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的划时代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出的划时代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岁那年,毕昇被父亲送到杭州万卷堂书坊的印刷作坊里当学徒。在印刷作坊里,毕昇勤学好问,很快就成了一名熟练的印刷工匠。这就是胶泥活字印刷术,因为小字模可以重复使用,简化了印刷工序,使书籍可以大量印刷。这一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后,铅字仍沿用了人们习惯的宋体字。目前,宋体、黑体、仿宋体和楷体是汉字印刷中的4种最常用的字体。

古时候的生产力不发达,几乎人人都要DIY(Do It YourseIf,意思是自己动手做),不过,有人却DIY出了泽被后代、流芳百世的大发明。

生活在宋代的毕昇家里很穷,没钱上学,就经常站在学堂的窗外偷听先生讲课。家里买不起纸、笔和墨,他就用树枝在地上写,用硬石灰或木炭在墙上写,用手指蘸水在桌子上写。因此,毕昇虽然没有进过学堂,却练就了一手好字。

15岁那年,毕昇被父亲送到杭州万卷堂书坊的印刷作坊里当学徒。在印刷作坊里,毕昇勤学好问,很快就成了一名熟练的印刷工匠。他渐渐感到当时的雕版印刷有很多弊端: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木版,如果印一部300页的书,就得刻300块。如果不小心刻错一个字,整块木板就得作废,要重新再刻。真是既费时间,又费力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毕昇冥思苦想,开始动手DIY。首先,他把字刻在用细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再把它们烧成一块块小方砖。然后,根据书的内容将这些刻着字的小方砖一行行排在铁板上,就排成了一页书。把这些小方砖用胶或蜡加热黏合,就制成了一块印版。印完书后,烤一烤,胶或蜡熔化,字砖又分开了,便可用于下一次制版。

这就是胶泥活字印刷术,因为小字模可以重复使用,简化了印刷工序,使书籍可以大量印刷。这一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活字印刷术看起来就像拼图玩具一样有趣,古时候的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一方法来印刷的呢?沈括在自己的著作《梦溪笔谈》里,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

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面刻上反体单字,字划凸起的高度和铜钱边缘的厚度相等,然后用火烧硬,制成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备用,至于事先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可以随用随制。

排字的时候,先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蜡、松脂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后,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再用一块平板压平字面,药剂冷却凝固后,印版就制成了。

印刷时,只要在印版上刷墨,覆上纸,均匀地用力一压就可以了。印完后,用火把药剂烤化,铁板上的活字便脱落下来了。

现在,我们常常会编辑电子文档。不知你注意过没有,电子文档中默认的字体都是“宋体”,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这种字体真是从宋朝流传下来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宋体字,就会发现它们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这是因为宋代时流行的雕版印刷,使用的是长方形木板来雕刻制版。木板上的木纹一般都是横向的,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但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就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为了避免字形磨损,人们又将笔画的端点加粗。这样的刻字就演化成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宋体字。

现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后,铅字仍沿用了人们习惯的宋体字。后来,依据西方文字中的黑体和意大利体,人们又创造出了黑体和仿宋体的汉字。目前,宋体、黑体、仿宋体和楷体是汉字印刷中的4种最常用的字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