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二战时期的莱茵河战役

二战时期的莱茵河战役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艾森豪威尔决定,策划一次全线出击的大规模战役,给德军以致命打击,此次战役就是“二战”史上著名的莱茵河战役。德军决定与苏军在莱茵河背水一战。∧盟军士兵正在通过莱茵河上的浮桥 “市场花园”计划结束后,盟军完全控制了莱茵河西岸。∧参与“市场花园”行动的C-47运输机 “市场花园”行动是指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发动的一次作战。蒙哥马利指挥的第21集团军群率先杀到莱茵河畔,把希特勒的齐格菲防线甩到身后。

强渡莱茵河

时间:1943年1月25日至3月25日

地点:德国莱茵河流域和德国鲁尔区

结果:盟军获胜,德国B集团军群全军覆没

指挥官和领导人

盟军:伯纳德·蒙哥马利

   奥马尔·布雷德利

德国:瓦尔特·莫德尔

实力对比

盟军:总兵力约30万人

德国:总兵力 43万人

希特勒曾经说过:“有两个‘桥头堡’决定了我们德国的命运,一个在诺曼底,而另一个在雷马根!”的确如此,正是雷马根那座被无数人遗忘的,以德国著名将军鲁登道夫命名的大桥(即雷马根大桥)给茫然无助的盟军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

最后的屏障——“西部壁垒”

莱茵河是欧洲的第一大河,更是德国具有象征意义的界河,可以说是保护德国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莱茵河沿岸的地区是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也是德国的根基所在。盟军只有跨越莱茵河,占领鲁尔工业区,才能从西面对柏林实施进攻,彻底捣毁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巢穴。因此,莱茵河无论对德军还是盟军都是至关重要的。

盟军要想跨越莱茵河,就必须首先突破齐格菲防线。齐格菲防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军为了防御苏联进攻,在德国西部边境地区沿莱茵河西岸构筑的一道防御工事,以德国13世纪初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勇猛善战的英雄名字齐格菲命名,意为坚不可摧,被德国人称为齐格菲防线,又称“西部壁垒”。齐格菲防线自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起,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一直延伸至瑞士的巴塞尔地域,全长630千米,正对面与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相对峙。整个齐格菲防线沿正面分成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防区,共构筑有各类防御工事1.4万个,配备有火炮、装甲机枪、指挥所、隐蔽部和弹药库等。防线内还设有完善的道路网,便于部队实施机动。

阿登战役后,德军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盟军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德军在莱茵河西岸仍有85个师的兵力,希特勒正意图借此兵力,凭借“西部壁垒”的莱茵河防线与盟军展开一场大激战,从而扭转德军的不利局势。于是,艾森豪威尔决定,策划一次全线出击的大规模战役,给德军以致命打击,此次战役就是“二战”史上著名的莱茵河战役。为了实施这次战役,英美盟军共集结了90个师的兵力,其中有25个装甲师、6000辆坦克和5个空降师,由艾森豪威尔任盟军总指挥。盟军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先歼灭莱茵河以西的德军,而后强渡莱茵河攻占鲁尔区,再向易北河推进与苏军会师。

此时,在“西部壁垒”镇守的德军将领是伦德施泰特元帅,共有兵力59个师,其中装甲师8个,坦克1000辆。德军仅以现有的兵力防守一条长达长630千米的防线,显然是力不从心的。然而,希特勒却对伦德施泰特下了必须死守莱茵河西岸的命令,为此,伦德施泰特只好在“西部壁垒”做了紧急部署,在北部由斯图登特指挥的H集团军群的9个师防守,在中部由莫德尔指挥的B集团军群的28个师防守,南部由布拉斯科维茨指挥的G集团军群15个师防守。德军决定与苏军在莱茵河背水一战。

