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贺后何以骂殿

贺后何以骂殿

时间:2022-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贺后骂殿》剧情: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篡位称帝。贺后因夫死因不明,乃命长子赵德昭上殿质问,赵光义恼羞成怒欲行问斩,赵德昭气愤之下,撞死在殿上。贺后闻讯携次子赵德芳赶来,当殿痛斥赵光义。这个问题不作重点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戏曲《贺后骂殿》的人物和情节。贺后指的是赵匡胤的皇后贺氏。显然,戏曲《贺后骂殿》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面对将士们的不满情绪,赵德昭出于好意,上殿劝宋太宗履行承诺。

《贺后骂殿》剧情: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篡位称帝。贺后因夫死因不明,乃命长子赵德昭上殿质问,赵光义恼羞成怒欲行问斩,赵德昭气愤之下,撞死在殿上。贺后闻讯携次子赵德芳赶来,当殿痛斥赵光义。赵光义理屈谢罪,愿奉为太后并赐尚方宝剑,封赵德芳为八贤王。

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公元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光义加害,篡夺帝位。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即历史上的宋太宗。

对于宋太祖的死,《宋史·太祖本纪》上只有一段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但根据宋代僧人文莹的笔记野史《续湘山野录》记载,赵匡胤很可能是被弟弟赵光义害死的。自宋代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探究过这个问题,即宋太祖究竟是怎么死的。一种意见是,宋太宗“弑兄夺位”,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赵光义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所以他确有弑兄之嫌。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宋太祖死时,赵光义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赵匡胤死后,“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说明赵光义继位是合法的。

杜太后就是赵匡胤的母亲杜氏。杜太后早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就病逝了,老太太是否留下让赵光义接班的遗命呢?《宋史·后妃传》是这样记载的: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老太太得了重病,眼看不行了,就叫来赵匡胤和赵普接受遗命。老太太问赵匡胤说:“你知道你是怎么得到天下的吗?”赵匡胤当时心情悲痛,呜咽不能对。老太太再三追问,赵匡胤才说:“儿臣所以能得到天下,都是祖上和您行善积福的缘故。”老太太摇摇头,说:“不对,是因为周世宗让他年幼的儿子接班的缘故(周世宗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的时候才7岁)。如果周世宗让一个成年人接班,天下怎么能到了你手里呢?”老太太接着说:“你百年之后,应该将皇位传给你弟弟。能立一个成年人为帝,这是社稷之福。”赵匡胤一边磕头,一边哭着说:“儿臣听从您的教诲。”

接着,老太太又对赵普说:“你把今天的话都一一记下来,不可违背。”老太太还让赵普在病床前写下誓约,并在末尾签上赵普的名字。随后,老太太命人将这份誓约藏在金柜里,让谨慎守密的人负责保管。这就是历史上“金匮之盟”的由来。

按照这个记载,赵匡胤的母亲是有遗命的,就是要让赵光义接班。如果真的存在“金匮之盟”,仍然不能排除赵光义“弑兄”的嫌疑,谁不想早一天当皇帝呢?况且,后世一直对这个“金匮之盟”心存质疑,认为这是赵光义和赵普合谋伪造的。因为赵匡胤一死,也就意味着死无对证,宋太宗和赵普合谋伪造誓约是极有可能的。

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各种说法都有,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成为一桩千古疑案。这个问题不作重点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戏曲《贺后骂殿》的人物和情节。

戏曲《贺后骂殿》的主角是贺后,那么贺后是谁呢?贺后指的是赵匡胤的皇后贺氏。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贺皇后是开封人,她是右千牛卫率府贺景思的长女。贺景思是一名军人,他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同事,关系比较好,所以贺景思将长女贺氏嫁给了赵匡胤,时间是后晋开运(公元944年)初年。

到了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赵匡胤在后周担任定国军节度使,贺氏被封为会稽郡夫人。贺氏生有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秦国公主和晋国公主,三个儿子分别是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赵德秀和赵德林早夭,只有赵德昭长大成人。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贺氏病逝,年仅30岁。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追封贺氏为皇后。

