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影创作思路及精神内核,电影的创作观念

电影创作思路及精神内核,电影的创作观念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艺创作论认为,积累是发现的前提。对于叙事作品的情节,文艺创作论拥有深入的研究。表4-4 人物形象规律续 表文艺创作论明确指出,为了塑造好人物形象,应该着力刻画人物性格,着力展示人物心理,着力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文艺创作论认为,文艺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人,人物的语言是文艺作品的重要构件。作为电影的主创,只有有效地把握、精确地控制独创与借鉴的度,才是正确的、适用的、有利于电影健康发展的创作观念。

(一)电影创作的规律

1.通用规律

(1)积累素材的规律。

文艺创作论认为,积累是发现的前提。如果没有充分的积累,很难想象对社会生活能有足够的精彩的发现。而发现又是积累的正确向导。新颖、独到的发现,可以为生活的积累提供明确的方向。总之,只有深入生活、加强积累,同时又能高屋建瓴、洞察风云,才能从平凡芜杂甚至单调沉闷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迷人的、美好的、有诗意的、有意味的话题、故事、主题、细节等文艺作品的构成要素。

(2)遴选话题的规律。

作者在遴选话题的时候,应该参照四个方面的原则,见表4-3。

表4-3 遴选话题的原则

续 表

(3)构思情节的规律。

对于叙事作品的情节,文艺创作论拥有深入的研究。文艺理论家们普遍认为:情节是根据可能性和必要性编排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是依据因果关系对事件展开的叙述;情节是某种性格、某个典型成长与发展的历史;情节是人物的任务、行为和中心动作陆续展开的轨迹;情节是矛盾冲突酝酿、发展、激化与解决的历程。构思情节要求真,要合乎人之常情,合乎事之常理;构思情节要求巧,要活用、善用形式多样的偶然性;构思情节要求奇,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抓人心。此外,传统的悬念说、伏笔说、包袱说、钩子说等都是有助于作者构思情节的宝贵的理论积淀。

(4)提炼主题的规律。

提炼主题是每一位创作者必须精心完成的使命。主题必须具有正确性,必须对社会、历史、时代、人生有正确的把握与认知;主题必须具有深刻性,必须显现创作者对社会人生独到的、精彩的、深刻的洞察与发现,必须体现真知灼见;主题必须具有含蓄性,艺术作品不是某个利益集团单纯的传声筒,“文贵曲折斡旋”的古训中包含着主题必须含蓄的要求。

(5)塑造人物的规律。

在艺术的规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论题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论者普遍认为,人物形象必须生动、鲜活、典型,见表4-4。

表4-4 人物形象规律

续 表

文艺创作论明确指出,为了塑造好人物形象,应该着力刻画人物性格,着力展示人物心理,着力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同时,应该借助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和规定情境来塑造人物形象。

(6)编创人物语言的规律。

文艺创作论认为,文艺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人,人物的语言是文艺作品的重要构件。人物的语言是代言体,包含对话、独白、旁白等多种类别。编创人物语言,应该把设身处地作为基本要领。[10]为了编创好人物语言,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①依据人物性格,因为语言是性格的“告密者”。

②依据人物关系,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③依据人物所处的情景。人们常说的“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折射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注意语言的丰富性、多彩性、机巧性与哲理性。

构成上述规律的核心概念,最早见于文学理论、戏剧理论或者文艺理论著作,这些理论也适用于电影创作。

2.特有规律

(1)借助影像表呈的特律。

人们常常把电影称为影像艺术。影像的基本功能是,展示运动、呈现人物、营造环境、叙事言情。只要有精巧的构思,许多过去以为影像不能胜任的工作,其实照样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完成得很好。例如,可以通过心灵的外化,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借助象征性的符号,赋予影像特殊的意味;可以依靠“视觉语言”系统,让行为、动作、表情、场景甚至色彩、明暗、色调等视觉元素直接参与言情叙事。

(2)借助声音述说的特律。

电影人借助声音,不仅可以叙事言情,也可以烘托气氛、渲染要义甚至直接讲道理。这些基本功能,在声音被引入电影之后,很快便被电影人所掌握。对于电影中的声音,新近的探索形成了这样一些观点:电影中的声音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信息固然需要放送,但有时更需要扣押,尤其是在侦探片、悬念片、警匪片中,能否及时地扣押与适时地放送言语所承载的信息,关涉创作的成败。电影当中述说的类别、样态繁多,大概有二三十种。例如,画内对白、画外对白、画内独白、画外独白、画内旁白、画外旁白、内心对白、内心独白、有主旁白、无主旁白、片中人旁白、片外人旁白、全知型旁白、限知型旁白、第一人称旁白、第三人称旁白、俯视化旁白、仰视化旁白、平视化独白、戏剧化对白、生活化对白等。如何活用这些类别与样态?怎样使得借助声音的述说有效地发挥暗点题旨、合理避就、支梁建栋的作用?在这些方面,自然有特律可循。

