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历法能人落下闳

历法能人落下闳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武帝元鼎六年,太史公司马迁出使西南,次年从巴蜀回到长安,向武帝提出改革历法的建议,并向武帝推荐平民出身的历法能人落下闳。落下闳又以他丰富的天文知识和非凡的能工巧思,创制了我国古代第一台较为精密完整的天文观测仪器,即闻名于世的落下闳浑仪。因此,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是落下闳又一伟大功绩。

●历法能人落下闳

5●历法能人落下闳

落下闳,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

我国在天文学方面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注意到日月星辰的变化,并按时令变化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历代君王对历法的制定也极为重视。据史籍记载,尧舜时代已有历法。到东汉时期,已有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六种。这六种历法都是以每十九年排七个闰月为闰周,和每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为岁周制定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了比较合乎天象的颛顼历。

西汉武帝时期,颛顼历积累的误差越来越大,甚至出现月初月圆,十五月亏的现象,对从事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不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太史公司马迁出使西南,次年从巴蜀回到长安,向武帝提出改革历法的建议,并向武帝推荐平民出身的历法能人落下闳。

落下闳从小就喜欢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还认真地进行记录。浓厚的兴趣促使他阅读了不少天文学书籍,并经常访师学艺,青年时的落下闳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历算知识。他来到长安后,在司马迁的领导下进行历法改革。

在改历过程中,曾发生激烈的争论。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与邓平和唐都等二十多人以及官方的公孙卿、壶遂和司马迁都各有方案,相持不下,最后形成了十八家不同的历法。经过仔细比较,汉武帝认为落下闳与邓平的历法优于其他十七家,遂予采用,于元封七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因而新历又称为太初历。

落下闳太初历在行用后,受到包括司马迁、张寿王等人的反对,张寿王甚至提议改回到殷历。然而孰优孰劣,还要以实测为准。为此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三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为符合天象。从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将近二百年(公元前104—84年)。

落下闳又以他丰富的天文知识和非凡的能工巧思,创制了我国古代第一台较为精密完整的天文观测仪器,即闻名于世的落下闳浑仪。

在此之前,也曾有过几种天文仪器。如用于观测天象的圭表。这种仪器由直竖的表和平置的圭组成,可根据表落在圭上的长度确定节气。又如,记时的仪器“壶漏”,可根据水滴漏出去的多少确定时间。但直接用于观测天象的仪器则是简单的中空竹管,很难准确地观测天体运行情况。而落下闳的浑仪则可以根据上面刻度,准确地取得各种观测数据。

据史籍记载,落下闳的浑仪外表是一个浑圆的球体,其周长约为二丈五尺左右,直径为八尺。圆球由赤道环和其他几个圆环组成,环上刻有周天度数和二十八星宿座的距度。圆环有固定的,也有可以绕天轴自由转动的。球体中间装有直径为一寸的窥管,观测时,只要转动圆环,用窥管瞄准某个天体,就能在圆环的刻度上推定出天体的方位。

落下闳利用这台仪器,进行了将近七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进行了反复运算。在实测的基础上,考订历代重大的天文数据,改革了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改定为从孟春正月为岁首。即《太初历》一年的开始,依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至冬季阴历十二月底为岁终,使农事与四季的顺序相吻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其次改革了置闰方法,使节令、物候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他测定的五大行星会合周期,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定的数据极为相近。

《太初历》采用的岁首和科学的置闰法,中国的阴历一直沿用至今。他通过大量的天文数据测定,在天文学史上首次准确推算出一百三十五月的日、月食周期,即“朔望之会”,认为一百三十五个朔望月中,至少有二十三次日食。根据这个周期,人类可以对日、月食进行预报,并可校正阴历朔望。因此,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是落下闳又一伟大功绩。

落下闳确立正月为岁首后,人们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新年”,民间习称“过年”,之后民间也就有了“春节”的说法,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所以,今天,我们也就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落下闳在天文学、数学、农学上的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已经被学术界公认。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