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汉族的居住习俗

汉族的居住习俗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族的居住习俗中国汉族地区的房屋,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传统民居是类似北京四合院的住宅。中国民居中较有特色的还有安徽民居。安徽民居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它的布局一般是分为两堂、前后两个天井,共有四间卧室、两个客厅。另外值得一提的民居是客家的土楼。
汉族的居住习俗_风土人情读本

汉族的居住习俗

中国汉族地区的房屋,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传统民居是类似北京四合院的住宅。四合院是四面用房子围合起来的一个院子,一般是由五间正房(也就是北房)、五间倒坐房(也就是南房)、三间东厢房和三间西厢房组成,四面的房子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园。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大门在整个院子的东南角。进了大门,首先看见的是影壁,影壁左边有一个小门,跨过门就进入了前院。前院比较小,只有五间南屋。前院和后院之间有一道门相连,我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二门”指的就是这道门。过了二门之后才算是到了正院。正院迎面是五间高大的北屋,由于太阳照射的原因,四合院中坐北朝南的北屋接受日照的时间最长,因而,北屋也称为正房,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左右是对称的东西厢房,正房和厢房之间有走廊相连,可以随便走动。院子里还会种上一两棵石榴树,取多子多福的含义。

四合院的院子可以有多个,一个院子的叫一进四合院,两个院子的叫两进四合院……四合院的大门也分多种,从不同的大门上可以看出主人的身份地位。有身份人家的大门一般是不开的,而是在旁边开一个小门房,有专人看管。

中国民居中较有特色的还有安徽民居。安徽民居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它的布局一般是分为两堂、前后两个天井,共有四间卧室、两个客厅。具体来说,进门后是前院,中间有一个天井,后面是厅堂,可以住人,厅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有一个厅两个卧室,它的后面是一道封火墙,靠墙又是一个天井,两旁是厢房。安徽民居的建筑多是二层楼房,楼下的明间为客厅,左右间为卧室;上层各屋之间有走廊相连,中间用带有雕刻花纹的木栏杆隔开,楼上多是书房和主人女儿的房间。每一进院子的结构都是这样,一进套一进,形成屋套屋。

院子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双层屋檐,因为形状像马的头,所以俗称马头墙。院内再用高墙分隔,形成小天井。天井可以通风透光,下雨时雨水通过竹制的水管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思是“财不外流”。

安徽民居比较特别的一点在于它大多是大门朝北。明清时期,安徽地区出现了很多富有的商人,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家乡建造房屋,由于民间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的说法,因此,他们为图吉利,大门都不朝南,形成了朝北居住的习俗。

另外值得一提的民居是客家的土楼。土楼,又叫围屋,是广东、福建一带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为了保护家族的安全,客家人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一座土楼里可以住下整个家族的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土楼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圆形土楼。圆楼由两三圈组成,外圈十多米高,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层、四层是卧室;第二圈两层,有30到50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是宗祠,是整个家族祭祀、供奉祖先的地方。土楼里设施齐全,还有水井、浴室、厕所等,就像一座小城市。土楼体现了强烈的家族观念,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内涵。

词语解释

1.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dà mén bù chū,èr mén bù mài

从来不出家门与外人接触。

2.雕刻                 diāo kè

在石头、木材上面刻出图形。

3.阴沟                 yīn gōu

古民居里把排水沟的上面盖上盖子,这样的排水沟叫阴沟。

4.迁移                 qiān yí

长距离地移动、扩散。

5.庞大                 páng dà

非常大,巨大。

6.宗祠                 zōng cí

也称祠堂,供奉祖先进行祭祀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