(3)借助影像与声音实施表述的特律。

在电影表述的过程中,借助影像的表呈与借助声音的述说之间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关系。

(4)借助文字来描述影像表呈与声音述说的特律。

电影是声像艺术,但电影的文本(又称剧本、脚本)是由文字构成的。虽然,电影文本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一样,同属于文字创制,但却有本质的不同。电影文本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是后续者的创作蓝图,运用声像思维,借助文字媒介,对想象中的未来的影片的详略做适度的描写与勾勒。因此,有许多特殊的要求,也有许多特律可循。文本中大量出现的描述性的文字,必须具备四个特性:具象性、动作性、简洁性和综合性。

(二)电影创作的借鉴与独创

主张借鉴和主张独创的创作观念,在事实上都是存在的。那么对于这方面的探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必须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既应该看到独创的先锋性,也应该认知借鉴的重要性;既应该肯定个性化的必要性,也应该理解类型化的合理性。电影的创作无法摆脱前赴后继的规律。任何一个具体的创造,都离不开当时当地的语境和语式。因此,在实施电影创作的过程中,有人主张借鉴成功的表述模式,有人则认为需要突破表述模式的羁绊。

(2)必须看到借鉴与创新常常是形影不离的。判断一部电影是哪种创作观念的产物,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力主借鉴常规的电影人并非意味着放弃了创造与求新。他们所进行的创作,类似于古代文人的“依曲填新词”。他们的创作状态是典型的“带着镣铐跳舞”。刻意求新的电影主创不会顾及表述常规,不会套用任何一个范型。但他们常常会选择一个被市场看好的模式反其道而行之。

如此看来,在电影创作观念的层面上,刻意地褒扬独创,一边倒地贬抑借鉴,显然是不正确的,当然反其道而行之更不对。作为电影的主创,只有有效地把握、精确地控制独创与借鉴的度,才是正确的、适用的、有利于电影健康发展的创作观念。

(三)电影创作的再现与表现

电影创作的再现与表现规律体现在四种形态的电影上。1.以再现为方法,以表现为追求

图4-7 《一个都不能少》剧照

以再现为方法,以表现为追求的观念,如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见图4-7)。主创者要求所有的非职业演员,只需用方言依据特定情境做即兴言说便可。片中的镜头主要是通过偷拍与抓拍获得的。显然,在表述介质的采集上,主创者选择的是再现生活原生态的方法。可是,张艺谋整部影片的表述中并不想隐匿创作主体的存在。用他自己的话说,“影片中有我特别想说的话。我就是要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一个一根筋的人物,一个一诺千金、有追求的孩子”。

2.以表现为方法,以再现为追求

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应该属于这种样态的影片。该片的影像与声音,都是精心地、人为地创造出来的,耗资巨大。在黑白世界里,时常会出现一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样的影像制作,用再现是讲不通的。在表述介质的采集上,主创者选择的无疑是表现的方法。可是在电影表述的宏观层面上,斯皮尔伯格没有像执导其他影片时那样,充分地彰显表述主体的存在,而是做出了将表述主体隐匿起来的选择,实现了一个拥有犹太血统的电影导演的夙愿——再现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3.以再现为方法,以再现为追求

图4-8 《北方的纳努克》剧照

为这种样态的影片找一部代表作,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北方的纳努克》(见图4-8)。该片采集影像的方法,如实再现劳动生活场景。尽管新近的研究发现,弗拉哈迪当年也施展了“场面调度”等导演手法,但主创者的思想、意图等在片中隐藏得很深。

4.以表现为方法,以表现为追求

由胡雪桦执导的电影《兰陵王》(见图4-9)应该归入这样一种样态。该片表述了一个发生在遥远的古代的神话故事,传奇色彩非常鲜明。片中所有的视觉形象堪称无案可稽。影片中人物的言说,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语言系统,完全是导演与演员在拍摄现场编造出来的。所以,在影片的声像采集上,根本谈不上再现,完全是以表现为方法,以表现为追求。

图4-9 《兰陵王》剧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