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梁祝》《剑蝶》影评800字

《梁祝》《剑蝶》影评800字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彩色电影诞生之初就与蝴蝶有关,1953年,桑弧、黄沙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将同名民间题材搬上银幕,成为继《生死恨》之后的第二部彩色电影。图4-1 《梁祝》中祝英台与蝴蝶第一次出现第二次蝴蝶的出现是在学堂。2008年梁祝传说再次被搬上大银幕,这次是香港导演马楚成导演的《剑蝶》,梁山伯与祝英台变身为功夫了得的大师兄梁仲山和酒庄大小姐祝言之。

中国彩色电影诞生之初就与蝴蝶有关,1953年,桑弧、黄沙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将同名民间题材搬上银幕,成为继《生死恨》之后的第二部彩色电影。当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招待各国记者观看这部电影,周总理的广告词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得到卓别林等大明星的纷纷赞叹。

中国的梁祝传说自晋代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化身为戏曲、电影、文学作品、音乐、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广为传播,其中仅戏曲类型就有三十余种。无论梁祝有多少个版本,“化蝶”都是不变的结局。“化蝶”是梁祝爱情的精神实质。

1953年版本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当然少不了浓墨重彩的“化蝶”戏。黑色夜景中,祝英台大段的哭坟唱词之后,她说,“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隧撩开外衣如蝴蝶般扑向梁山伯的坟茔。转场则是彩色画面——饱和的绿色,连坟茔也镶着金边的绿,蓝天,彩虹,天空晴朗。与之前的黑夜“哭坟”形成鲜明的纯度对比和明暗对比。彩虹下,一黄一蓝两只彩蝶,从坟茔后飞出,飞上天,又飞到鲜花朵朵的花丛中。花丛围起来的绿色草地上,身着华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共舞,祝英台红裙蓝袖,梁山伯蓝绿衣服、黄色袖子。旋转、飞舞,如蝶一般,宽大的彩色衣袖如蝴蝶的翅膀。二人最后的唱词是:“彩虹万里鲜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代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很美好的结局,虽是人间悲剧,却是大圆满的结局。梁祝故事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剧,然而,这一悲剧的结局又带有明显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不像西方的悲剧艺术,常在“大流血”的刹那间结束,而是在主人公已经被毁灭之后,还要让故事情节再有一段短暂的延续,梁祝的“化蝶”就是这种基本情节结束之后的尾声。梁祝的爱情故事用“化蝶”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幻想作为结局,让那些争取自由恋爱的后来人充满希望。[12]《梁祝》中,只有化蝶,才能不辜负二人的爱情;只有化蝶,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从此,蝴蝶成为爱的象征。

1994年,擅长“改装传统”的徐克将《梁祝》再次搬上大银幕,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因为全新的演绎而获得一片喝彩声,蝴蝶意象更是贯穿始终。

除去结尾大团圆的化蝶,影片几乎均匀分布的三次蝴蝶意象,是一次次递进、升华的过程。

第一次,天真烂漫的祝英台在屋顶看蝴蝶(图4-1),蓝色玻璃瓶中的两只蝴蝶无疑带有隐喻意义。蝴蝶与此时的祝英台一样,美丽纯真。二者身上都有有形与无形的束缚:束缚蝴蝶的是透明的玻璃瓶,于祝英台而言,则是蛮横的父亲、双腿间的绳索,以及强大的、无法挣脱的门第阶级观念。但此刻,屋顶高于世俗环境,离天空最近,自由、奔放。所以,祝英台在屋顶上看瓶中的蝴蝶,因为地点是屋顶,让整个故事又多了几分希望。

图4-1 《梁祝》中祝英台与蝴蝶第一次出现

第二次蝴蝶的出现是在学堂。祝英台与梁山伯相遇后,二人投缘,她在他的读书声中睡去。看他敲钟时,二人相互做鬼脸。在书院,百无聊赖之际,祝英台画了两只蝴蝶,贴于灯上,为之后的“放飞”埋下伏笔(图4-2)。

图4-2 祝英台画蝶

第三次则是诗意的、升华的蝴蝶,也是《梁祝》里导演徐克最完美的“改装传统”(图4-3)。祝英台跳入梁山伯的坟茔之后,书院这边金色的色调里,和尚若虚打开书库,看到祝英台之前画的蝴蝶,他撕碎边缘,碎纸落在地上,而祝英台画的两只蝴蝶在他手中成真,他放飞了两只蝴蝶。金色的天空里,两只彩蝶慢慢飞舞,这种“化蝶”,多么美丽和新鲜!

