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表象的和实际的

表象的和实际的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治近代”的优越意识和“正常国家”的复原梦想,决定了其扭曲的战争观念和错误的历史认知。其制造中日摩擦、以所谓“中国威胁”来利用和倒逼美国对己松绑并试图摆脱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和行动,不但使“左翼”“右翼”等国际社会的对日观察标准屡遭颠覆,也使亚太地区被再度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境遇。于是,在我们的预期中,日本便理所当然要向中国传统表达永恒的敬意,并向侵华战争中的被害者表示永久的忏悔。

韩东育[1]

内容提要 战后70年来,日本思想界发生了一系列“变与不变”的乱象。面对战败,日本曾有过集团性的忏悔“转向”,也不乏学术界的思想“反省”,但最终却没能完成政治上的价值“转换”。“明治近代”的优越意识和“正常国家”的复原梦想,决定了其扭曲的战争观念和错误的历史认知。结果,在一个经年对外侵略的战败国家最需要形成正确历史观的关键时刻,它的国家意志却抛却了这种可能性。其制造中日摩擦、以所谓“中国威胁”来利用和倒逼美国对己松绑并试图摆脱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和行动,不但使“左翼”“右翼”等国际社会的对日观察标准屡遭颠覆,也使亚太地区被再度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境遇。

关键词 战后日本 反省装置 明治近代 正常国家 左翼右翼

战后70年来,中日两国虽有过近半个世纪的交谊,甚至在民间层面上还不乏秦晋之好,但刻薄地讲,这些都未能在实质上消解黄遵宪当年“只一衣带水,便隔十重雾”[2]的世纪感慨。和平年代应作为研究对象来看待的“他者”——日本,在“汉字文化圈”“华夷秩序圈”甚至“筷子文化圈”的历史观察中,在犯下大罪却不思悔改者已尽失国格人格的价值判断下,大概不是“大中华”的模仿者和子孙国度,就是“虽百世亦难辞其咎”的道德侏儒。这种认识所具有的正当属性,应该是没到过奈良和京都者所无法理解的,也是没有遭遇过日寇侵略和屠杀的人们所无法体会的。于是,在我们的预期中,日本便理所当然要向中国传统表达永恒的敬意,并向侵华战争中的被害者表示永久的忏悔。然而,当想要看到的和实际看到的事实之间总会出现距离甚至反例时,即便是那些看上去已属于最冷静和最克制的对日表达,人们也能从中嗅出某种火药味道。而与此不同的反应是,中日之间一旦发生纠纷,中方媒体和民众的愤怒与许多日本人的反应之间,总会呈现出一道不甚对称的“风景线”——他们对侵华战争的近乎无知甚至一脸无辜,开始让中国人对于无视血腥和淡忘罪恶的观念与行为,大为错愕。不宁唯是,由于日本当局总能设法让中国不痛快,而每次抖出的“包袱”,又总能让中国百姓难以坐视和容忍,于是乎,一位外籍华人在愤懑无奈之余,竟提出要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想法来:“我们今天或许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应该让日本正视历史,但如果它就是不正视呢?我们是应该让日本道歉下跪,可如果它就是不道歉不下跪呢?我们是应该反对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但如果他们就是拒绝接受呢?我们除了叫叫嚷嚷,还能干些别的吗?”[3]其略带情绪的系列问题中,或许内含有各种答案,但对中国学者而言,认真研究战后日本的思想演变辙迹,才应该是更重要的: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却要知道它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毕竟是不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