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女侠风范光彩照人

女侠风范光彩照人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女侠风范光彩照人女侠风范光彩照人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六凌晨四点,古老的绍兴城从知府衙门到轩亭口刑场的道路两旁,布满了军警和从杭州调来的新军,为的是防止革命党人劫法场。她认识了隔壁女主人吴芝瑛。她认为学习那些学科只能解除少数人的痛苦。在东京坂赤区举行的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支部的负责人。秋瑾组织敢死队,自任指挥,带领队伍上街游行,以示抗议。

女侠风范光彩照人

女侠风范光彩照人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六月初六凌晨四点,古老的绍兴城从知府衙门到轩亭口刑场的道路两旁,布满了军警和从杭州调来的新军,为的是防止革命党人劫法场。

这时,一位身着白衫,足穿皮靴,拖着沉重脚镣的中年女子,被刽子手押着向刑场走去。她态度从容、镇静。临刑前,监斩官问她:“你还有什么话要说?”这女子昂首挺立,怒目横视,大声答道:“有什么可说!你们可以砍掉我的头颅,却不能砍掉我的革命志向。”说完,含笑就义。

她,就是我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个为国捐躯的伟大女性、革命家秋瑾烈士。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卿,小字玉姑,别号竞雄,老家在浙江山阴(今绍兴市)。祖父和父亲曾在厦门做官,后来就定居在那里。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五月十三日,秋瑾出生在厦门。

当时,在她生活的封建家庭里,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学的,可秋瑾聪明活泼,深得父亲钟爱,7岁便破例和哥哥们在家塾一块儿学习。不几年工夫,便读经书,而且学会了吟诗作对。祖父秋嘉禾在福建厦门、漳州一带任地方官,看到孙女这样长进,常常捋着灰白的长髯叹息:“可惜阿瑾是个女孩;如果是个男儿,将来赶考,是不怕考不中的!”

秋瑾生性豪爽。一次,她对知心的女友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应当救国救民,对社会作出贡献,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怎么可以一辈子扑在柴米油盐的琐事上呢?”

她最爱听妈妈讲历史上那些女英雄的故事。鸦片战争后,看到祖父常常受外国传教士的气,她曾对妈妈说:“红毛鬼如此欺负人,这样下去,中国人要成为他们的奴隶了!”

青年时代起,秋瑾就抱定了解放妇女的宏愿,认为女子应该读书,自重自立,争取自由。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初夏,祖父不满外国传教士的飞扬跋扈,借故辞去官职,带领全家回到山阴。这一年,秋瑾17岁。她常常跟妈妈到外婆家,跟表哥们学习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磨炼,很快就掌握了拳棒刀剑和骑术的要领。

光绪十九年,秋瑾父亲秋寿南调往湖南湘潭任职。这时,她已经19岁了。次年经媒人说合,许配给当地一个大商人的儿子王廷钧。次年结婚来到王家。

王廷钧是个纨绔子弟,这种“琴瑟异趣”的结合,使秋瑾感到非常痛苦。王廷钧花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她那种“锦衣美食”、“幽闭深闺”消磨青春的生活便结束了。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之前,她随丈夫回湖南避难。光绪二十九年春天,战火平息,再度随王廷钧赴京。她认识了隔壁女主人吴芝瑛。第二年正月,她俩正式立誓结为姐妹。她在吴家如饥似渴地阅读反映新思潮、宣传民主革命的新书报。视野不断扩大,胸襟为之开阔。

觉醒了的秋瑾,再也不愿留在终日混迹官场的王廷钧身边,过那种饱食三餐、无所事事的“贵妇人”生活。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三月,秋瑾终于冲破了丈夫的阻拦,筹措费用,将两个孩子寄养到绍兴娘家,同一个日本女友从北京转道天津,在塘沽搭乘德国客轮“独立”号东渡日本求学。

轮船驶近日本的时候,她站立船头,面对着汹涌澎湃的浪涛,仿佛见到了当年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情景,复仇的火焰在她胸中熊熊燃烧,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中间的两联是:

驰驱戎马中原梦,

破碎山河故国羞;

领海无权悲索莫,

磨刀有日快恩仇。

这便是她庄严的复仇宣言

秋瑾留学日本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她曾对自己的女友吴芝瑛等人坦言:我是到日本学习救国救民,特别是学习拯救二亿女同胞的本领的。因此,她一不学医,二不学师范。她认为学习那些学科只能解除少数人的痛苦。那么,秋瑾到底想学什么呢?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结交热血朋友,研习革命理论,调查实际情况,探求救国方法。

