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徵

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徵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徵18.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徵魏徵,字玄成。魏徵举出事例,一一加以说明。赏罚分明魏徵时常劝谏太宗执法要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要依法办事,不可随意更改法律,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有一次唐太宗的老部下,濮阳刺史庞相寿犯了贪污罪,受到了退赔赃款、解除职务的处分。因此,赐给魏徵黄金十斤,马两匹。有一次唐太宗决定,征收十六岁以上的健壮男子入伍。魏徵几次都拒绝签字。

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徵

18.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徵

魏徵(580-643),字玄成。汉族,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魏徵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

唐朝大臣魏徵,身材并不魁伟,相貌也不出奇,但他胸有大志,一生为官有胆有识,坦诚直率,为了国家的利益,能够不怕冒犯皇帝,屡次向太宗进谏,先后提出建议二百多条,是我国古代一位难得的良臣。

广开言路

有一天,太宗问魏徵:“做君主的怎样才能明智,犯什么毛病就会昏暗?”魏徵回答说:“君主所以明智,由于能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所以昏暗,由于只相信一方面的话。从前尧、舜广开言路,明察秋毫,当时虽然有共、鲧这批坏人,也不曾受他们蒙蔽;虽然有些人善于花言巧语,也不曾被他们迷惑。秦二世不理朝政,深居宫中,专门宠信赵高,结果秦朝统治岌岌可危,天下百姓纷纷造反,他全然不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各路起义军攻城夺地,他全然不晓。所以说君主能够倾听多方意见,就不会被奸邪之臣所蒙蔽,下情也就能够上达了。”

当时君臣向太宗上书提意见的很多,有些意见并不中肯,太宗感到厌烦,想加以责罚。魏徵劝太宗说:“陛下您要知道政治的得失,就应当让人畅所欲言。说对了,对朝廷有益;说错了,对政治无损。”太宗听了十分高兴,对上书提意见的人都给以安慰和勉励。

有一天,太宗心情特别高兴,问魏徵说:“您看国家近来政治怎样?”魏徵觉得和平太久,太宗思想有些儿松懈和麻痹,大臣们的意见也有些听不进去了,就回答说:“贞观初年,您刚执政时,能够主动地引导人们提意见;过了三年,遇到有人提建议,还能愉快地接受;这一二年来,只能勉强接受,心里总是觉得不舒服。”

太宗非常吃惊地说:“您有根据吗?”

魏徵举出事例,一一加以说明。太宗终于明白了,说道:“如果不是您坦荡无私,不能说这样的话。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是最苦恼的啊!”

赏罚分明

魏徵时常劝谏太宗执法要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要依法办事,不可随意更改法律,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他说:“奖赏的时候,不要忘了疏远的人;处罚的时候,要不怕亲戚和权贵。要以公平为根据,仁义为准绳,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有一次唐太宗的老部下,濮阳刺史庞相寿犯了贪污罪,受到了退赔赃款、解除职务的处分。唐太宗知道后,派人告诉他:“你是我的老部下,贪污大概是因为穷的原因,我送给你一百匹绢,继续做你的刺史,以后不要再贪污就是啦。”

魏徵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上书反对说:“因为庞相寿是陛下的老部下,就不追究他的贪赃枉法,而且还要加以厚赏,继续留任原官。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贪污是错误的,陛下过去为秦王时部下很多,如果他们都贪赃枉法,那怎么得了?而且会使廉洁的官员无所适从,影响不好。”于是太宗不得不改变了对庞相寿的处理。

太宗即位四年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门,邻国都来进贡朝拜,到处一派兴旺景象。太宗对臣子们说:“这都是魏徵劝我行仁义所收到的效果啊!”

清廉爱民

魏徵对国家有至诚之心,他极力劝谏君王要清廉爱民。

有一年太宗到洛阳,路上住在昭仁宫,往往因为供应不周,发脾气责罚人。魏徵对太宗说:“隋炀帝正因为责罚臣民不献食物,或者嫌臣民供应的东西不精美,无限地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灭亡了。现在由陛下来执掌朝政,本应该兢兢业业,谨慎节约,怎么能让人因为不够奢侈而感到后悔呢!如果知足,那么即使比今天奢侈一千倍,难道就能满足了吗?”