所以,贺氏在赵匡胤还没有当皇帝以前就去世了,而戏曲《贺后骂殿》的故事发生在赵匡胤死后,这时距贺氏去世已经快20年了,怎么可能呢?显然,戏曲《贺后骂殿》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

赵德昭在赵匡胤活着的时候没有封王,只担任过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因为他年纪太小,不能独当一面。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赵德昭改任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任侍中,并封为武功郡王。也就是说,赵德昭在赵匡胤死后才被封王。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二月,赵德昭娶了太子太傅王溥的女儿为妻。这年冬天,赵德昭加任检校太尉。

从以上记载来看,宋太宗对他的这个侄子还是不错的。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一举消灭了北方割据政权北汉,于六月又亲征被契丹人占领的幽州,想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德昭也参加了这次北伐。

宋朝大军经过与北汉军的苦战,已经显得十分疲惫,而且粮草也出现了危机。拿下北汉之后,各路将士们都等着宋太宗给予赏赐。宋太宗想一鼓作气拿下幽州,将士们疲惫不堪,所以对北伐幽州心存抵触情绪。宋太宗带着士气不高的大军一路向北,一开始,还打了一些胜仗,但不久却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大战中被契丹兵击败。兵败如山倒,宋军纷纷溃逃,各自保命,谁还顾得上皇帝?等局势稍微安定一点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宋太宗已不知去向。一时间,宋军上下人心惶惶,都说皇帝“失踪”了,更多的人都认为宋太宗很可能在乱军中遇难了。于是,有人提议,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而武功郡王赵德昭是太祖的儿子,现在正在军中,应该赶紧立他为帝,以安军心,不让契丹人有可乘之机。

其实宋太宗并没有死,只是被护卫在安全地带。有人将这件事向他作了汇报,宋太宗听了,心里很不高兴。

七月,宋太宗狼狈地回到开封。因为这次北伐惨败,他提不起精神兑现赏赐将士的承诺。宋太宗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因为一码归一码,将士们在消灭北汉战斗中立了大功,理当受到赏赐,而不应该因为幽州惨败就把一切都抹掉了。面对将士们的不满情绪,赵德昭出于好意,上殿劝宋太宗履行承诺。没想到,宋太宗龙颜大怒,对赵德昭说:“等你当皇帝的时候再赏赐,也不算晚吧!”《宋史·宗室传》记载说,赵德昭回到家中就自杀了。《宋史·太宗本纪》中只有一句话:“武功郡王德昭自杀。”时间是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八月,自杀的原因只字未提。

赵德昭死时年仅29岁。关于他的死因,后人对史书的记载一直存在质疑,难道赵德昭真的因为宋太宗的一句话就会自杀吗?很显然,赵德昭自杀,背后肯定还有玄机。一个人只有在绝望的时候或者被逼无奈的时候才可能自杀。所以,不管赵德昭是一时想不开而自杀,还是被逼无奈自杀,或者是被赐死,宋太宗都脱不了干系。

当然,根据史书的记载,赵德昭是“自杀”而死的,并不是撞死在金銮殿的,这一点也可以说明戏曲《贺后骂殿》的故事是虚构的。

贺后骂殿是不可能的,是不是赵匡胤的其他皇后骂过殿呢?

赵匡胤当了皇帝,除了追封第一任妻子贺氏为皇后外,真正被立为皇后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皇后,一个是宋皇后。贺氏死后,赵匡胤娶了后周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的第三个女儿王氏为继室。赵匡胤当了皇帝,王氏被立为皇后。王皇后生过三个子女,但都夭折了。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十二月,王皇后病逝,年仅22岁。所以,王皇后也是不可能骂殿的。

宋皇后是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二月被立为皇后的,当时才17岁。赵匡胤死的时候,宋皇后25岁。按照这个年龄,宋皇后是有可能骂殿的,但宋皇后性格柔顺,遵守礼法,这样的性格怎么会去骂殿呢?正因为宋皇后没有得罪宋太宗,所以她一直活到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才病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