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是观察?

什么是观察?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是观察国外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次科学讨论会进行过程中,突然从外面冲进来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拿着手枪,他们在会场中追逐着,争夺手枪。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如对“花”的色、香、形的综合反映等。因此可以说,目的乃是观察区别于一般感知的重要特点之一。试想,一个五官失灵、七窍不通的人,还有什么观察力可言呢?因为不是任何感知都可以称为观察的。

什么是观察

国外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次科学讨论会进行过程中,突然从外面冲进来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拿着手枪,他们在会场中追逐着,争夺手枪。突然手枪“砰”地一声响,然后二人又一起冲出门去。事情发生的时间,只有20秒钟。接着,会议主席请所有与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的经过。结果交上去的40篇报告中,只有l篇在主要事实上错误少于20%;14篇有20篇40%的错误;25篇则有40%以上的错误。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半数以上的报告中,有10%或更多的细节是臆造的。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就是由于他们所进行的是一般感知活动,而没有进行观察,没有动用自己的观察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观察呢?它与一般的感知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硬度等。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如对“花”的色、香、形的综合反映等。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和知觉是很难分开的,如颜色总是某种物体的颜色,声音总是某种东西发出的声音等等,所以心理学家常常把二者合称为感知。感知是认识的基础,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

我们在运用感知来认识外界事物的时候,有时是无目的的。如,冬天出门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空气的寒冷;春天走进花园,自然而然地嗅到花香;走到大街上看到车水马龙等等。这都是没有目的的感知。而更多的情况是有目的地去感知。如,听老师的讲解,欣赏世界名画,观看世界杯足球赛……这种有目的的感知我们称之为观察。一个人在进行感知活动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那只能算作是一般的感知,不能称为观察;只有当那种感知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时,它才能算是观察。因此可以说,目的乃是观察区别于一般感知的重要特点之一。而观察能力水平的高低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察力,即观察力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认识能力。

观察力跟感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脱离感知就无所谓观察力。试想,一个五官失灵、七窍不通的人,还有什么观察力可言呢?不仅如此,即使一个人拥有健全的五官,但他闭目塞听,其观察力也不可能获得发展。

第二,虽然观察力是在感知活动中形成的,观察也是在感知活动中进行的,但是我们不能把观察力就归结为感知。因为不是任何感知都可以称为观察的。例如,一般人去看电影,就很难说他是在进行观察;而一个电影评论家为了评论的目的去看某部电影,那就可以称之为观察了。由此可见,观察力是不能和感知混同的。我们说,观察力是在感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固的认识能力,而不是感知过程本身,正是出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