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见证亲情的力量_亲情纪录片《俺爹俺娘》解析

见证亲情的力量_亲情纪录片《俺爹俺娘》解析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22章 见证亲情的力量——《俺爹俺娘》解析随着DV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摄像机加入到纪录片创作的队伍中。本章以《俺爹俺娘》为例,谈谈亲情类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俺爹俺娘》之所以能够感人至深,并不在于它纪录了爹娘一生的劳作,而在于贯穿作品始终的亲情,以及由这种亲情而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

第22章 见证亲情的力量——《俺爹俺娘》解析

随着DV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摄像机加入到纪录片创作的队伍中。对于这些初涉纪录片的人来说,最便捷的题材便是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因而,近年来亲情类纪录片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类纪录片贴近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以浓厚的人文关怀打动着观众。本章以《俺爹俺娘》为例,谈谈亲情类纪录片的情感表达。

一、看似平凡,声画满情

《俺爹俺娘》一开场就把观众带进爹娘生活了一辈子的鲁中山区:白茫茫的山野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中,空气清新而凛冽,近处清脆的鸟鸣和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显示出这是一个格外静谧的小山村。随着解说:“在鲁中山区,与沂蒙山毗邻,有一个小山村,住着我的年迈的爹娘”,作品以摄影家焦波的视角开始了叙述。这种第一人称的选择使作品和观众有了情感上的呼应,因为它抓住了观众对于亲情的共鸣,唤起了观众对亲情的感动和赞美。

爹娘相依相伴一起走过七十多年,他们真正达到了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境界。他们简单而朴实的生活,时时拨动着观众的情感之弦,这里面,有着现代人渴望的东西——真情。作品中,父子情、母子情和爹娘之间的淳朴爱情,看似平凡,却又那样感人至深。

作品中,焦波有一大段讲述,足以让观众感动:“我父亲开始背着木匠箱子到城里去打工,他那年已经57岁了!当时我就觉得人家的爹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我爹却背着木匠箱子,到城里开始打工,在城里一家煤矿。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我父亲受伤了,我就赶快赶到那个煤矿。当时看到一个非常低矮的工棚,我爹就躺在乱七八糟的工具当中,手上缠着厚厚的纱布,纱布上还印着血。旁边有一个吃饭的缸子,缸子里就是白菜帮子,五分钱一碗;白馒头他舍不得吃,他用白馒头换别人的黑馒头。当时我一看以后,确实我心里很难受。从那以后我更进一步理解了我父亲。……他自己一个人,那么大岁数还在外面打工,一干就干了十年,到了67岁才回来。”

在这一段中,除了焦波的讲述以外,基本上用的都是空镜头,在画面上并没有多少内容,看似简单,但情感却随着焦波的讲述而流淌。紧接着这段讲述,衔接上父亲背诗的同期声,我们看到了面容苍老但依然精神矍铄的父亲正和重外孙女背古诗的场景。辛酸之后其乐融融的场面,使观众的情感始终处于起伏变化之中。也正是这种情感的起伏变化,才使作品具有感人的力量。

作品中母亲送别一段极为感人:“有一天晚上,我要回去,母亲就说:天快黑了,我拿手电给你照照亮。她就用手电照在这个小路上,我就沿着这个光往前走。我越走越远,光也越来越淡,我觉得我娘已经回去了,但我猛一回头就看见那束光还在那里晃动,一下子,我的眼泪就出来了,在那束光后面,那就是我娘!”在焦波的自述中,画面从远景慢慢推进到一个光亮的地方,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将母亲送别的照片剪辑过来,通过技术处理,原本黑夜送别的情景一下子换成了大晴天,从而使得母子间的亲情得以扩展与升华。

在整部作品中,情感作为推进故事发展的线索,使故事具有曲折多变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创作者善于运用爆炸式情感来推进情节,常常给人以感情上的巨大转折。母亲的九十大寿,她穿着大红袄,父亲拉着母亲的手坐在长凳上,乐呵呵地说:“少时夫妻老来爱”,“好看!又溜溜,又勾勾。”随着快门“咔嚓”一声,画面定格成照片,这时响起了画外音:“没想到这成了爹娘最后一张合影!”这句解说,使情感从大喜之中突然跌入大悲。接着纪录爹娘先后住院,一对老夫妻在医院之内经历着生离死别。在这种纪录之中,爹娘之间深厚的感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结尾焦波在旷野中喊着“爹——娘——”,声音回荡在旷野里,画面转向苍茫的天空。一方面以无形见有形,给观众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另一方面深化了对爹娘深深的爱和思念这一主题。

二、看似简洁,情韵悠长

本片通过纪录爹娘的日常生活,形象化地探索和表达了至深亲情所引起的心灵颤动。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那一辈人的生存状态和朴实情感,折射出生命的淳朴和本真,从而使作品具有悠长的韵味,体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

《俺爹俺娘》在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对爹娘生活状态的纪录中,注意通过细节来刻画他们独特的心态、心境和精神面貌,在细节中展示他们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特别是俺娘那一句“人活着,不干活干什么”,充分展示了老一辈人的价值标准。而在这中间,我们也可以看出创作者在素材选择方面对人文精神的把握。在众多真实的素材中,他们选取了最典型和最能体现真挚情感的片断,并把它们结构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如老大爷的歌唱、2001年春节团聚、娘的九十大寿等,既体现出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深厚基础,又使爹娘的形象更为鲜活生动,因而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

