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傅清舍生平叛

傅清舍生平叛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傅清摸清情况后向朝廷报告,称珠尔默特策布登并未调动军队,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所告系诬告,目的是想夺取其兄领地。傅清和拉布敦将这一情况报告乾隆帝,准备伺机抓捕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于是,傅清等人不等乾隆帝下达诏令,断然决定对叛军首领采取行动。混战中,傅清三处受伤,无力再战,自刎身亡。傅清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以牺牲自己和少数人的生命,谋诛珠尔默特那木札勒,避免了即将发生的大规模叛乱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傅清舍生平叛

傅清舍生平叛

清(都北京,位于今北京市区)乾隆十二年(1747年),西藏郡王颇罗鼐病故。乾隆帝依照他临终的请求,册封其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继嗣为西藏郡王。当时,傅清为清朝廷驻藏大臣(军政长官),奏请乾隆帝仍让颇罗鼐的长子珠尔默特策布登驻守阿里(位于今西藏阿里地区)。第二年,朝廷改任傅清为固原(治所位于今宁夏区固原县)提督(军事长官)。

乾隆十四年(1749年)冬天,驻藏大臣纪山向朝廷报告,称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告发其兄珠尔默特策布登调集部队将要发动内战。此前,乾隆帝已经察觉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不像其父那样“安静奉法”,认为应对他有所戒备。接到纪山奏报后,乾隆帝判断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可能要借机发动叛乱,决定将驻藏大臣由一员恢复为二员,调令傅清复任驻藏大臣、工部侍郎(朝廷主管百工建造的部门副长官)拉布敦接替纪山为驻藏副大臣,并传令傅清对纪山所奏情况加以核实,同时指令四川总督(军政长官)策楞、提督岳钟琪做好充分准备,以其离西藏邻近,随时奉命率领兵士进藏平叛。

傅清摸清情况后向朝廷报告,称珠尔默特策布登并未调动军队,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所告系诬告,目的是想夺取其兄领地。乾隆帝指令傅清要严密观察其动静,周密研究对策,及时密报朝廷。

十二月,乾隆帝给傅清、纪山下达密令说:“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暴戾不驯,狡诈叵测,留之终为后患。或即酌派策楞、岳钟琪带兵一二千名入藏,乘其不备除之。”当月,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将珠尔默特策布登逼死,并驱逐他的儿子。

乾隆十五年(1750年)春天,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秘密派人去准噶尔[16]串通,阴谋叛乱的迹象更加明显。傅清和拉布敦将这一情况报告乾隆帝,准备伺机抓捕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乾隆帝密示傅清、拉布敦说:“所见甚属冒险,轻率举动,必致酿成大事。”

在此期间,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加快了谋乱的步伐,他下令封闭圹讯(传递官方文书的机构),致使军事文书不能送达。面临这一新态势,傅清与拉布敦等人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手下没有多少军士,一旦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发动叛乱,驻川部队不可能马上就能赶到,这样,不仅他们将要被杀死,更为严重的是朝廷将会失去对西藏的控制。与其这样,不如先下手除掉叛乱之首更为有利。他们知道,杀死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后,他们难免被其部众击杀,但叛乱分子群龙无首,容易平定。于是,傅清等人不等乾隆帝下达诏令,断然决定对叛军首领采取行动。

十月十三日,傅清派人送信给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称乾隆帝下达旨令,请他去驻藏大臣官府议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不知道是圈套,径直前往。傅清要其随行护卫停留在楼外,只许四五个人随同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上楼。

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等人刚上楼,楼梯即被拆下。傅清向内室呼喊,假装传唤官员宣读诏令。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跪下准备听诏。这时,傅清转身跃到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身后,挥刀斩下他的头颅。随其入室的几个人当即跳楼脱逃。

守候在楼外的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护卫兵士闻讯,一齐朝楼房围攻过来。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的部将罗卜藏扎什率领兵众朝楼上开枪放炮,又堆积干柴放火烧楼。驻藏大臣官府卫兵寡不敌众。混战中,傅清三处受伤,无力再战,自刎身亡。拉布敦下楼与叛军拼杀,身负重伤后自杀。官府内的部将、随员、卫兵、家属有一百多人遇难。

七世达赖喇嘛闻讯,当即派人令罗卜藏扎什住手,将驻藏大臣官府内尚未受到伤害的二百余人救往布达拉宫,并发布告示,称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辜负圣恩”,并安抚官民“宜守本分,不可妄动放肆”。罗卜藏扎什畏罪潜逃,不久被捕杀。