秋瑾通过短期的日语训练,考入了青山实践女子学校。课余时间,经常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集会、演讲等活动。

这年秋天,中国留日学生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了“推翻清朝,恢复中华”的秘密反清组织“三合会”。秋瑾得知消息后,专程从东京赶往参加。在入会仪式上,她和其他革命者端起血酒,一饮而尽,表示自己忠于组织,永不叛变。她还被封为这个组织的“白纸扇”(军师)。

这期间,她常以“鉴湖女侠”的署名,在《白话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清廷腐败,鼓吹反清革命。她还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即兴讲演。演说时言词悲切,情感激昂,听者无不动容。

这年冬,长沙起义失败,黄兴等一批革命志士流亡日本。秋瑾不辞辛劳,跑会馆,找学校,为他们寻找安身之所,还用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为难友添置生活用品

光绪三十一年春天,她回国筹集学费。在上海,经陶成章引荐,拜访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后又到浙江绍兴东浦热忱学堂结识了徐锡麟,并参加了光复会。这年六月十五日,秋瑾在母亲帮助下,筹集了一笔经费,再度赴日。经冯自由介绍,她在黄兴寓所参加了同盟会。在东京坂赤区举行的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支部的负责人。

同年十月,清政府勾结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取缔日韩留学生规则》,妄图禁止革命活动,剥夺留学生的一切正当权利,激起中国留学生的强烈抗议。革命党人陈天华蹈海殉国,以死抗争。秋瑾组织敢死队,自任指挥,带领队伍上街游行,以示抗议。在抗议集会上,秋瑾慷慨陈词,热泪纵横。当她讲到有人散布妥协论调时,猛地从靴筒拔出短剑,插在讲台上,用手指着剑说:“如果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当心吃我一刀!”

光绪三十一年底,秋瑾回国。次年春天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月刊),提倡男女平等,传播革命思想。她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推翻清政府的事是不能延缓的,为此而献身的男子,像唐才常、沈荩、史坚如、吴樾等等,真是太多了。而女子则没有听说过有谁为推翻清朝而捐躯的,这是我们妇女的耻辱,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来洗雪这个耻辱。”

这年冬,秋瑾、徐锡麟、王金发等同盟会领导人和会党首领,在上海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在浙江、安徽两省首先发动武装起义。会后,徐锡麟去了安庆。秋瑾便回到浙江绍兴,主持大通学堂校务,并以此为据点,进行秘密的准备工作。

她每天一早便领着学生操练,学习骑马和射击技术,并联络金华、兰溪等地的会党,制订了武装起义的计划,打算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五月在浙江和安徽同时举事。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秋瑾在学堂里组建起了一支武装力量,定名为光复军。

秋瑾为了掩人耳目,有意加强了同绍兴知府贵福的联系,取得了他的支持。有了这块挡箭牌,事情就好办多了。她不仅可以放心大胆地组织军事训练,很多会党首领和革命党人也可以在学堂里进进出出,召开秘密会议。

他们举事的计划最终泄露了。贵福得知秋瑾预谋起事的密报后,立即向省城求援,调来清兵300多人,封锁了大通学堂前门。这时,有的学生主张立即起义,杀死贵福,然后攻占绍兴。秋瑾认为自己力量薄弱,不能硬拼,便命学生从后门撤退。王金发等人力劝秋瑾离开绍兴,到上海暂避。她婉言拒绝,决心为革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她坚定地对战友说:“革命必须流血才能成功。这些年来,不少男同志抛头颅,洒热血,但还没有听说妇女死于革命的。请从我秋瑾开始吧!”

秋瑾被捕后,贵福以为从她的口里可以得到革命党人的名单,便连夜亲自提审。

秋瑾挺立公堂,临难不惧。任凭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她咬紧牙关,坚不吐实,正气凛然地说:“要杀便杀,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

“安徽的乱党徐锡麟和你认识?”

“何止认识!还有过很多交往。”

“那么,除了他以外,你还认识哪些革命党人?”

秋瑾立即针锋相对地说:“你也常到大通来,并赠我‘竞争世界,雄冠全球’的对联,同在大通拍过照相,不也是同党吗?”

贵福一听,吓得张口结舌,只好尴尬地宣布退堂。第二天,卑鄙的敌人要秋瑾在编造的供状上签字画押。她愤然挥笔,用鄙夷的目光扫视催逼她画供的清廷官吏,随即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

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了。然而,她的义侠风范,她的革命精神,她的伟大人格,将与日月齐光。

img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