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电影”普及化的成因

“微电影”普及化的成因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微电影的普及化以及带来文化浪潮的成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数码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媒体传播开始呈现出了新的业界格局。时间扩大到半小时以内的微电影无异于“扩展版”的企业广告。“品牌客户对微电影的需求正迅速增长,而这种需求也逐步推动了微电影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并最终走向成熟。”

“大”与“微”只是相对的概念表述,有着各自的美学功能和优势。但是,它的背后有着微妙而深刻的时代精神“内控”力量甚至“意识形态腹语术”,从而“大”与“微”也就不仅局限于自身的意义,而是具有较为广阔的政治文化以及思想领域的博弈场景。例如战争以及革命激情年代,由于对于牺牲和崇高的敬畏情绪,也就需要英雄史诗一般的大的抒情格局,与时代的高峰体验同格。而在和平时期,则是平和、舒缓和诗意的生活形态,在细致中也就会有小的文化玩味。

近些年来,“微”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以描述和定义当下所处的这一时代。所谓的“微”,可以泛指一切细微渺小的存在和各种微不足道的言行,同时又是世界上所有时态和形态的基本构成单位。有谓“积微成著”,原本微不足道、细微渺小的个体可以汇聚成为强大的力量,去创造、构筑、推动和改变整个世界。从“大时代”、“小时代”到“微时代”,人们面对的是一个“近距离”乃至“无距离”的世界,感觉“个体变大,世界变小”。

关于“微时代”的概念,《人民日报》在2013年8月推出的“关注‘微时代’的社会心态”系列报道中有着如下的阐述:“什么是微时代?先不管学界究竟怎样定义,单看我们的生活,当阅读、传播、购物,乃至情感交流都仅仅通过百余字就能够实现,你就会发现,一个时代真的来了。”“‘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互联网的新形态、媒体传播的新格局,也让我们每个处于这个时代的人,被裹挟着,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生活的方式、思维的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心态。”[12]微博、微信、微电影、微阅读、微经济、微公益……一系列与民众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相关的“微时代”产物纷纷涌现,“微”成为这个世界的新标志,也使人们获得了显著而真实的存在感。

其实,“微”的艺术样式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八十年代的微型小说清新别致,颇受社会青睐,而由艺术院校教学小品演化而来的电视小品,则在中国风靡数十年,培养了赵本山、宋丹丹、黄宏等一批电视小品艺术家。但就现今的“微时代”而言,它从文化艺术扩展到了日常生活以及政治经济等各领域,是全面而强烈的“微”介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微电影也就成为它的重要艺术呈现形态之一。

微电影的普及化以及带来文化浪潮的成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数码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媒体传播开始呈现出了新的业界格局。从电影行业而言,它不但使电影的拍摄素材简化成为一种“数据团”,形成了“后蒙太奇”的电影技术时期,使后期制作成为电影美学生成的重要技术平台,“虚拟”出了以假乱真、出神入化的视觉盛宴,而且,也使互联网、手机等迅速成为电影的新兴接受方式,故而适应如此技术和观赏形态的微电影也就成为一种时尚。随着“全媒体”[13]时代的到来,更给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前景,且还有着不断蔓延和深化的趋势。由于微电影填补了时代快速发展中人们无暇观赏电影和电视剧的内心空白,承载了大众对电影和电视剧新兴形态的无限期待,也为影视发烧友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拓展了一片新领域,微电影的艺术运动在全民娱乐的“微时代”呈现井喷之势,也就成为自然之事。

二是民众闲暇时间的间隙性和信息的碎片化。“在‘微时代’,媒体的表现因人们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14]社会转型使人们日常工作节奏加快,心理负荷加重,也就没有时间和兴趣阅读或者观看大篇幅的艺术作品,甚至对于心灵起到沉淀净化作用的悲剧作品,也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最近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有4亿多数字媒体用户通过电脑和移动设备观看视频的时间多于电视。“微文化”产物之所以能够盛行,正是因为它灵活自如、短小精悍的形式更为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要,尤其是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轻观众,观看或是参与微电影创作的话题讨论俨然成为一种时尚。在文化快餐化的“微时代”,适合人们在短时休闲状态和移动状态下观看的微电影也就成为“袖珍读物”,在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方式和简短化的时间节奏中,作为便利而又精致的生活调适器和心灵养护的按摩器,受到大众的喜爱。

三是商业需求的产业推动。新媒体平台兴起以来,虽已将集聚于电视机前和电影院里的观众人群逐步分流,但是,在内容多样和数量庞大的视频节目背后,品质、版权等方面存在的先天缺陷却是不容忽视的。如此就决定了其最终无法成为视频内容的主流,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商业化。2012年,“限娱令”、“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使得新媒体平台的价值大幅提升。面对电视台天价的广告时段和有限的效果,各大视频网站愈加受到广告商的青睐,这就促使微电影借助视频网站的平台成为品牌内容的最佳接盘者。传统的广告样式播出时间过于短小,无法展开情节化和人文化的叙事,故而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精神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述。时间扩大到半小时以内的微电影无异于“扩展版”的企业广告。由此,微电影作为影视艺术与商业广告重合的新事物,其广告效应不断吸引着外部资本的加盟。“品牌客户对微电影的需求正迅速增长,而这种需求也逐步推动了微电影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并最终走向成熟。”[15]在如此产业化的推波助澜之下,微电影也就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循环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