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六月会的起源

六月会的起源

时间:2022-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月会”举行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七到二十五。A六月会中的法师六月会的起源关于六月会的起源,说法很多。大家载歌载舞,场面十分宏大,这是六月会的又一起源传说。在六月会中,所有的活动首先从请神开始。无论六月会起源如何,在热贡这片沃土上,都已经成为了土族和藏族群众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道民族风景线。第二天,六月会正式开始。参加六月会的男子穿藏族传统服装,女子穿蒙古族服装。

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热贡,生活着藏、土、汉、回等多个民族。当地每年都要举行一项重大的民间祭祀活动,汉族叫作“六月会”;藏族叫作“周卦鲁如”,意思是“六月歌舞”;土族叫作“六月拉顿”,意为“六月狂欢”。“六月会”举行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七到二十五。

A六月会中的法师

六月会的起源

关于六月会的起源,说法很多。其一就是唐蕃结盟说。据史料记载,安多是唐代唐军和吐蕃军队交战的主战场。后来在多方努力之下,交战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结为盟友。激动的士兵们在达加、赤嘎等地修建了具有纪念意义的白塔。达加的守卫者玉察于当年的六月十六到二十五日,按照藏族习惯向神灵叩拜并隆重举行了嘎日翘(即白祭,祭品为果、面、糖、酸奶奶茶等)和麻日翘(即红祭,祭品为活羊等)仪式,并敲着鼓庆祝唐蕃结盟。传说在达加天湖里面显示了无量光佛和如来佛的化身——枣红虎头和豹头,并相互跳着交叉舞。后人便用虎皮和豹皮做舞蹈道具庆祝和平,此俗流传至今,最终成了娱神娱人的六月节。

其二,则是大鹏鸟降临说。传说很久以前,同仁地区有很多猛兽危害人类,后来有大鹏鸟从天空飞来,降伏了这些毒蛇猛兽,大鹏鸟也变成了当地最高的神山。当地人在藏语中把大鹏鸟叫作“夏琼”,从此神山就被称为夏琼山。人们供奉夏琼神,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着隆务河谷两岸的土族、藏族群众,每年都会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由村里的法师“拉哇”带领大家转夏琼神山,抬起供奉着夏琼神的神轿,进入村庄做法事。大家载歌载舞,场面十分宏大,这是六月会的又一起源传说。

然而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当地老人的说法:隆务河谷是农业区,每年农历六月之后,锄草、施肥、灌溉等农活基本结束,收割还要些日子才开始,处于农闲时期。同时常常出现一些灾害天气,如冰雹、暴雨等,人们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免受天灾,故此利用这个时期祭祀神灵,献贡跳舞。时间长了,就成了世代相传的节日。

六月会中的神轿
神轿里面是本村的主神,外面用松柏枝叶和哈达装饰。在六月会中,所有的活动首先从请神开始。这几顶装饰好的神轿前已经摆满了祭品,祭神活动即将开始。

无论六月会起源如何,在热贡这片沃土上,都已经成为了土族和藏族群众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道民族风景线。

四合吉村的神舞
六月会是个人神共娱同乐的日子。在神舞的最后阶段,上百名男女列队合舞,在宽敞的广场上尽情演示人与神的交会与狂欢,尽显神舞的真正意义。照片上显示的是四合吉村神舞最后阶段的场景,宏大的场面表达了对神的虔敬。

从四合吉村开始的盛大仪式

每年的六月十五,六月会先从中心村庄四合吉村开始。在这之前一天,村里人就已经准备好祭神和请神,村里的青壮年男子在当晚沐浴更衣之后就在神庙中守护。天亮时分举行祭神,桑烟缭绕,洒酒四方,再给神献上美食。祭神结束后就是请神,四个小伙子抬着挂满五彩哈达和松柏枝叶的神轿,将本村的主神请入轿中,准备六月会开始后和村民共同庆祝。

整个请神活动持续整整一天。四个健壮的年轻人抬着一顶神轿,由法师率领走遍全村的每一个家庭。每到一家,这家人都要摆上供品,虔诚叩拜,法师则在供桌前泼洒酸奶,口中念念有词,为一家人祈福。神轿很重,从每一家出来,四个年轻人还要抬着轿子跳一段舞。轿里抬的是本村的主神之一——二郎神。二郎神很可能是从汉地传入后,成为当地供奉的主神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黄南地区的文化中也融入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子。当然,各个村子普遍都供奉的大神还是玛钦神和夏琼神,这是热贡地区普遍信仰的主神。

不只四合吉村的请神活动如此,在六月会的第一天,所有的村庄都是这样,法师、神轿、唐卡、桑烟和隆达(风马)缺一不可。但请神只是“六月会”的准备活动,更盛大的舞蹈要在第二天才正式拉开帷幕。

第二天,六月会正式开始。首先由本村的法师“拉哇”带领着身穿盛装的青壮年缓缓起舞,向四方诸神叩拜之后,接着鱼贯而出,沿着神庙后山的夏琼山转山祭祀山神。祭拜完山神之后,盛大的舞蹈就要开始了。