乾隆帝听说傅清、拉布敦等人遇难,十分悲痛,称赞傅清、拉布敦“揆几审势,决计定谋,心苦而功大”。他随即下令策楞率领八百名兵士入藏,将叛乱平息。

《清史稿》卷三百十二《傅清传》《、拉布敦传》

《清通鉴》卷一百六清高宗乾隆十四年

卷一百七清高宗乾隆十五年

【简评】

乾隆帝获悉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图谋发动叛乱,优柔寡断,没有及时派兵入藏,是一大失误。傅清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以牺牲自己和少数人的生命,谋诛珠尔默特那木札勒,避免了即将发生的大规模叛乱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他英勇果敢,舍身为国,为封疆大臣尽忠职守树立了典范。

【注释】

[1]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汉北方游牧国家匈奴分裂,南部右奥鞬日逐王比率部南附汉朝,入居五原塞(位于今内蒙古土黙特右旗、乌拉特前旗境内)、云中郡(治所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河郡美稷县(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等地,史称南匈奴。三国时期,南匈奴归属于魏国,分五部散居各郡县。

[2]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匈奴五部大都督刘渊称汉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建国号汉,称帝,次年将都城由左国城(位于今山西省离石市东北)迁至平阳(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

[3]西晋建兴四年(317年)三月,琅琊王司马睿称晋王,改元建武,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司马睿称帝,是为晋元帝。

[4]汉王元年(前206年),沛公刘邦率兵攻入秦朝都城咸阳(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后,退居霸上(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不久,上将军项羽领兵屯驻鸿门(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宴请刘邦,欲将刘邦处死以夺其功。随同刘邦赴宴的谋士张良(后封为留侯)设计将刘邦救回。

[5]西晋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去世。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生来呆痴,不能上朝理政。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贾南风串通楚王司马玮杀死辅政的录尚书事(丞相)杨骏,继而又杀死汝南王司马亮和录尚书事卫瓘。之后,贾皇后假传晋惠帝诏令杀死楚王、废杀太子司马遹。赵王司马伦以废杀太子的罪名杀死贾皇后,废黜晋惠帝,自立为帝。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举兵攻杀赵王,迎晋惠帝复位。齐王当政后,河间王和长沙王司马乂起兵攻杀齐王。接着,河间王和成都王联合起兵攻杀执政的长沙王。东海王司马越举兵攻打遥控朝政的成都王。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攻杀成都王、河间王,毒杀晋惠帝,另立皇太弟司马炽,是为晋怀帝,晋室这一内乱史称“八王之乱”。

[6]西晋建兴五年(317年)三月,琅琊王司马睿称晋王,改元建武,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司马睿称帝,是为晋元帝。

[7]汉汉昌元年(318年),汉帝刘聪去世,相国刘曜称帝,将国号改为赵,迁都长安,史称前赵;第二年十一月,石勒脱离前赵,在襄国称赵王,建国号为赵,史称后赵。

[8]《旧唐书·辛谠传》,记“慆素闻有义而不相面”,原来不认识辛谠。《新唐书·辛谠传》,记“慆素闻其名”。《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六,记辛谠“与杜慆有旧”。

[9]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曾出动东、西两路大军南下攻宋。靖康元年春天,宋朝廷向金国割地求和,金军后撤。

[10]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宋钦宗同意割让河东太原(治所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河北中山(治所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河间(治所位于今河北省河间市)三镇以向金军求和。蒲州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解州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11]元祐太后即宋哲宗(宋徽宗之兄)皇后孟氏,当年失宠被废,后因后宫失火入居民宅。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及众后妃被金军掳至北方,孟废后幸免。张邦昌即位后,迎孟后垂帘听政。宋高宗即位后,尊孟后为元祐太后。

[12]康王赵构即位后将朝廷南迁,后定都临安(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史称南宋。

[13]又称契丹,辽保大五年(1125年),辽国为金军攻灭。

[14]元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令人将宋恭帝赵杀死于吐蕃(位于今西藏自治区)萨伽寺。(据《中国历史大辞典·宋恭帝》)

[15]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后改称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称汗(国王),建都赫图阿拉(位于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北老城),后迁都辽阳(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沈阳(位于今辽宁省沈阳市)。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汗(努尔哈赤第八子)在盛京(即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16]蒙古部落,游牧区位于今伊犁河流域,该部曾一度占领西藏。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朝廷军将准噶尔兵赶出西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