img85

在结构安排上,以情感为主,以时间为序,在悲喜交错之中,体现创作者的独具匠心,其中有几个细节的运用为作品增色不少。其一是:我们这儿把“摄影”读作“聂影”,邻居叫我说:“焦波,给俺照张相。”爹马上就给他纠正:“他不是‘照相’,他是‘聂影’啊!”其二是:我们小时候从来没见过香蕉,到了十几岁了,在南方工作的一个大哥,捎回来几根香蕉。我不知道咋吃法,拿起来就咬了一口,结果特别苦。我爹说:“怎么会苦呢?这是好东西啊!”拿过来也咬了一口,也说不好吃,实际上他吃的也是皮。其三是:电话刚安上,我娘一拿,她说:“听不到!”就埋怨我爹拨的电话号码不对,晶晶在旁边乐:“哎!俺姥姥拿倒了,姥姥拿倒了!”这些细节的选取,在叙事过程之中平添了许多乐趣,既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使叙事显得张弛有度。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特征,但真实性却不等于纪录片的价值。有不少作品常常在真实性上大做文章,每一帧画面都力求真实准确,而最终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假的。问题出在创作者把纪录片与现实生活同格化了,在无意识之间企图以生活的真来取代纪录片作为艺术的美和善,具体表现就是人文精神的缺失,为纪录而纪录,忽视了对终极价值的关怀。《俺爹俺娘》之所以能够感人至深,并不在于它纪录了爹娘一生的劳作,而在于贯穿作品始终的亲情,以及由这种亲情而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它以中国传统的孝道来阐释亲情,以传统的母爱和父爱来阐释家庭,其间有一股炽烈的人文关怀在流淌、涌动,从而使得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意味深长。

三、纪录亲情,视角独具

《俺爹俺娘》艺术上取得的成功,除了得力于以真挚情感灌注其中,使全片洋溢着浓烈的人文关怀之外,以下几点也是值得注意的:其一,摄影家焦波的讲述贯穿始终,起到了引导作品情感的作用;其二,对焦波大量摄影作品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其三,在布局谋篇上借鉴了文学和戏剧的某些表现手法。

作品开头第一句话,“在鲁中山区,与沂蒙山毗邻,有一个小山村,住着我年迈的爹娘”,明确了作品叙述者的身份:不是纪录片的创作者、采访人员,而是作为“儿子”的“我”。这种第一人称的口述角度,确立了观众作为倾听者而存在的地位,由此,讲述与倾听的关系就建立起来。整个片子始终贯穿着焦波个性化的讲述,从焦波的角度出发,严格遵循焦波的叙述来看待、纪录爹娘的生活,甚至后期制作中加画外音,也模拟焦波的语气,保证了叙述角度的一致。这种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提高了纪录片的可信性,在当事人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清晰的、单一的话语关系。

从总体上来说,焦波在作品中具有三重身份:既是事件亲历者(当事人)又是事件讲述者,还是整个作品的代言人。焦波以富有个性的语言讲述着爹娘的故事,并以事件的亲历者来强化亲情的浓度。

影像画面是构成一部纪录片的物质基础,但由于爹娘在2001年之前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这对于一部纪录片而言近乎是在做无米之炊。所幸的是焦波拍摄了大量关于爹娘的照片,因此在布局谋篇上作品采用了焦波口述加空镜头再加照片的方法,从而再现了爹娘近三十年来的经历。照片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作品绝大部分内容是在听焦波讲述照片中的故事,照片成为一根红线,把爹娘生活中精彩的瞬间纪录了下来,以此为贯穿,创作者把后来拍摄的素材穿插进去,如2001年春节团圆、娘的九十大寿、爹娘之病及娘的送别,等等,由此构成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

img87

顺着照片的思路,许多事情被串联在一起,特别是恰当运用了一些根据照片而拍的空镜头,让照片与实际环境相互印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爹娘结伴去劳动的照片,先顺着焦波的介绍在原来拍摄照片的位置拍摄了一个空镜头,然后模拟照相机的拍摄过程,将爹娘拿着农具走在路上的照片运用蒙太奇剪接起来。在这一过程之中,情感被一点一滴地累积,最终走向高潮。

谈到作品的谋篇布局,该片编导说道:“《俺爹俺娘》的叙事表达得益于文学基础,将文学的叙述、描写、修辞和结构手法引入电视语言之中,将文学的艺术感觉转化为电视载体,来结构故事、刻画人物、抒发情感、升华主题。”[1]在作品中,爹背诗的场面共出现了四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父亲的生活。

第一次是在焦波讲述完爹的辛劳之后,晚霞绚烂的天际回荡着爹吟诵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引出88岁高龄的爹,正在跟重外孙女晶晶背古诗,这一情节树立起了一个有一定文化、为儿女操劳一生的慈父形象。第二次是在2001年春节,爹等着焦波录像,一张嘴又是“白……哎呀,‘白日依山尽’去了!”虽然出错,但恰到好处,不经意间与第一次形成某种呼应。接着爹背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是一个儿孙满堂、过着幸福晚年的父亲形象。第三次是在年夜饭的时候,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晶晶在考父亲:“你会背《静夜思》不?”爹说:“不会。”晶晶赶紧提示:“床前明月光啊!”爹眼睛一下子亮了:“会啊!”爹把古诗的内容记得很清楚,但不知道诗的题目。于是,在爹吟诵的“床前明月光……”中,引出了爹娘对儿子的不舍之情。第四次是在爹去世之后,田野上回荡着爹生前常常吟诵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儿子对爹的思念,也是对这位勤劳善良的普通农民一生的高度概括。

《俺爹俺娘》以亲情为结构全片的基本情感,透过爹娘质朴的生活营造出一种回味悠长的艺术境界,恰如庄子所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里似乎没有什么技术,但正是这种无技巧的技巧,描绘出一幅真善美的生活画卷,显示了作品的魅力所在。

【注释】

[1]《〈俺爹俺娘〉创作手记》,http://blog.sina.com.cn/u/49389f3e010005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