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柴荣大帝亲征幽燕

柴荣大帝亲征幽燕

时间:2022-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办理完王朴的丧事之后,柴荣下令亲征幽燕,战略目标是:收复被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公元959年三月二十九日,柴荣从大梁开拔北上,史称“帝发大梁”。不久,周师孙行友来奏,已经攻克易州,已经擒了契丹刺史,送到柴荣大营。柴荣将其在军市斩首,做出姿态:投降者,一律不杀,胆敢抵抗,格杀勿论。柴荣以此姿态来震慑契丹。而柴荣舍莫州、瀛洲于不顾,分兵北上,给二州造成了巨大军事压力,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周世宗南征之际,契丹、北汉屡屡有异动,并多次派人南下骚扰。柴荣回到京师后,命张永德领兵到北部边界御敌。

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郭崇(郭崇威)进攻并攻克了属于契丹的束城(今河北河间),以此来“回报”契丹的入寇。

夏六月,昭义节度使李筠击北汉,拔其六寨。

同月,都监李谦溥击北汉,破一城。

公元959年,从一月到六月,这是大帝柴荣在世的最后半年。

这半年中,他致力于天下一统,继续推行他的王道理想。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枢密使王朴在帮助帝国制定了礼乐制度之后,有一天到好友李谷家里去聊天,吃酒(他似乎只有这一个能够谈得来的好友),忽然仆倒在地,应该是脑溢血或心肌梗死,卒。柴荣听到消息,手持玉钺击地,多次恸哭,不能自止。柴荣太痛惜这个人了。王朴生性刚强而敏锐,智谋韬略常人无可比拟。他对后周的忠诚,让所有试图蠢蠢欲动的武夫们不敢心存异志。这是赵匡胤在后周一朝最为钦敬并生畏的人物。王朴死时,只有四十五岁。

办理完王朴的丧事之后,柴荣下令亲征幽燕,战略目标是:收复被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

大军先到沧州。诏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捍卫西山路(河北定州西部),以宣徽南院使吴廷祚权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三司使张美代理大内都部署。又命韩通等带领水陆大军为先锋。

公元959年三月二十九日,柴荣从大梁开拔北上,史称“帝发大梁”。

初夏,四月的一天,韩通自沧州来报:已经从沧州修治水道,进入契丹境内,在河北青县南部,修补了损坏的堤防,开挖了三十六个泄洪口,水道已经直接通往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鄚州)。

四月十六日,柴荣到沧州,派遣大将马步军都虞候韩通为陆军司令(陆路都部署),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为水军司令(水路都部署),精甲数万人浩浩荡荡杀往燕云十六州。

老赵水路甚是威风,大帝柴荣乘龙舟,沿流北进,舳舻相连数十里。

这一场试图底定中原的大战顺利得超乎预期和想象。

大军军纪严明,无人敢“剽掠”民众,除了大驾所过之地,其余地方几乎都不知道有大军入境。柴荣从水路刚一到达乾宁军,契丹的刺史就举城投降了。契丹设宁州,州下设乾宁军,俱属于今河北青县,是契丹占据的中原旧地、东南边境的门户。此门一开,滹沱河南岸尽在周师眼前。

四月二十四日,柴荣大军到达独流河口(今天津静海县北),溯流而西。二十六日至益津关(今河北霸州),契丹守将未作抵抗,献城而降。

从益津关往西,水路渐渐狭隘,大船不能过,柴荣于是舍船登陆,步骑并进。到了黄昏,柴荣御驾在野外宿营,而侍卫亲兵不到一旅五百人。跟从的官员都有惊恐之色。契丹骑兵正在四野成群结队地出没,他们侦知周师也在附近,所以没有敢于靠近柴荣御驾。事实上,赵匡胤的主力部队,在柴荣御驾几十里外,如果契丹迅速集结来侵,柴荣危矣——但他们没有来!

柴荣的胆识固然令人不得不服,但也实属冒险。

四月二十八日,赵匡胤率众先到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契丹守将早已闻听赵匡胤大名,没敢抵抗,献城来降。

柴荣进入瓦桥关,随后,他得到了那个熟皮口袋,熟皮口袋内有一块木板,上面有“点检作天子”五个汉字。此事是“赵匡胤时代”第一疑案,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此事容当后表,且说“柴荣征契丹”。

不久,周师孙行友来奏,已经攻克易州(今河北易县),已经擒了契丹刺史,送到柴荣大营。柴荣将其在军市斩首,做出姿态:投降者,一律不杀,胆敢抵抗,格杀勿论。柴荣以此姿态来震慑契丹。

益津关、瓦桥关,已经在莫州、瀛洲之北,而周师大兵正在分头来伐,等于对莫、瀛二州形成了夹击之势。而易州在诸州之西,本来是遥为声援的军事要塞,现在也失去了依托,二州已成瓮中之物。到了五月初,契丹莫州刺史献城来降,瀛州刺史献城来降。于是关南之地全部平定。

此一役等于将原来的葫芦河防线向北推进到滹沱河、涞水一线。而柴荣舍莫州、瀛洲于不顾,分兵北上,给二州造成了巨大军事压力,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