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慈禧为什么被称为最铁血的皇后

慈禧为什么被称为最铁血的皇后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慈禧为什么被称为最铁血的皇后慈禧为什么被称为最铁血的皇后?慈禧一生的经历堪称大清王朝的“铁血女人”。奕訢被封为议政王。战争之初,慈禧以战事不利为由,把责任全部推给以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并将他们全部革职,史称“甲申易枢”。在训政结束后,朝政实际上仍然把持在慈禧手里,光绪帝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慈禧大力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并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

慈禧为什么被称为最铁血的皇后

慈禧为什么被称为最铁血的皇后?

慈禧太后的事迹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慈禧一生的经历堪称大清王朝的“铁血女人”。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乳名兰儿。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公元1835年11月29日),卒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公元1908年11月15日),又有“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等称呼。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光绪帝的养母。

慈禧是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其家庭属叶赫部。慈禧自幼博学多才,能书善画。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公元1856年3月,慈禧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因此晋封为懿妃。后来又被晋封为懿贵妃。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使他心力交瘁,因此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咸丰帝便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这就使得慈禧有了接触政治的机会。

公元1860年,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前,慈禧随咸丰帝及皇子载淳逃往热河避难。公元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逝。由于皇子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死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等八人任命为顾命大臣,又把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交给皇后和懿贵妃,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咸丰帝死后,幼子载淳即位,定年号为“祺祥”。懿贵妃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被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独权专政,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对此极为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恭亲王奕訢(咸丰帝的弟弟)发动了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并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从而铲除了顾命八大臣的势力。奕訢被封为议政王。公元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

执政初期,慈禧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并借助列强的支持,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民、回民起义,从而缓解了大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大清王朝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慈禧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与“求富”为方针,发展了一些军用和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军事实力。这在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洋务运动的开展,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工商业也有了初步发展,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然而由于慈禧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之甚少,因此她也作出很多愚昧无知的决定,从而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载淳已满17岁,慈禧不得不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撤帘归政。但是同治帝亲政后仍没有摆脱慈禧的干预。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打算趁此机会让太后离宫以摆脱她的控制。然而由于当时财政拮据,圆明园又毁坏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因此,修缮工作遂被搁置。

公元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载湉即位,改年号为“光绪”,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公元1865年—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入侵并窃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公元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我国伊犁地区。公元1875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并于公元1878年1月收复新疆。公元1881年,中俄双方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了伊犁大部分地区。

公元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亡,卒年45岁,很多人认为是慈禧所害,以实现其一宫独裁的目的。但此种说法只是一种推测,并无确切证据可考。

公元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战争之初,慈禧以战事不利为由,把责任全部推给以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并将他们全部革职,史称“甲申易枢”。从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后来中法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议和”,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从而使法国不胜而胜,清政府不败而败。

公元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开始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政实际上仍然把持在慈禧手里,光绪帝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公元1894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之际,慈禧下令,挪海军经费,修缮颐和园。然而就在同一年,又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帝主战,慈禧也主战。不过,当有人提出暂停颐和园工程,将修缮费用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后来,清军在战场上接连失利。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以尽快结束战争。慈禧大力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并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在金州、大连相继失陷,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却在紫禁城宁寿宫内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后来,中国海陆两个战场均遭失败,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不得不向日本求和,并与日本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此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救亡图存,光绪帝任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由于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因此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慈禧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并拘禁她本人,于是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并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从而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运动彻底扼杀了。

19世纪末,中国北方兴起了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张剿灭,但镇压屡遭失败,义和团发展迅猛并进入北京。慈禧打算剿抚并用,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反对,擅自调兵入京。慈禧一向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念头。但是,慈禧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大员的反对。他们联名上奏,力主剿灭义和团,向列强求和。并且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慈禧的决心开始动摇,她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命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而且分别致国书给俄、英、日、德、美、法等各国元首,请求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然而,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军事进攻。公元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并命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负责与列强进行谈判。公元1901年 9月7日,清政府与11个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至此,中国彻底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公元1904年,日本与沙俄为了争夺中国东北与朝鲜,发起了日俄战争。战场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居然宣布“中立”,从而使中国主权再一次受到铁蹄的践踏。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人们由此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于是纷纷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不得不作出要立宪的姿态,并派出五个大臣出洋考察。公元1906年,慈禧宣布预备立宪。公元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及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的“君上大权”,过渡期更是达9年之长。事实证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慈禧下令立醇亲王载沣之子、年仅3岁的溥仪即位,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终年74岁,死后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自此,慈禧终于走完了她显赫而不光彩的复杂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