太宗听了这一席话,不觉大吃一惊,说道:“若不是您,我听不到这样的话!”从此,太宗比较注意节制奢侈浪费。

魏徵经常提醒太宗要重视人民的力量,他说:“君主是小船,人民是海水,水能够使船航行,也能使船颠覆。”

有一段时间,太宗曾经建筑飞山宫,魏徵立即提出反对意见,首先他列举隋炀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自取灭亡的教训。然后他提出隋朝留下的宫殿台榭已经足够住了,而且应该安心居住在比较简陋的宫殿里,这是最高的仁义道德。所以不应滥用人力物力,再扩建宫殿,不急要的营造事务都要停下来,不要过奢侈华靡的生活而让百姓去服劳役。太宗听取了魏徵的意见,下令嘉奖,并立即拆毁明德宫和飞山宫的玄圃院,把建筑材料分发给遭受水灾老百姓让他们重建家园。

贞观十三年(639年),那年天旱无雨,火山爆发。由于经济发展了,国家形势好了,太宗便开始变得傲慢奢纵起来。魏徵看到这一苗头,立即上了著名的《十渐疏》。在这篇奏疏里,魏徵不仅详细阐述了太宗有始无终的十个苗头,而且还逐个论述了它的危害和后果。最后他诚恳地说:“祸福没有一定,全是自己招来的。现在旱灾遍及各个郡国,坏人在京城里蠢蠢欲动,陛下应该提高警惕,努力把国家治理好。像您这样圣明的君主,可以有所作为而不好好地干,我为此而忧虑苦闷,叹息不止!”

奏疏递上去以后,太宗对魏徵说:“我现在知道我的错误了,我愿意改正过错,使正确的道理能够贯彻始终。如果违背这个话,还有什么脸面和您相见呢!我要把您的奏疏列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都能看到,还要把它抄送给史官,使后世知道君臣相处的道理。”因此,赐给魏徵黄金十斤,马两匹。

后来皇太子承乾和弟弟魏王泰不和,太宗说:“目前忠心正直而有威望的,没有谁能超过魏徵了……,”于是任命魏徵做太子的老师。

魏徵有胆量,有谋略,常常不顾情面极力劝谏。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徵也依然神色不变。皇上也就不得不平静下来了。有一次唐太宗决定,征收十六岁以上的健壮男子入伍。当时皇帝的命令要各位大臣签字后才能生效。魏徵几次都拒绝签字。唐太宗气得脸红脖子粗,他当面质问魏徵说:“你为什么不签字?”

魏徵回答说:“竭泽而渔,并不是得不到鱼,而是明年就捕不到鱼了;烧毁森林捕获野兽,并不是捉不到野兽,而是明年就没有野兽可捉了。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何必为了充数,把不够年龄的人也拉来当兵呢?原来明明规定十八岁服兵役,现在又改为十六岁,这就失信于天下了。”

太宗反问:“我有什么失信于天下的事?”

魏徵毫无退缩,举了一连串太宗出尔反尔失信于民的事。太宗听后感叹地对魏徵说:“我原来认为你太顽固,不通情理。现在听了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后不一致,百姓无所遵循,国家是治理不好的。”

魏徵意见提得尖锐激烈,往往不顾皇帝的尊严。当面指责皇帝的过失,弄得皇上下不了台。皇帝有时能愉快地接受,有时气得简直要杀掉魏徵才解恨。但是清醒下来之后,深感魏徵的忠诚和可贵。

有一天太宗宴请群臣,在宴会上,太宗十分激动地说:“贞观以前,帮助我打天下,经历艰难,草创事业,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向我提出忠正的意见,纠正我的错误,为国家的长远利益打算的,只有魏徵。即使是古代的名臣,也不见得比他们更好啊!”于是亲自解下佩刀,赐给这两个人。

◆魏徵进谏,寓贬于褒,有理有节,善于因势利导,常常运用表扬的方式达到帮助皇帝改正缺点、错误的目的。特别是他直言敢谏的可贵品格和辅国治世的深刻见解,为后人提供了宝贵镜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