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影表演文化的拓展途径

电影表演文化的拓展途径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藏天空》中,一些历史事件首次在大银幕上直接披露,穿越意识形态的迷雾深入反思历史,显示出21世纪少数民族电影艺术创作在历史政治方面的新转向。然而,影片《西藏天空》由于选题太大以及跨度较广,剧作和导演编排过程中重故事轻细节、重事件轻情节的情况,造成演员表演上的难度,影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把握和准确流露,造成有动作却无性格的现象。

随着新世纪少数民族电影策略的开放性的加强,少数民族仅作为政治化或者神话化的想象性资源的情况也逐渐在转变。电影中所树立起来的民族形象,也力图避免单调倾向和单一模式。在《西藏天空》中,一些历史事件首次在大银幕上直接披露,穿越意识形态的迷雾深入反思历史,显示出21世纪少数民族电影艺术创作在历史政治方面的新转向。更为宽松的表演艺术创作环境,需要演员对历史更迭变迁的表演处理,召唤一些历史及其人性的深度表演内涵。然而,影片《西藏天空》由于选题太大以及跨度较广,剧作和导演编排过程中重故事轻细节、重事件轻情节的情况,造成演员表演上的难度,影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把握和准确流露,造成有动作却无性格的现象。饰演普布的拉旺罗布,将外化的粗放感与内在的冲突感通过朴实木讷的神情传达出来,勾勒了人物淳朴、顽强、敢爱敢恨的特质,是具有充分在地化和雪域质感的表演形态,尤其在特写镜头的“拷问”下,眼神所表现出来的内心讯息是动人可感的,较好地表现了角色在复杂处境下的变化。但是,在表现心灵的磨难以及人生的感悟方面,则显得较为稚嫩,更多地是利用肢体动作来塑造角色,其表演与以往的同类形象相比并无太大突破。同样,央金这个人物前后的转变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铺垫,这不仅源于演员自身演技的青涩,还同有限的篇幅含量和场面呈现以及缺席的人物逻辑交代有关。

同时,藏语表演一方面让影片保有藏民族的原汁原味,一方面却在跨文化的创作情境之下,对演员塑造人物形成阻碍。在大趋势的合拍电影环境下,少数民族语言表演的泛化是否是实现影片意图的有效传达路径,依然是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毕竟作为“阅读”对象的表演文本,“记录”并不等同于“表达”。

不同民族背景的表演艺术创作群体,其表演形态受到学习体系、训练方法、艺术实践和其他艺术部门实际情况的综合影响,并处于既定的政治、经济、社会视域之中及其表演美学格局之中。如何在跨文化的创作情境下,实现表演模式内部的和谐,使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表演个体趋近影片所需要演员实施的对于身体的历史文化的规训范式,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可采取相应的模式切换,只要影片的总体表演适应跨文化的电影观念以及导演思维,便也无须执着于某种既定。主动调整和应对影像表意系统的变化,是新世纪民族题材电影表演文化自我拓展的途径之一。

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民族形象的建构被注入了更多的关于人性、传统、民俗和自然等生命哲学层面上的含义,少数民族的边缘性和异质性也在不断触发多种题材和类型的电影的想象力与表达欲。更为复杂的创作环境,让少数民族的“他”表情与“他”表演越发形态多元以及意味深长。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文化背景下,同属东方文明的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同处在西方视域的中国认同想象中,中国国家表情的代言需要这些表演形态共同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