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治电影”兴起的社会背景

“政治电影”兴起的社会背景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政治电影的兴起,并不是一时的艺术冲动,它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为此,广大观众要求电影反映当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政治电影便应运而生。另外哲学思潮的变化也对“政治电影”的兴起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政治电影”发端的社会背景

“政治电影”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以希腊裔的法国导演加夫拉斯拍摄的《Z》(1969)为起点,很快风靡西方世界。这股风潮的主流在意大利和法国,但美国、日本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电影界都受到它的影响,一时间拍出了几百部政治题材的影片,使整个西方电影形成一种政治化的倾向。然而政治电影的兴起,并不是一时的艺术冲动,它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60年代是西方世界经济回落的年代,失业问题严重,劳资冲突尖锐,跨国公司的兴起威胁着各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此相应的政治矛盾也日益尖锐。政府内部的贪污腐败现象,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更是推波助澜。西方各国在60年代中期几乎同时陷入政治危机的窘境。法国的工人、学生示威浪潮风起云涌,意大利对黑手党的猖獗活动束手无策,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陷入困境,加上种族歧视问题,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间谍战等等,这些都引起了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西方社会在60年代掀起规模巨大的反政府浪潮,其中以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和美国的学生反战运动最为激烈。这时候,人们已无心再观看反映“精神危机”的非理性电影。观众的注意力已从关心那种人的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转到轰轰烈烈的现实世界中来。西方社会出现了一大批完全不同于“垮掉的一代”的对社会政治活动极感兴趣的青年群体。为此,广大观众要求电影反映当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政治电影便应运而生。

另外哲学思潮的变化也对“政治电影”的兴起产生了深刻影响。在50年代盛极一时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到60年代后期很快就被强调整一、强调精确、强调形式的结构主义所取代。这使得强调感觉、强调直观的非理性主义电影也被结构比较严谨的“政治电影”所取代。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在法国、意大利掀起一股“新左派”的极“左”浪潮。他们以现代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煽动起不少青年学生和工人示威游行,罢工罢课。势力很大的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也推波助澜,使这股极“左”浪潮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有五分之一的法国人参加了罢工罢课,有的工人甚至占领了工厂。同年11月,意大利也有1100万人参加了类似的行动。这一系列政治事件,都在“政治电影”中得到了反映,很多非理性主义电影的导演也转到“政治电影”中来,用电影来表现他们的极端思想。

“政治电影”按其表现的内容和它的渊源来分,可以分为两大主题:一类是以揭露政府黑幕,抨击官僚机器腐化堕落,暴露官场与法庭腐败黑暗的影片,这类影片实际上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意大利、日本、美国、法国出现了不少类似的影片。第二类实际上是非理性主义电影的破坏性美学在政治题材影片上的追逐极“左”思潮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宣泄,这股潮流主要在法国和意大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