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实践与思考

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实践与思考清水县委组织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实践与思考_选人用人科学化研究

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实践与思考

清水县委组织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按照讲话要求,我们组织部门只有着眼选好干部、配强班子这一根本任务,以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强干部培养锻炼、选准用好干部、强化监督管理,才能更好地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更好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更好地为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实践与创新

近年来,清水县紧紧围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这一根本目标,在创新干部培养方式上下功夫,在健全干部选任机制上求突破,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上见实效,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良好评价。

1.创新理念,坚持在艰苦一线工作中识别干部。在采取党校集中培训、组织集体学习、座谈研讨交流、考察观摩学习以及宣传兴学、领导带学、以考促学等多种常规措施强化干部培养锻炼的同时,立足清水文化底蕴丰厚,但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愿望迫切的县情实际,总结提炼出以“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为核心的“清水精神”,把其作为培养干部、考验干部、识别干部的宝贵财富,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化、拓展内涵,教育各级党员干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头弘扬“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发展意识,带头身体力行“领导在一线指导、干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政策在一线兑现、经验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的“六个一线”工作法和工作重心向基层基础工作倾斜、向热点难点问题倾斜、向重点项目和中心工作倾斜、向督促检查落实倾斜的“四个倾斜”的工作作风。县委坚持在干部主动响应科学发展的号召中,在积极投身艰苦一线的工作中,在奋力推促工作开展的实践中培养、了解、考察干部,保证选准干部、配强班子。

2.创新机制,坚持在改进选任方式中选准干部。在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严把干部选任资格条件、推荐提名、组织考察、酝酿沟通、讨论决定等关口的基础上,紧扣干部动议、提名、考察、酝酿、决定五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实践,改革选人用人方式,制定《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暂行办法》、《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差额选任科级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和评议暂行办法》等四项配套制度。按照干部调整动议五动五不动、三提三不提原则,采取分类提名推荐方式,实行全程记实、任前考廉等制度,全面推行差额选任领导干部工作,建立了动议有规、全程差额、民主择优的干部选任新机制,保证选准用好干部。同时,把竞争性干部选拔作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有效形式,制定实施《乡镇、县直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细则》和《县直机关工作人员遴选办法》等制度,使一批优秀人才通过公平竞争脱颖而出,走上了合适的领导岗位,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创新措施,坚持在加强任后监督中用好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和中央《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充分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联合监督作用,强化对干部任后的日常约束管理。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后跟踪回访考察制度,采取实际查看、个别谈话等形式,对调整或提任满6个月的科级领导班子运行情况以及科级干部履职情况进行任后全面考察,通过比对民意反映、作用发挥、团结配合、廉政勤政等情况,与干部任用决定相互印证,进一步加强监督,保证选出来的干部用得好。

二、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探索与思考

通过坚持规定、创新方式、强化措施,清水县在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为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班子和干部保证。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强实践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对如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做了一些深入思考。

1.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前提是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有效培养锻炼。着力加强各级干部培养锻炼是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推动经济社会快速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的具体体现。一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培养锻炼导向。基层一线是锤炼干部的熔炉、是干部成长的摇篮。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因此,要紧紧围绕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坚持把重视基层、崇尚实干作为选拔培养干部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一线,把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基层,积极探索建立从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培养选拔干部的途径和方法。通过采取科级后备干部到后进村或贫困村挂职锻炼、增长本领,优秀年轻干部到城市改造、交通道路建设等急难险重岗位锤炼提高、砥砺意志,专业技术干部到农业产业化建设、灾后重建等一线强化实践、积累经验等崇尚实干的工作措施,切实培养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工作的民本意识,培养干部扶危解难、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培养干部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促使表现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干部脱颖而出,纳入组织视野。二要坚持互补提升的培养锻炼路子。要区别不同行业、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干部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一般学历层次较高,悟性强、有活力,但工作经历单一、视野不宽,工作范围、思维有局限;乡镇干部对宏观情况了解不够,统揽全局、宏观决策能力欠缺,工作缺乏规范性;机关干部对基层缺乏了解,对经济工作熟悉不够,遇到具体矛盾和复杂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多。针对以上问题,要在抓好党校中青年干部、三方面干部、后备干部等培训班次培训的同时,探索建立“党校学理论、外出开眼界、挂职学经验”的互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子。通过双向交流挂职、外出学习考察,让年轻干部协助或分工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参与宏观协调、统筹决策,进行领导角色体验,不断扬长补短,开阔思路,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三要建立渐次提高的培养锻炼机制。培养一批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后备干部队伍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根本保证。为此,要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探索建立单位推荐、组织考察、统一考试、集中培训和实践锻炼的“五段式”科级后备干部渐次提高培养制度,切实解决后备干部成长缓慢的问题,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奠定基础。单位推荐就是各单位根据干部队伍中近期岗位需求实际,经专题研究,向组织推荐后备干部初步人选。组织考察就是县委派出考察组深入到各单位,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形式,全面了解推荐人选的有关情况,通过考察了解,研究确定后备干部人选。统一考试就是对确定的后备干部人选,组织统一考试,了解后备干部的综合业务能力、组织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观察能力,初步形成对后备干部的综合评价。集中培训就是举办后备干部专题培训班,根据组织考察、统一考试环节了解到的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不同情况,因人而异组织进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或研讨交流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实践锻炼就是按照“搭建平台,早压担子,力促成才”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把科级后备干部安排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一线,交任务、压担子,进一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锻炼提高。通过“五段式”推荐、培养干部,能够有效提高后备干部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协调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后备干部快速成长搭建平台,保证了班子后备人选准确到位。

