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惠民工程的实施情况

惠民工程的实施情况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惠民工程实施后,中断了将近一年的重庆市中小学生电影系列化教育终于得以恢复。目前重庆市惠民工程的相关文件中都没有明确提出对中小学观影的政策,只是要求“做好农村电影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从而很难落实对这一块的专项资金的注入。

四、惠民工程的实施情况

重庆市惠民工程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对农村学生放映,二是对农民放映。

(一)学生放映情况

1.电影系列化教育

所谓系列化教育,是指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遵循《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突出时代特征,注意在基础建设、学科渗透、特色活动等方面形成系列化,以取得教育实效。组织学生进行电影方面的活动,如看电影,写观后感等是重庆市系列化教育的重要内容。系列化教育实际上是对我国目前教育形式和体制的一种补充。但是自禁止对中小学生乱收费后,电影费作为乱收费处理,被取消。以江津市为例,2005起,国家免除农业税,2006年春节学期开始,江津市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学生只交课本费。因此,学生电影代收费也被取消,直接导致全市十多年的中小学电影系列化教育放映活动全面停止,学生的观影受到极大的影响,原来被禁止之前,有着丰富的娱乐活动,江津市电影公司还出资举办各种作文大赛,卡拉OK大赛,诗歌朗诵等等。惠民工程实施后,中断了将近一年的重庆市中小学生电影系列化教育终于得以恢复。在此之前,甚至有学生家长打电话到江津市电影公司询问为什么不再举行电影系列化教育了,可见这个活动经过多年的开展,已经深入人心,成为重庆市中小学生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2.系列化教育的实施状况

电影教育工作要持续健康发展下去,首先必须要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大方向的把握上,在政策的制定上,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再将电影收费当作是乱收费,正确认识电影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只有领导层面坚持住,影教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去。整个工作要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纳入各部门文化工作年度考核内容。从工作性质讲,各级政府必须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来抓。例如,重庆市大足县中小学电影系列化教育活动,自1997年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县电影系列化教育领导小组,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以优秀影片教育人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加强领导和实干相结合,文化熏陶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电影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四年中在全县32个乡镇,544所学校共使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题材影片拷贝2166个,放映场次25082场,观众达224万人次。江津市市委宣传部下发了《进一步开展中小学电影系列化教育的通知》,市教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联合发文,规定把学校的代收学生文娱费的70%划作电影费,确保每生每期观看四部以上优秀影片,每场电影农村学生只需花一元钱,城镇学生也只需花1.5元观看一场,贫困生免费观看。学生交纳的电影费由镇教办集中交市电影公司。江津市有63个乡镇,已建立68个放映队,他们与全市761所中小学签订了放映合同, 600多个电影放映点以“银幕教科书”来传播科技,教育学生,从1996年下半年到2000年,江津市累计放映农村学生电影21192场次,学生观众475.45万人次,放映普及率和学生看片率每年都是100%。购买国家影视委员推荐影片305个拷贝,自有影片近700个,平均每生每期看国家优秀影片4部以上。

3.系列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首先,在放映篇目上,所放映的影片应该经过筛选,思想健康,艺术性、教育性、针对性强,能够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奋发向上的热情,达到了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满意”的效果,形成一个品读银幕教科书的良好氛围。

其次,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必须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各个具体执行单位,即各电影公司,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机制和各种章程,逐步完善管理形式和管理程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提高宣传策划,工作策略和方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要保证电影教育的发展必须抓好电影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包括电影教育影片的制作。另一方面,作为影教工作的主体——学校,应该注意教学层次的安排,注意分类指导。中小学要按年级划分,根据年级来安排影教节目,并结合内容做好相应的宣传,正确引导学生看懂看好电影,充分发挥影片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的互补教育作用,其次要区分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影教节目内容,在安排上不能划一,应根据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生存环境及环境意识的差异,结合不同的看片品味和教学进度,恰当安排施教内容;在课时安排上也不需要整齐划一,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具体安排,可组织全校集体看片,可分年级班级看片。整个影教活动要做到前紧后松,不要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期末考试。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要根据不同对象确定宣教策略、教授形式,而且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受教者完成相应的课题,诸如座谈、演讲、影评征文活动等。

4.目前中小学电影系列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正名的问题。目前重庆市惠民工程的相关文件中都没有明确提出对中小学观影的政策,只是要求“做好农村电影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从而很难落实对这一块的专项资金的注入。目前各区县都将中小学生观影这项工作并入到惠民工程中去,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影视教育,但是却间接影响了对农民看电影的原应有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

其次,电影教育影片的匮乏。目前我国儿童片、影教片相对于四亿左右的青少年显得严重失调。而现在发行的节目中有的拷贝质量太差,比如在大足县放映《缉毒英雄》《联合出击》时,拷贝洗印质量太差,银幕上长时间的模糊不清,夜景更是糟糕,观众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内容,又何谈欣赏与教育。多洗印现有的优秀影片拷贝,这是解决现阶段节目严重不足的最快捷的办法。从长远的角度看,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创作人员积极投入影教片的创作,加大宣传力度和舆论导向,建立监督机制,设立影教片专项基金和奖项,强化规范管理。而全国中小学电影系列教育活动又从更高的层面上提出了这一教育形式,应该以制度化管理逐步规范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项长期有效的素质教育活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放映情况

