘凉、永昌,甚至侵入到镇夷,因此嘉峪关必须严加设防。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谕令筑修嘉峪关,增筑西罗城,建嘉峪关楼,将旧城墙加厚增高,添筑外城堑壕,布以鹿角梅花坑,结束了嘉峪关孤城一座有关无楼的历史。此间,修筑了嘉峪关南、北长城。从《肃镇华夷志》、《重修肃州新志》知北长城已于此前修成。二志皆言北长城,城北三十里,“闻先年参将彭清请议修筑。”《明史·彭清传》:“彭清,字源洁,榆林人。初袭绥德卫指挥使,以功擢都指挥佥事。弘治初,充右参将,分守肃州。”弘治(公元1488年—1505年)为明孝宗朱祐樘年号,按三期划分,每期六年,弘治初当为公元1488—1493年间。“八年甘肃有警,以文升荐,擢左副总兵,仍守甘肃。”这就是说彭清在弘治八年前为肃州参将,这样其筑修北长城亦只能在弘治八年前。因为彭清于弘治八年已升任副总兵,并在此年为先锋同巡抚许进、总兵刘宁捣袭哈密,驱逐吐鲁番将牙兰,恢复哈密,因功多升为都指挥使。十年升都督佥事代刘宁为总兵佩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既在弘治八年前彭清为参将时已修北长城,则西长城也有可能于此时或此前修筑。因就肃州卫当时形势而言,西边吐鲁番的威胁大于北边,理所当然应先修西长城,或与北长城同时修筑。

img116

隋唐大墩(2006年3月拍摄)

img117

南长城

《重修肃州新志·名宦》载:“李旻,直隶赵州人,进士,弘治初任(兵备道副使),增筑墩台,边民赖之。”增筑墩台,是指在原有长城墩台基础上又增添修筑。这就是说在李旻任肃州兵备道前肃州已有长城、墩台存在过。李旻任肃州兵备道排名在刘寅之后,皆弘治初任,任职时间长于刘寅。此足证明弘治初肃州存在过或有过筑边墙、墩台的举措,并可能与筑西长城有关。彭清任肃州参将于弘治初修西、北长城,李旻任兵备道于弘治初增筑墩台,是修长城、筑墩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来修长城、筑墩台是一个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行动。要之,彭清、李旻在弘治初任职修北长城,增筑墩台时,或许西长城当时已修成、存在,故省而不言。当然弘治初修的西长城可能简陋,而且可能是壕堑墙,这从过了四五十年后,嘉靖十八年翟銮巡边上奏疏请筑嘉峪关南、北长城的奏文可知。

弘治中期后陕西四镇(榆林、宁夏、固原、甘肃)进入边墙的大修筑时期,由三边总制统一负责。如果说弘治初期彭清、李旻任职肃州修筑西长城、北长城,增筑墩台还有什么疑问的话,那么弘治后期,明廷敕修嘉峪关周围长城则无可否定。

《明史·兵三·边防》载: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改平凉之开成县为固原州,“隶以四卫,设总制府,总陕西三边军务。是时陕边惟甘肃稍安,而哈密屡为吐鲁番所扰,乃敕修嘉峪关。”这里敕修嘉峪关应既包括修关城设施,又包括修嘉峪关周围的长城设施。

《明史·秦纮传》载:“弘治十四年,诏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秦纮总制三边军务。”在制府三年多时间里,“修筑诸边城堡一万四千余所,垣堑六千四百余里。”其贯彻修边之策很坚决,宁夏巡抚刘宪为梗,被他上奏朝廷,弘治帝下诏责宪,宪引罪,秦纮之策得以实行,并获成功。在秦纮总制三边期间,嘉峪关周边长城的修筑也定付诸实施。徐日久《五边典则》第十五卷载,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五月,甘肃总兵刘胜奏“备边四事”,其中有“修边墙,增移墩台。”事云:“前镇巡议,自庄浪接宁夏冈子墩起,至肃州嘉峪关讨赖河止,筑边墙总二千六百七十八里,连增移墩台首末须三年告完,该用人夫九万,……各委州、县佐贰管领,布、按二司委堂上官同本边分守、守备等官,提督修筑。”奏疏上达,兵部复奏。宜由总制尚书秦纮移交各镇巡等官征求意见,计议是否可行?并将意见共同上报。廷议照准。这是官方明确提出甘肃修边墙到嘉峪关南讨赖河的奏疏,应是客观可靠的。因此可以说修筑嘉峪关周边长城最迟在弘治末期上了议事日程并修筑完成。且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大学士翟銮巡边至嘉峪关,发现欲修西长城处古时遗迹倾圮,墙壕淤损。乃与李涵商议,仍于壕内原长城遗址凑立边墙。这新筑的边墙,就是在已经墙淤壕损的弘治十九年修筑的长城基础上修复的。

img118


沙坡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