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与商贸往来

生产与商贸往来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上,由于汉族大量迁入侗族先民所居住的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侗族人民社会生产的发展。早在宋代,部分侗族先民就在汉族人民的影响下,较早地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如榕江车江侗族妇女,人人都会纺纱织布,纺织工具有轧花机、纺纱车、倒纱车、织布机等,均为本地土制。
生产与商贸往来_中国侗族

第二节 生产与商贸往来

在长期的相互杂居中,侗族与其他民族人民在生产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提高了彼此的生产效率。在历史上,由于汉族大量迁入侗族先民所居住的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侗族人民社会生产的发展。早在宋代,部分侗族先民就在汉族人民的影响下,较早地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

同时,侗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对周边民族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榕江车江侗族妇女,人人都会纺纱织布,纺织工具有轧花机、纺纱车、倒纱车、织布机等,均为本地土制。当地妇女的双纱纺织技艺在效率方面高于其他民族地区,其纺织的侗布花色繁多,质量较好,经久耐用,为当地苗、水等民族所喜爱。居住在榕江八开庙友村的苗、侗、水、汉等民族,长期以来友好相处,生产上相互学习,经济上相互影响,如晚期迁入该村的林姓汉族,初时仅经营木材生意,随后向当地人学习营造山林,并购置田土,经营农业,不久便发展为当地的地主。[6]

侗族居住地区相对周边其他民族(汉族除外)较平坦,交通方便,加之生产水平高,物产丰富,在一些地方渐渐形成了集市贸易中心,各族群众在那里互通有无,交换自己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和山野之物,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和生活之需。如笔者的家乡榕江车江大坝所靠近的古州镇,7天一集的县城赶场,吸引了周边侗、苗、汉、水等民族。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人们为了赶一周一次的大集,往往是早早作好准备,山区的苗族群众则是早晚两头见星星来赶集。现在,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集市比以往更加热闹,交换的物品琳琅满目,苗家的材炭、竹笋,水家的辣椒,侗家的鸡、菜,汉人小商小贩的衣物、塑料制品、农用物资,等等,成为较常见的交换物品。各族之间融洽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img185

侗、苗、水等民族一同在农贸市场里卖农副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