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纪事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纪事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纪事孙宪景嘉峪关为明代长城西端的起点,是长城全线中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关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河西第一隘口”、“边陲锁钥”之称,被誉为“天下雄关”。通过嘉峪关工牌、嘉峪关关照、永乐铜炮、嘉峪关漫记碑、长城武器等文物,反映了明长城及嘉峪关的政治、军事、人文等历史情况。组织业务人员编写嘉峪关城、长城博物馆、魏晋墓砖壁画博物馆讲解词,先后在省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纪事_嘉峪关志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纪事

孙宪景

嘉峪关为明代长城西端的起点,是长城全线中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关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河西第一隘口”、“边陲锁钥”之称,被誉为“天下雄关”。在邓小平“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英明倡导下,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甘肃省人民政府、省旅游局、嘉峪关市人民政府,上下一齐努力,投资兴建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这座占地面积12312平方米的展馆,于1988年动工,当年建成并开放。它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研究、陈列、宣传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现存文物达7000余件,砖砼结构,布局精巧,造型新颖,较好地体现了万里长城和我国大西北的特色。

《伟大的长城》展厅陈列面积为1112.64平方米,展出各种图片30张,图表11份,文字版面273块,模型14个,电动模型2个,照片142幅,画5幅,复制汉简122件,文物复制品102件,原始文物180件,实物台8个,屏风1座,石碑1个、雕塑1座。附有影视厅1处。

陈列内容从春秋战国长城到明代长城,将“上下三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文化集中陈列,宛如一部完整的长城教科书。

春秋长城以始建于公元前656年前后的楚方城和建于公元前550年左右的齐长城为内容,重点介绍了我国历史上长城修建的历史背景和初始情况。

战国长城主要叙述了战国时期北方及中原各诸侯修筑长城的情况,其中有魏国的河西、河南长城,燕国的南、北长城,赵国的南、北长城,中山国长城,秦昭王长城等。

秦始皇长城通过甘肃、内蒙古、陕西、河北等处遗迹图片和照片侧重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于公元前213年修筑长城的情况。

汉长城分汉代北部长城和河西汉塞两个部分。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模型、实物反映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汉代长城的走向与分布。也反映了汉代长城的建筑和军事管理体制、长城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汉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一部份中有国家一级文物木觚和部分青铜器及大量的汉简。

北魏、隋、唐、辽、金长城部分,重点介绍在我国历史上各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巩固边防及其政权稳定而修筑长城的情况,主要有北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隋长城、辽代长城、金代长城。其中,金代长城又叫金界壕,其长度逾万里。该部分还附带介绍了唐代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及汉唐丝绸之路等内容。

明代长城是陈列的重点部分,从明长城修筑的历史背景、明代的边防体制、九边重镇、明代的甘肃镇到嘉峪关的历史地理环境、防御体系等,详细地阐述了明代长城的基本内容。通过嘉峪关工牌、嘉峪关关照、永乐铜炮、嘉峪关漫记碑、长城武器等文物,反映了明长城及嘉峪关的政治、军事、人文等历史情况。

长城博物馆自1989年开放以来,每年平均接待2万人左右,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胡锦涛李铁映、邹家华、姜春云、李锡铭、彭佩云及中央和国家各部委领导都来此参观过。江泽民总书记看后赞许“这个馆很有特色”。已故老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看后挥笔题词“春风已度,玉关多情”。原中宣部部长王忍之题词“伟大古长城,上下三千年,纵横十万里,俱在此馆中。”1996年被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动外出组团,免费为学生、军人服务,参观者每年约5000人左右。

1991年到1998年,长城博物馆组织业务人员编写出版了《嘉峪关文博》1-5期,收稿件150余篇。为《嘉峪关文史资料》撰写文稿8篇、编写《长城讲义》教材培训本,出版了《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浅识》、《明代长城嘉峪关》、《长城陈列大纲》、《中国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嘉峪关文物知识问答100例》。组织业务人员编写嘉峪关城、长城博物馆、魏晋墓砖壁画博物馆讲解词,先后在省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作者系博物馆副馆长)

(选自《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嘉峪关市文史资料第4辑——钢城嘉峪关》,1999年12月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