龙舞表演的插口钎仪式(上)

和四合吉村参加神舞表演身着盛装的少女(下)

人与神的交会和狂欢

舞蹈献贡是六月会祭祀的主要形式,其祭神舞蹈分为三大系统:拉什则(神舞)系统、勒什则(龙舞)系统和莫合则(军舞)系统。

表演神舞的村庄有四合吉、年都乎、苏乎日、铁吾等村庄。舞蹈者男女都有,男子不受年龄限制,女子必须是25岁以下的未婚者。舞蹈中男子身着藏族传统服装,内为白色衬衣,外为深色藏袍,头戴白色毡帽,身披三色丝绸结成的“吉祥?带”,个个英姿飒爽;姑娘身穿华丽的绸缎长裙,戴着用珊瑚、玛瑙、松耳石和金银做成的头饰、耳饰、胸饰和腰饰,显得美丽多姿。“拉什则”舞蹈形式多样:有男子举神旗、捧哈达、击羊皮鼓的各种舞蹈;有姑娘们手捧哈达的舞蹈;有头戴老虎面具或身上绘有虎纹豹纹的少年脚踩高跷的舞蹈;有少年头戴“阿杂热”(据说是印度一个善于施咒的民族)面具手持手杖的舞蹈;还有全体的舞者手捧鲜花队列不断变换呈右旋海螺形的舞蹈,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诙谐幽默具有讽刺意味的即兴表演。在这些舞蹈中,小伙子跳的“鼓舞”热烈奔放,鼓声震天;而姑娘们跳的“噶尔”舞舒缓轻柔,庄严肃穆。

表演龙舞的村庄是浪加村。舞蹈者主要是30岁以下的青年 男子,舞蹈者与四合吉村一样身穿民族服装,不同的是头上用一根黑绳(替代辫子)绑着一块白毛巾。浪加的舞蹈变化不大,只是舞蹈队伍分内外两圈,内圈不戴毛巾,也没有道具;外圈有四个舞者左手分别持人、龙、蛇、蛙面具,右手举小斧领头,其余舞者举小斧跟在后面跳舞。浪加的舞蹈风格古朴刚劲,奔放豪迈。在加毛塘女神庙前的献舞除了青年男子的舞蹈外,还有未婚女子的舞蹈,基本与“拉什则”中的女子舞蹈相似;除了跳舞之外,男子还要唱“拉伊”以取悦女神。这时男子将毛巾取下来遮在脸前,表示害羞不好意思,非常有趣。

龙舞中的插背钎
据插过背钎的人说,插背钎要比插口钎疼很多;而且背钎不能拔掉,只能在舞蹈中自然掉下。从本质上说,插口钎和插背钎是龙舞中血祭精神的体现。

表演军舞的有郭麻日、尕沙日等村庄。参加六月会的男子穿藏族传统服装,女子穿蒙古族服装。舞蹈者将藏袍的上半身脱下,用红腰带系在腰间,使里面的白衬衣全部外露,脚穿蓝色高筒红边布袜,脚蹬黑色圆口布鞋,头上也是用一根黑绳绑着一块毛巾,每人手里还拿着一根两尺多长的代表兵器的短棒。“莫合则”主要的舞蹈是舞者面对面排成两队,左右勾腿并向后转边跳边打,或者舞者分成两列各举古代军旗,舞步先慢后快,高呼“呜呼”,互相冲杀。在这些舞蹈中,最具特点的是“转圈舞”,领舞人一手拿一小斧,一手举一画有绿色人像的木板,边舞边做砍杀的动作;第二支舞者用长杆挑着“二郎神”的唐卡,后面跟着敲锣打鼓的助战者,接下来才是手持段棒(兵器)的战士。舞蹈队伍绕场跳三圈,领舞者高呼一声“唉咳拉拉”,众人回应“嗨、嗨”,表示要同仇敌忾、拼死作战。在舞蹈的同时,还要向东南西北的二郎神、土地神、五方老爷各拜一次,祈求他们保佑军队战胜敌人。绕场十三圈以后,这个舞蹈才算结束。六月会结束时,所有的舞者都要将他们佩带的短箭折断,祈求从此以后永息干戈,不再战争,永世和平。

六月会的结束阶段是送神。当所有的祭祀仪式结束以后,村庄要举行隆重的送神仪式。各村的送神仪式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相似。首先是聆听神的谕旨,全村的男子在神庙门口或神轿前列队,高声呼喊村庄保护神的名字,“拉哇”作法,请求神灵附体。神灵附体后通过拉哇传达旨意,主要包括对村庄收成的预测、对村庄福祸的预测、对村庄存在问题的批评等。接着全村男子将村民贡献的全部酒洒在地上,请各方神灵饮用;将所有贡献的糟耙、酸奶、水果、朵玛等食物投入桑堆中焚烧,供神灵食用。最后将神轿、神像送入庙中,送神仪式才告结束。

六月会中军舞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