图4-3 诗意化蝶

在世情合意投、相亲相爱,死后双双化蝶、比翼齐飞,这是太可贵的爱情理想,也是蝴蝶在一代一代《梁祝》里传达的精神。正如作家李碧华在《胭脂扣》里所说,“大概是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这话,就像电影中作为比照的祝夫人与和尚若虚之间的爱情。在这二人身上,曾发生过与梁祝相似的故事,只不过结局不一样,一个屈服于父母之命,嫁到祝家成为祝夫人,另一个则选择出家为僧。而后两人差距越来越大,祝夫人成为士族、门第观念的卫道士,若虚成为高深的哲学家。他说:“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我没有躲起来,我只是站在门外。”

所以,观看电影的所有泪水,不是疼痛和伤心,而是羡慕。羡慕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不变的爱情,羡慕化蝶的美满结局。因为现实里生死相约的爱情那么少,观众才会一次次沉迷于《梁祝》里的化蝶吧。

美丽的蝴蝶,从被装在蓝色瓶子里,到被画在白色宣纸上,到被放飞在金色天空中,从明度最低的蓝到最饱和、明亮的金黄,电影让人相信:爱,不会死;爱,会飞翔。

2008年梁祝传说再次被搬上大银幕,这次是香港导演马楚成导演的《剑蝶》(又称《武侠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变身为功夫了得的大师兄梁仲山和酒庄大小姐祝言之。故事将文戏改为武戏,女扮男装的小师妹祝言之去学功夫,与大师兄相爱,情节上有一些新意,但没有得到观众的好评,好在蝴蝶意象与《梁祝》在精神上保持了一致。

第一,影片设置了一个叫蝴蝶谷的环境。祝言之之前多次梦见蝴蝶谷,蝴蝶纷飞中,一个男人挺拔的背影出现。而后,在做完熬药等照顾小师弟的杂事之后,大师兄也第一次梦见了蝴蝶谷里的背影,白衣飘飘,蝴蝶飞舞。

第二,蝴蝶与兵器。祝言之要进逍遥派练武须经过考核,让她选兵器时,她选了流星锤。师叔问:“为何选择流星锤?”她的回答是:“其实我什么兵器都不会用,刚刚有一只蝴蝶停在上面,我就选它了。”这个选择形式天真随意,令人想到古代少女的一种游戏方式:扑蝶。也有很多诗句传诵这种天真烂漫的活动,“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宋〕苏轼,《蝶恋花·佳人》);“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人扑”(〔宋〕周邦彦,《满江红》);“合欢扇子,扑蝶花阴里。半醉海棠扶不起。淡日秋千亲倚”(〔宋〕李彭老,《清平乐》),以及“轻纨笑自拈,扑蝶鸳鸯径”(〔宋〕陈允平,《侧犯》)……这些诗句都将蝴蝶与少女、春天、相思相联系。《剑蝶》中,无忧无虑的祝言之选择兵器仅凭蝴蝶飞临,是小小的笑话也是一种春意的象征。

第三,剑与蝶。若说第一次选兵器,蝴蝶的出现太随意,那么第二次剑上的蝴蝶就“别有用心”了。祝言之担心通不过考试要被迫下山,于是悄悄地在梁仲山的剑身上画了一只蓝色蝴蝶。梁仲山说:“哎呀,男人的剑上怎么能有蝴蝶?”祝言之说:“如果我这次通不过考试,就当作留念吧。”祝言之爱上大师兄,无法开口言明,她虽精灵古怪,毕竟是一个古代少女,所以在大师兄的剑上画蝴蝶是一个巧妙的变通方法,传达出她内心的情爱与情绪。她先是根据大师兄的身份,画了一只蓝色蝴蝶,紧接着,又画了一只红色蝴蝶,这个红蝴蝶当然代表她自己:“如果我明天考试不合格。不能留下来,剩一只蝴蝶会很寂寞的。”

第四,蝴蝶发簪。祝言之要跟马大哥回家之前,梁仲山带她到后山看蝴蝶,五彩的山,黄、蓝蝴蝶纷飞,二人互相吐露心事,他送她一枚蓝色蝴蝶发簪。之后,为了保护亲人和梁仲山的生命,祝言之违心地向梁仲山提出分手,并说两人家境不同,门不当户不对。梁仲山问:“那你为什么还戴着这根发簪?”祝言之抽出蝴蝶发簪刺向爱人胸口,疼痛过后的梁仲山终于死心。

第五,最后的蝴蝶谷与蝴蝶剑。梁仲山最后抱着红衣服的祝言之——假死的祝言之,来到蝴蝶山谷,蝴蝶围绕二人而飞——蝴蝶出现的次数太多,以致冲淡了后面化蝶时的视觉冲击力。不过,当两人静静地被师弟们合葬,剑上的两只蝴蝶翅膀扇动,一蓝、一红两只蝴蝶飞走,观众们还是被感动了(图4-4)。

比起徐克对梁祝故事的全新演绎,《剑蝶》的情节稍显夸张和幼稚,但化蝶时刻依然感人,蝴蝶由剑上飞出来时观众依然会替梁祝欣慰。这就是爱,这就是爱的高峰体验时刻,也是美丽蝴蝶所传达的精神内核:爱、死亡,然后共生。

图4-4 剑上的蝴蝶飞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版本有很多,无论是戏曲片还是武侠片,又或者动画片,无论哪一个版本,都保留了“化蝶”这一故事结尾,因为这是梁祝民间传说的神来之笔。化蝶,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古人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观点里,人死后会变成什么,与人此生做的事有关,好人死后会有好的归宿,坏人死后则会变成凶狠之虎狼蟒蛇等异类。化为美丽轻盈的蝴蝶,则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可以说,没有“化蝶”,也许就没有了梁祝传说之神韵。更进一步地说,如果没有了“化蝶”,也许今天我们就听不到梁祝这个美丽的故事了。在故事中,“化蝶”是中心思想,是精神内核。而在那条漫长的口口相传的传播道路上,“化蝶”是“梁祝”飞翔的翅膀,自古至今,远远地向我们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