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柏拉图与“拯救现象”

柏拉图与“拯救现象”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柏拉图的宇宙论如此与众不同,它能够为天文学和物理学提供某种理论模型和指导方向,特别是“两球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历法问题和日食、月食等现象。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天文学课题,也就是要用永恒的匀速圆周运动来解释表面上混乱的现象,这就是所谓“拯救现象”。行星的乱走主要指的是“留和逆行”。柏拉图的同事和学生欧多克斯 给出了“同心球模型”。

总之,柏拉图的宇宙论如此与众不同,它能够为天文学和物理学提供某种理论模型和指导方向,特别是“两球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历法问题和日食、月食等现象。

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个现象还是解释不了,那就是行星问题。

我们说到,柏拉图认为星空是最接近理念世界的东西,星空周而复始地旋转,亘古不变。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不同,圆周运动无始无终,是永恒的运动,和地上事物有始有终的直线运动截然不同。

希腊人强行认为天界是永恒不变的,后来亚里士多德明确区分了月上天和月下天,认为在月球下方是充满变化的四元素的世界,而在月球之上是永恒不变的第五元素的世界。因此亚里士多德把彗星、流星等现象和云、雨、彩虹一道都归入大气现象,认为它们是发生在月下天的事情,都属于“气象学”的研究对象,至于太阳黑子、超新星之类的则完全被希腊人视而不见。但唯独对五大行星实在是无法视而不见了。

我们知道星空并非铁板一块,有几个不安分的星星,并不和其他星星步调一致,而是经常乱走,希腊人称它们为“漫游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星”。这几颗行星为什么乱走一气?表面上的混乱是否在背后其实仍然是有规律的?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天文学课题,也就是要用永恒的匀速圆周运动来解释表面上混乱的现象,这就是所谓“拯救现象”。

行星的乱走主要指的是“留和逆行”。首先,几大行星当然也跟随恒星天球一道,每天旋转一周(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然后每个行星也和太阳、月亮一样,在黄道面上以一定周期运动,月亮是1个月,太阳、金星、水星是1年,土星大约要30年(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因为行星绕日公转)。这些都好解释,无非是这些行星并非镶嵌在恒星天球上,而是各有各的天球,而行星天球沿着黄道带方向又有不同的旋转速度。但问题是行星在黄道带上走得不安分,时快时慢的,在某些时期还会停下来甚至倒退。

我们现在知道,这是由于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在绕太阳公转,因此行星在黄道带上的运动速度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公转,还要看地球与它的相对速度,在地球与某个行星距离相对接近的时候,二者间的相对速度可能要快过行星本身的公转速度,从地球上看出去就发生了逆行现象(图4.3.1)。但这个现象在地静宇宙的模型下很难解释。当然,在其他文化里,这完全可以解释为行星的“任性”,然后阐发出各种相应的征兆。但希腊人固执地相信天界是不变的,行星的不安分不是什么神秘的征兆,而只是有待解释的现象。

柏拉图抛出了这个问题,马上就有人提供了一套答案。柏拉图的同事和学生欧多克斯(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7年) 给出了“同心球模型”。

同心球模型提出行星的运动是好几个圆周运动的叠加(图4.3.2)。每一个行星都套在四层天球之中,最外层的天球每天旋转一周,第二层天球拟合了行星在黄道面的公转,比如火星是687天旋转一周,而最内层的两个天球是专门用来拟合逆行现象的。几个天球的旋转轴错开了不同角度,这样多个匀速圆周运动叠加到一起,就能够拟合出复杂的运动轨迹,调整好内层两个天球的角度和转速,就呈现出马鞍形的运行轨迹,解释了行星的逆行现象。

欧多克斯为宇宙总共设定了27个天球——五大行星各4个,太阳和月亮各3个(太阳和月亮虽然没有逆行现象,但仍然多配了一个天球以解释对黄道面的偏离运动),外加最外层的恒星天球。稍后的卡利普斯进行了修订,又增加了7个天球,以便更好地拟合轨道并且解释四季长短的不同。最后亚里士多德又进行了补充,他在数学上没有任何修补,只是在各大行星的同心球之间额外添置了一些天球,保证天球之间互相接触,以便传递运动,可见至少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同心球模型被认作是真实宇宙的一个力学模型。

图4.3.1 由于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公转速度不同,从地球上看行星在天球上的运转就可能出现逆行现象

图4.3.2 同心球模型

我们无从得知柏拉图对欧多克斯解决方案的看法,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显示了用非常简单的理论模型就可以拟合出看似复杂无序的现象。

当然同心球模型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它呈现逆行的马蹄形曲线是始终恒定的,但实际观测中每一次行星的逆行轨迹都不完全一样;其次它只能提供一个粗糙的定性解释,但实际的数据与之相差太远;最后是它不能解释行星的亮度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行星到地球的距离变化来解释,但同心球模型无法呈现距离的变化——因为希腊人相信天界是不变的,所以不会认可亮度变化是行星自身的变化这样的解释。

但尽管如此,同心球模型也很可能被柏拉图认可,因为柏拉图所要求的本来就只是一个定性的解释,在柏拉图看来,天界只是最接近理念世界,但终究还差点儿,所以些许的不完美总是难免的,也许同心球模型就是巨匠造物主所设定的形式,但终究因为材料的限制,运转起来不能完全合乎理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数理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到希腊化时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