1.工程实施前,农民看电影的情况

从江津市人民政府转发的市府农办、市文化局《关于繁荣和发展我市农村电影事业的报告的通知》(津府发〔1997〕12号)中能够看出,江津市政府看到了当时农村电影放映出现了严重滑坡。自80年代末开始电影受电视,录像等多元化娱乐的冲击,农村电影放映员逐渐放弃电影放映,转而经营录像。到1995年末,农村经常开展放映的电影放映队就只剩30多个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许多爱国主义影片、传统教育影片以及帮助农民致富的科教片无法同广大农民群众见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

尽快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发展电影在农村文化娱乐活动中的主阵地作用,有力地抵制不健康的音像制品,以及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不良文化现象,开始加大对农村电影的发展力度,力争在1997年内,各乡镇都要恢复或者新建电影队伍。同时规定,为促进农村电影事业的长远发展,乡镇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和集镇建设时,须把电影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一并建设。

乡镇新组建的电影队,由基本素质好、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在文化工作方面有专长的1至2名人员组成。电影队伍恢复或者组建后,纳入文化站(文化中心)管理。在放映的时候,根据〔1995〕221号文件规定,农村以村社为单位组织的集体放映基本场次,采取统一筹费方式解决所需经费。按每年每村放映电影2次(4部)由乡镇政府负责一年统筹电影经费不少于150至180元。从这份文件我们看出,江津市的农村电影工作在惠民工程之前就已经走在重庆市各个区县的前列。其余的区县在这段时间尚未见有类似的政府文件,各区县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十分艰难。即便是较为先进的江津,也仅仅是每村每年4部而已,根本无法与惠民工程后的每村每年12部相比,而且当时每场的放映费用,平均下来最高额为45元,但是惠民工程为100元。

对于放映队放映员的补助,虽然文件规定有专项资金,但是出资方式为:市文化部门拨一点,市电影公司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和其他资金安排一点的办法筹集。从筹资方式可以看出,这种筹资方式并不具备十分有力的保障,一旦放映员没有较为满意的收入或补助,放映工作就很难持续下去,一旦持续不下去,农民自然也就难以看到电影了。

农村电影比较红火的时候是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以江津市为例, 1981年,全县放映单位112个,完成放映场次28202场,观众人次2740万,放映收入96.9万,利润11.9万。按当时江津人口约140万计算,平均每人看电影约20次,其中城关人口约4万,观众327.7万人次,平均每人观看电影80余次;1982年,全县完成放映场次31284场,比1981年增加10.92%,电影公司实现利润152094元,比1981年增加28.06%。1983年全县完成放映40171场,观众23045341人次,全县929个大队,平均每个大队放映34.8场电影,1984年全县各类放映单位完成43993场,是江津历史上放映场次最多的一年。全县各类放映单位由1981年112个发展到1985年240个,其中农村集镇电影院15个,农村电影队191人,另外1983至1985年发展村办,个体电影队97个。1985至1987年,全县的放映场次每年稳定在35000场至40000场,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农村常年活动的放映队也由此逐年减少。

导致上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电视、录像放映兴旺起来,冲击了电影;第二,原来集体筹费包场放映被视为不合理摊派;第三,有的乡镇把电影队当作企业对待,下达承包利润过高,致使部分电影队弃影放录像或转行。电影市场萎缩,全县放映场次1988年下降到29065场,比1987年下降了7000场次。

2.惠民工程实施后,农民看电影的状况

2000年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电影放映“2131”目标的通知》。11月,重庆市农村电影放映“2131”目标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军队离退休干部接待站招待所召开,各区县文化局分管领导,电影公司经理参加了会议。一是主要通报了全市贯彻落实农村电影放映“2131”目标情况;二是交流经验;三是赠送、奖励电影放映设备;四是征求各地对中央《进一步深化电影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经过几年对农村“2131工程”的实施与运作,由政府出资,各级电影人共同努力,必将彻底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老问题。下面具体说说我们所了解的江津、北碚、涪陵三个区和大足县的情况。

首先说江津区。江津区有27个镇、街管委会,幅员3200平方公里,人口146万。自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和重庆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以来,江津常年活跃在农村的68支电影放映队,近6年来,累计放映电影45898场次,观众1100万人次,放映收入470万元,年均放映7736场。全市340个行政村,每村年均放映22.8场,实现了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目标。2001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同志来渝考察工作时,听取江津的专题汇报,充分肯定了江津农村电影工作取得的成绩。

2004年,江津市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共放映农村电影103949场,场次首次突破10万场,有10个区县(自治县,市)达到“2131工程”放映目标,全市电影覆盖率达86.89%。

再说北碚区。北碚区有114个行政村,64所农村中小学,35808名农村中小学生。北碚区的放映活动从2006年9月起到2007年5月底,为农村村民和农村中小学放映影片56部,农林科教片35部。北碚全区农村中小学64所,惠民工程电影放映工作到五月底为止,已完成58所,放映了314场,学生观众66055人次,占计划总人数的92.23%;完成农村11个镇,58个村,225场的电影放映,农村观众达63510多人。占计划总数的86.6%。电影公司流动放映队按区制定的实施方案在农村抓紧为农村村民放映。

以下是涪陵区和大足县落实“2131工程”的情况。先看涪陵区。2001年在农村放映“2131工程”的活动开展中,5个活动单位,全年放映73场。2002年1月,重庆市文化局下达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2002年度工作任务。涪陵属二类地区, 38个乡镇(726个行政村),放映活动单位20个,放映场次5300场。对此,区文化局于4月下达全区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2002年度任务,各乡镇全年最多放映150场,最少放映105场不等。再看大足县。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在全县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456所中小学放映爱教片5714场,其中2003年3677场,2004年上半年2037场。

【注释】

(1)当时江津的行政区划为重庆市辖市,1996年撤市建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