∧盟军士兵正在通过莱茵河上的浮桥
“市场花园”计划结束后,盟军完全控制了莱茵河西岸。时间进入1945年,跨过莱茵河夺取德国鲁尔区迫在眉睫,因此渡河行动随即展开。在德军坚固的防线前面,盟军伤亡惨重。照片上,前方的盟军士兵已经被德国机枪打死,后面的战友冒着弹雨跑去抢夺同伴的尸体。

∧参与“市场花园”行动的C-47运输机
“市场花园”行动是指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发动的一次作战。此作战的战术主旨是借由史上规模最大的空降部队奇袭,配合地面装甲部队快速移动的协同作战,夺取荷兰境内主要河川上仍由德军控制的一系列桥梁。

突破壁垒

1944年9月,英美盟军曾经制订过一个“市场花园”计划,试图突破齐格菲防线,但因德军防御坚固未能实现。1945年1月中旬,苏联红军在德国东部发动东普鲁士战役,向德国境内迅速推进,迫使德军统帅部将西线战场的大量兵力调往东线战场,从而使齐格菲防线的防御力量减弱,这为英美联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创造了大好的条件。于是,英美盟军在阿登战役胜利后,再次向德军的齐格菲防线进发。

在北部地区,德军防御薄弱的地域,由蒙哥马利率领第21集团军群(包括加拿大第1集团军和美第9集团军)在这里实施主要突击。盟军按计划以加拿大第1集团军渡过马斯河向南推进,美第9集团军渡过鲁尔河向北推进,向德国莱茵河城市韦塞尔发动向心进攻,南北夹击德H集团军群,突破齐格菲防线北段,消灭莱茵河西岸的德军,伺机夺取横跨莱茵河的桥梁,为进击德国心脏扫清障碍。加拿大第1集团军的作战代号是“真实”,美第9集团军的进攻代号为“手榴弹”。

2月8日,加第1集团军首先发起进攻。2月13日,加军楔入德军主要防御地带并攻占克莱沃,尔后继续向东南方向缓慢推进,2月17日,在戈赫一带受阻。美第9集团军原定于2月10日发起进攻,但因德军炸毁鲁尔河大坝,致使战场被淹,故而延期实施。2月23日,鲁尔河水位降低,美第9集团军立即转入进攻,强渡鲁尔河,至2月26日,已在鲁尔河东岸夺占1个大的登陆场。当日,加第1集团军恢复进攻,向克桑滕实施突击。美军与加军实施两面夹攻,德H集团军群受到合围的威胁,未做认真抵抗就仓促从莱茵河西岸撤退。3月9日夜间,德军炸毁各渡口,集团军大部分兵力撤过莱茵河,但仍有5.3万名德军士兵陷入盟军的夹击中,成为阶下囚。

蒙哥马利指挥的第21集团军群率先杀到莱茵河畔,把希特勒的齐格菲防线甩到身后。但德军把蒙哥马利面对的所有横跨莱茵河的桥梁都炸毁了。望着这条自拿破仑以来就没有敌军渡过的欧洲大河,办事谨慎的蒙哥马利止步了,拒绝了美第9集团军司令辛普森要求立即渡河的请求,决定等到一切都准备好再强渡莱茵河。

在蒙哥马利发动“真实”和“手榴弹”进攻后,在中部地区,布雷德利立刻让自己的参谋长制订了代号为“伐木者”的进攻计划,准备以霍奇斯将军指挥的第1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第3集团军在摩泽尔以北发动攻势,进抵莱茵河,伺机夺占横跨莱茵河的大桥。