2.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关键是加强对体制机制的大胆探索创新。干部选拔使用,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关键。选好用好干部,要在严格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前提下,针对当前干部选任工作中存在的“提名难、甄别难、信服难、认知难”的问题,大胆创新制度,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构建科学民主的干部选任机制。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任提名制度,着力破解“提名难”的问题。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建立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能有效解决由谁提名、如何提名、提名责任如何追究的问题,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基础条件。因此,要加大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环节的改革力度,制定出台《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办法》,区分不同职位,实行提拔乡镇党政正职、县委和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职位人选由县委全委会推荐提名;提拔除乡镇党政正职和县委、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职位之外的科级干部从后备干部中推荐提名;平级调整交流职位人选由县委组织部集体研究提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岗位,根据公选成绩竞争提名等分类提名方式,根据不同形式的提名实行不同的操作办法和工作步骤,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制度保证。同时,本着“谁提名、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干部推荐提名署名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明确提名责任主体和追究情形,实行权责捆绑、失察问责,促进隐性权力显性化和显性权力规范化,保证干部提名准确到位。二要建立优中选强的干部考察比选机制,着力破解“甄别难”的问题。干部考察是识别干部的关键,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重要环节。考察失真会导致识人不准,识人不准会产生用人失误。因此,要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换届考察、任职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加强日常考核和延伸调查了解干部一贯表现的同时,积极推行干部差额考察制度,对每一岗位的两名考察人选能力素质、工作业绩、民意反映、适岗程度、性格气质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做到“五看五比”,即看测评结果,比干部的群众基础;看社会反映,比干部的政治素质;看工作成效,比干部的工作实绩;看基础素质,比干部的发展潜力;看个性特长,比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客观公正对考察对象做出评判和对比鉴别,保证识别干部全面准确。三要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竞争选拔机制,着力破解“信服难”的问题。干部选任工作社会关注度高,选任的干部要使群众信服,除了干部自身因素外,引入竞争机制是克服干部选任方式单一,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有效举措。要以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轮岗交流、逐级遴选等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构建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四要建立及时准确的社会舆情搜集制度,着力破解“认知难”的问题。干部使用除组织考察了解外,社会舆情反映是帮助组织认知干部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要坚持推荐职位公告、干部考察预告、新提任干部任前公示等制度,在每一环节工作开展之前,及时公开干部有关情况和组织使用意向,让群众第一时间参与评价干部,在推荐、考察等环节,根据群众反映,重点了解有关情况,保证选准用好干部。

3.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保证是加强对关键环节的超前监督管理。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干部培养使用,更离不开监督管理。只有在培养中加强管理,在使用中强化监督,才能确保干部选拔任用质量,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提供有效保证。一要着眼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管理机制。要按照“用实绩考核干部,凭政绩使用干部”的思路,建立方式方法、评价标准、结果运用全程一体的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把班子运行考核与干部实绩考核结合起来,用绩效考核和民主测评两把“尺子”量干部、评班子,既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等显绩,又考核民生、环保、党建、信访、统战等打基础、管长远的潜绩。依据考核结果,对综合排名后三位的班子进行重点管理、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对排名最后一位的班子主要领导进行降职使用、班子其他成员不评优、不提拔、不重用,待次年根据考核结果,做出恢复职务或免职的决定,从根本上防止民意失真、用人失察的问题。同时,要整合纪委、考核办、督查室等部门力量,从定性表现和定量标准两方面入手,通过组织核查、目标督查、日常检查、受理举报等方式,认真界定不胜任现职和慵懒行为,加大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和慵懒干部的跟踪评价和处理力度。根据跟踪管理查核,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分轮岗、改非、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处理,对慵懒行为,分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整岗位、免去现职、降职使用等方式进行处理,坚决防止干部重配轻管、考核与使用脱节的现象。二要着眼关键环节重点岗位管理,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干部监督机制。要按照预防在先、前移关口的思路,坚持任前干部调整方案报市委组织部审核、任中邀请市委组织部派员列席县委常委会、任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上级组织部门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按照“一岗一表、一事一记,逐级把关、及时纠偏”的刚性要求,建立全程记实制度,对所有新提任干部选任情况、征求意见情况和有关重要情况,填写全程记实表,逐一记录本环节程序执行情况和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并由主管干部领导审查把关,保证干部任用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工作及时到位,进一步强化组织部门自身监督;建立试用期满考核和分管县级领导定向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跟踪掌握干部履职情况,发挥定向监督问效作用;坚持“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每年对县委常委会选拔任用干部情况和新提任、新调整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议,发挥定期评议监督的作用;建立畅通的干部信息渠道,通过媒体、网络、短信、视频等现代信息传播途径,及时发布有关干部工作动态信息、政策法规以及违规行为查处等方面内容,使干部群众了解、知情,进一步提高对干部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着眼重点岗位、重点干部、重要领域,建立组织定期考察了解制度、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承诺制度、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督促领导干部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积极受理群众举报和反映,加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信息沟通,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举报监督,确保关键岗位干部正确履行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