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为了加快印刷速度,毕昇采用两块铁板轮流排字,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大发明。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

3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

毕昇,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发明活字版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在人类文化史上,印刷术的发明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以前,文化知识都是通过手抄本流传下来的,带来很多不便。由此,产生了雕版印刷术,为书籍印刷开辟了新的途径。

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公元六世纪的隋、唐之际。即在适宜雕刻的枣木(或梨木)板上刻上反写的文字,然后在印板上刷墨、覆纸,用压力印出整版文字。雕版印刷应用了很长时间,我国珍存的宋、元、明版古籍,都是用这种方法印刷出来的。

虽然雕版印刷比手抄本进步了许多,但是由于需要整版雕刻,每个字都需仔细不能出错,否则整版都得废弃。大部头的鸿篇巨著,需要雕刻许多块板子,既费时又费力。据史料记载,公元971年,宋太祖年间,在成都雕版印刷的五千零四十八卷《大藏经》,历时十二年才完成。由此看来,文化的发展对印刷技术提出了新要求。

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看到了雕版印刷的弊端,总结以往的经验,又经过反复实践,才发明了这一印刷新技术。宋朝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毕昇的印刷法主要是采用泥活字。他采用质地细腻的粘土,制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坯模,待坯模稍稍晾干之后,在坯模一端刻上一个厚如铜钱的反字,然后用火焙烧,使之成为能够压印的坚硬泥活字。一般的常用字备有几个或者几十个,生僻之字,可随时制作。做好的字放在木格之中,以便拣用。排版时,就在一块铁板上铺一层用松香、蜡、纸灰合成的粉末,在铁板上放上一个大小符合要求的铁框,然后在铁框里排满泥活宇,再移至火上加温,待活字下的松香、蜡质熔化后,用一块平板将字压平,当温度降低,蜡质凝固之后,泥活字便粘在铁板上,成为活字版。

为了加快印刷速度,毕昇采用两块铁板轮流排字,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版排好后,就在上面刷上墨,再覆上纸,进行印刷。书籍印制完毕之后,再将活字版加温,待松香、蜡质熔化之后,将泥活字抖落。活字从铁板上脱落之后,再按韵排在原来的木格里,以便下次再用。毕昇还采用过木活字,但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均,难以刻字,遇水易变形,和药剂混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废弃不用。

近代活字印刷术和现代活字印刷术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中外人士曾对此表示怀疑,认为火烧胶泥作字,极不合理,活字一定是金属制成的,胶泥不过是模具而已。但这种说法是违背事实的,有史籍记载为证:清道光年间安徽泾县人翟金生确实用自制泥活字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诗集,他按毕昇方法制成十万余个泥活字。此书至今仍完好无损,一切否定泥活字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泥活字曾被沈括收藏,并传之于后代,当成珍品。但后来历史的变迁,使这些泥活字散失,不复存在了。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大发明。毕昇的这一发明比德国人戈登堡使用金属活字印刷整整早了四百余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