3月3日,霍奇斯指挥美第1集团军发起进攻。此时,其左翼的美第7军为掩护美第9集团军的右翼,已在2月23日发起进攻,直指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中部地区的德军防御即将崩溃,霍奇斯的3个集团军一齐冲向莱茵河。再往南,巴顿将军指挥的第3集团军正蓄势待发,准备向特里尔、科布伦茨方向进攻,配合德弗斯将军指挥的第6集团军群,突破南段的齐格菲防线。巴顿指挥美第3集团军沿摩泽尔河河谷向科布伦茨方向发动进攻。很快便到达科布伦茨。之后锋芒一转,顺着莱茵河左岸,南下冲向美因茨,杀到德G集团军群背后,给德G集团军群致命一击,德军纷纷逃跑,齐格菲防线南段土崩瓦解。德军迅速撤往莱茵河东岸,临行前,炸毁了在科隆的霍亨索伦大桥。巴顿的这一击,为布雷德利提供了右翼掩护,还使德军阵脚大乱,为偷渡莱茵河创造了条件。

在南部地区,3月15日,由德弗斯率领第6集团军群(包括美第7集团军和法第1集团军)从齐格菲防线南面发起进攻,第12集团军群一部从北面出击,两路盟军迅速推进,夹击萨尔盆地德军。3月25日,盟军歼灭萨尔盆地德军,3月26日,进抵莱茵河西岸,夺取了奥彭海姆登陆场。

至此,盟军便完全控制了莱茵河西岸。在莱茵河西岸的作战中,盟军共歼灭德军约20个师,33.5万人。

跨越天堑

德军在完全撤退至莱茵河东岸后,希特勒便下达了炸毁莱茵河上所有桥梁的命令。面对波涛汹涌的莱茵河,盟军将士正一筹莫展,不知该怎么办时,指挥第12集团军群的布雷德利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美第l集团军第3军第9装甲师夺取了雷马根大桥。

在强渡莱茵河的计划中,盟军参谋人员制订了各种各样突进莱茵河、抢夺大桥的计划,却都没有把雷马根大桥作为进攻的目标,因为这座大桥没有军事价值。大桥以西的路况不好,大桥以东则是一个高达180米的峭壁挡道,尔后是长达18千米的山路,易守难攻,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然而正是这样一座不被盟军看好的雷马根大桥却给一筹莫展的盟军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3月7日,美第9装甲师正在向雷马根大桥接近。上午10时30分,一架美军轻型侦察机飞临雷马根,飞行员惊奇地发现,一座大桥巍然屹立在莱茵河上。第9装甲师师长伦纳德得到消息后,立刻下令最前面的B团全速向雷马根大桥前进。驻守在雷马根大桥的德军接到消息后,下达了炸毁大桥的命令,然而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上级分配的炸药数量不够,德军未能将这座至关重要的大桥炸毁。爆炸声过后,清醒过来的美国人毫不犹豫地冲过大桥,占领了桥头堡。盟军通过这座唯一的大桥迅速向莱茵河东岸投入了5个师的兵力,在河对岸建立起一个宽40千米、纵深15千米的登陆场,齐格菲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缺口。当艾森豪威尔将军听到美军夺取雷马根大桥的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希特勒听到雷马根大桥失手后,暴跳如雷。立刻撤了老元帅伦德施泰特的职,任命凯塞林元帅为西线德军总司令,并枪毙了在炸桥中失职的多名军官,接着严令莫德尔元帅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大桥。此后,德军不停地出动飞机和坦克轮番炸毁雷马根大桥,但都未能如愿。相反,美军的登陆场却在一天天扩大,已经接近了通往法兰克福的高速公路,愤怒的希特勒见此情景,于是命令德军发射V-2火箭炸毁大桥,但是还是失败了,盟军沿整个莱茵河的大规模进攻已经无法阻止了。

不过经过几次爆炸,已给大桥造成了致命的伤害。3月17日下午3时,雷马根大桥突然断裂,为美军立下汗马功劳的大桥,终于被滚滚的莱茵河水吞没。但此时,美军已有4个师到达莱茵河对岸,并在莱茵河上建好了7座浮桥。美军的雷马根桥头堡已成为指向德国心脏的利剑。布雷德利没有指挥美军立刻从桥头堡出击。他还在等待蒙哥马利从韦塞尔渡河。

