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竭忠尽职的高允

竭忠尽职的高允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竭忠尽职的高允15.竭忠尽职的高允高允,字伯恭,渤海人。第二天,太子带高允去拜见太武帝。太武帝答应了,高允便进了皇宫。文成帝很敬重高允。高允仍直来直去,遇上什么认为不对的事,就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高允一直做官,前后共经历北魏五个皇帝始终受到器重,活到了九十八岁。◆高允以一种超凡脱俗的豁达人生态度忠君爱民,一生坚持正义,不诿过,不避祸,犯颜直谏,竭忠尽职,不谋私利,毫无怨言,实在是值得后人学习。

竭忠尽职的高允

15.竭忠尽职的高允

高允(390—487),字伯恭,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开始为郡府功曹,北魏太武帝神四年(431年)被北魏徵召,拜为中书博士,后兼任著作郎,参与编写魏史《国书》。文成帝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秘书监,不久又晋爵为梁城侯。献文帝时任中书监、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孝文帝时加官光禄大夫,金章紫绶,太和十一年以98岁高龄逝世。

北魏时,魏太武帝为了给其祖宗歌功颂德,便找了一些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他叫崔浩主编这部史书。崔浩想编写史书要依据历史事实,真实可靠,不论是谁,好就写好,坏就写坏,这和魏太武帝想的可是截然不同。

经过几年的功夫,他们辛辛苦苦地写成了《魏书》一百三十卷(不是现在二十四史的《魏书》)。崔浩从头至尾认真看了一遍,觉得十分满意。他和参加编写的几个人一商量,觉得应该把它拿出去给大家看看,就请石匠把《魏书》一字不差地刻在石碑上。刻好后,又叫人把石碑放在大路两边。这样一来,过往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万万没有想到这下可闯了大祸。当时的王公、贵族们看见史书里把他们祖上做的那些丑事、坏事都写进去了,气得简直发了疯,陆陆续续地到太武帝那儿告状,请求治崔浩的死罪。太武帝仔细一了解,确有其事,也气得火冒三丈,立即下令捣毁石碑,逮捕崔浩等人,严加审讯。

太子拓跋晃得知后,十分担心。他不为别的,就是替高允捏一把汗。高允是他的老师,曾教他读书识字,也是和崔浩一起编写史书的人。太子想:高允要是因这件事被牵连,准活不成了。我岂能见死不救,那是自己的老师啊!想到此,他马上派人把高允喊来,对他说:“皇上正为崔浩撰写史书的事生气呢,我深怕给你也治罪,所以叫你来。你今天就住在我这儿好了,没有人敢上我这儿来捉人。明天,我亲自带你去见父皇。父皇询问你什么,你就按我说的回答,就可保住命了。”

第二天,太子带高允去拜见太武帝。他先进去对父皇说:“高允这个人向来胆小怕事,做事谨小慎微,不敢胡来。他的地位又低,不能和崔浩相比。虽然他参加了写史工作,可是实际上也没写多少。您就看在我的份上饶了他吧!”太武帝叫人把高允喊进来,问他:“史书全是崔浩写的吗?”太子一听,马上给高允使一个眼色,又点点头。不料高允却实实在在地说:“书里的《先帝记》和《今记》都是我同崔浩一起写的。不过他太忙,别的事情很多,只是最后才总的看看改改罢了,所以实际上我比崔浩写得多。”太武帝瞪大眼睛对太子说:“听见了没有?他自己都直言不讳地承认比崔浩写得多,罪比崔浩大。我怎么好饶恕他!”

太子吓得哆哆嗦嗦地说:“父皇这么威严,高允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所以吓昏了头,连话也说不准了。我刚才还问过他,他说那都是崔浩写的。”

太武帝转过脸又问高允:“太子说的是吗?”

高允坦直地大声说:“臣下不敢说假话。太子因为臣教过他念书,想救臣不死,才这么说。其实他刚才并没有问过臣。”

太子听了连连跺脚,又气又急。太武帝莫名其妙,怎么这个人往自己身上加罪呢?真是奇怪。他感叹地对太子说:“这个人真正直,到死也不肯改口。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他居然能做到,真是难得。这样,我就宽恕了他。不过,给崔浩定罪处死的那份诏书,让他来写,以此赎罪才行!”

高允回去后,怎么也不肯写这份诏书。太武帝反复催促,把高允逼急了,他对派来的人说:“请允许我再见皇上一面,然后再写。”太武帝答应了,高允便进了皇宫。

高允坦率地对太武帝说:“崔浩有没有别的罪,我不清楚。只就编写史书这一项,我认为不该判死罪。”太武帝这次勃然大怒,二话没说,就令武士们把高允绑起来。幸巧太子守在旁边反复劝说、央告,太武帝才消了气,把高允又放了,并说:“要不是有这个人,我非杀他几千人不可!”就这样,太武帝仍是下令把崔浩的全家连同几家亲戚的全家灭了门。对其余的人,他还算是宽大,只杀害了本人,没牵扯家人和亲属。

太子又惊又喜,把高允带到自己的住处,责备他说:“你这个人也太死心眼了!我让你按我说的回答,你偏偏不肯!偏要去找死,惹得我父皇生了气,真让我非常害怕呀!”

高允一字一板地说:“历代的史书,都要把帝王的言行原原本本地记下来,好给子孙后代留个借鉴,让后代帝王做事谨慎些,免得他遭后人的批评和指责。所以要写就得实事求是地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伪和隐瞒。这就是做史官的责任。崔浩组织人编写的史书,虽说有的地方写得不十分恰当,但总的来说,是尊重历史事实,写得没错儿!我和他们一起修史,要死就该同死。您救我不死,这不符合我的心愿啊!”

太子听了这番话感动不已,也没再说什么。从此,高允正直无私,不说假话,就遐迩闻名了。

452年,北魏太武帝去世了。他的孙子拓跋浚即位,是魏文成帝。文成帝很敬重高允。高允仍直来直去,遇上什么认为不对的事,就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文成帝总是洗耳恭听。有时,还把高允留在宫里,单独和他交谈,一谈就是一整天。

有一次,文成帝对诸位大臣说:“高允这样的人才可以说是忠臣。每当我有错时,他就直截了当地指出;有些话说得很尖锐,我听了简直受不了,他也不回避。可是你们有些人辅佐我这些年,从未说过一句直话,只是阿谀奉承,讨我的欢心,为了自己好升官。跟人家高允相比,你们不觉得羞愧脸红吗?”司徒陆丽说:“陛下如此尊重高允,可不了解他家里的境况。他做了这么多年官,家里人连一件绸子衣服都没有,全家老小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日子过得挺艰难。”文成帝十分吃惊,他不解地问:“这是真的吗?你们怎么不早说,快陪我去看看。”说完,文成帝就亲自来到了高允家里。

原来高允真地住着草房,被子也是麻布做的。家里人穿的是旧丝棉袍子,厨房里仅有一点盐和菜。文成帝看完后,感叹地说:“古人说清贫、清贫,我还从没见过像高允如此清贫的。”

高允一直做官,前后共经历北魏五个皇帝始终受到器重,活到了九十八岁。高允为官多年,过着清贫的日子,而且正直敢言,受到时人的敬重与称赞,真是难能可贵。

◆高允以一种超凡脱俗的豁达人生态度忠君爱民,一生坚持正义,不诿过,不避祸,犯颜直谏,竭忠尽职,不谋私利,毫无怨言,实在是值得后人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