同时,布雷德利也希望巴顿能够早日渡河,再次保护第12集团军群的右翼。巴顿率领美第3集团军快速向前推进,3月22日,抵达莱茵河畔。为了不错失良机,在没有空中掩护和地面支援的情况下,巴顿下达命令立即渡河。晚上11时,美第3集团军所属第5师两个营开始渡河。

∧美军占领雷马根大桥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3月11日,盟军在占领雷马根大桥之后,迅速清除大桥上德军遗留的碉堡和障碍物,从照片上可以看到,矗立在桥头的德军碉堡异常高大。占领雷马根大桥对盟军来说有些意外,正是这种意外让盟军在德国人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

强渡莱茵河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英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最终将渡河日定于3月24日凌晨。蒙哥马利准备以辛普森将军指挥的美第9集团军和登普西将军指挥的英第2集团军分别从韦塞尔南北两侧强渡莱茵河。为了保证渡河成功,蒙哥马利还要求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的2个师在韦塞尔附近实施空降。渡河前,他在西岸储备了大批弹药、燃料和其他作战物资,集结了25个师,准备突破长达42千米的河防。

按常规,在地面发动攻击以前必先使用空降部队,蒙哥马利却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夜色的掩护,先使用两栖坦克支持步兵发动突击,而在拂晓之后出动空降部队。3月23日晚10时半,1000多门大炮向对岸轰击,200多架轰炸机向对岸轮番投掷了1000吨炸弹,然后4个师开始强渡莱茵河。3月24日拂晓,规模空前的空降作战行动开始了。只见绿色信号灯不停闪亮,近百名伞兵按照指示陆续降落,占领了威塞尔附近的重要据点,并迅速集合开始地面突击,到下午l时,空降行动胜利结束,全程历时3小时14分钟。德军防线在异乎寻常的攻击下迅速崩溃,盟军从这里开始向德国本土挺进。

合围鲁尔

由于布雷德利先蒙哥马利渡河,于是,艾森豪威尔就改变了原先的作战计划。3月24日,蒙哥马利渡河后,就率领其第21集团军群,沿杜伊斯堡以北绕过鲁尔工业区的北部,向德国北部平原进发。与此同时,布雷德利率领第12军群,沿美因茨和法兰克福地区的东南方到卡塞尔一线向鲁尔区推进。4月1日,两个集团军群在利普施塔特合拢,而后两军对鲁尔区形成一个巨大的两面合围之势,把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南边的G集团军群合围其中。莫德尔率领德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突围,但在盟军强硬的攻势下,都以失败告终。而此时,莫德尔却收到希特勒的命令,要其据守鲁尔工业区,不许撤退。殊不知,莫德尔已是自身难保。

4月6日,两个集团军群一起向哈根方向发起进攻,至4月14日,将鲁尔工业区一分为二,德军大势已去。莫德尔的参谋长劝说莫德尔投降,莫德尔拒绝了这一建议,但为了不让部下毫无意义地牺牲,为了不让鲁尔工业区惨遭摧毁,他做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决定:下令解散B集团军群。随后,莫德尔开着他的“奔驰”牌指挥车离去。据说其在一片密林中服毒自杀,但没有人发现他的尸体。第二天,鲁尔区的战斗全部停止,37万名德军官兵投降。

逼近柏林

1945年4月,当西面的盟军占领莱茵河沿岸地区时。东面的苏联红军也已经逼近柏林。4月25日,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会师,德国被切成两半。

莱茵河战役是盟军为了攻入德国境内,直捣柏林,进而完全消灭德国法西斯而进行的一次战役。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军和盟军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歼灭战。这次战役使德军损失惨重,西线完全溃败,希特勒妄想统治世界的野心也彻底破灭,连最后的屏障,波涛汹涌的莱茵河也无法再保护德国的心脏,盟军跨过莱茵河,拉开了德国法西斯最后走向覆灭的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