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公尽忠辅成王

周公尽忠辅成王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周成王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面对这场叛乱,周公首先申明了自己摄政做摄政王的目的是为了成就周王朝,取得了太公望和召公爽的支持。三篇贯穿一个基本思想是安定殷民,不给殷民一个虐杀的形象,处罚要慎重,要依法从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周公这种无畏无私精忠报国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周公不仅精忠,而且具有大智慧。

●故事背景

古代周公,说的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事梗概

周武王消灭殷纣王后,采纳周公意见,怀柔殷商子民,分封包括殷商在内的诸侯。不久,就因病去世了。这时,由太子姬诵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成王。而周成王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殷商顽民被灭国后,仍有很大力量。各国诸侯并未完全心服。周人内部的矛盾也呈现了出来。这些难题都不是孩子周成王所能解决的。若是不好好解决这些难题,周人的统治就会发生危机。

就在群臣惶恐无主的关键时刻,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周公旦,当仁不让地做上了摄政王,代成王处理一切国政,百官都由他统率。

周公以弟弟的资格称王,虽无可厚非,但是他前面还有排行第三的管叔鲜,周公是老四。周公称王,管叔有意争权,于是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周公旦居心不良!”“周公旦想代替成王做皇帝!”一时间,怀疑、诽谤周公的言论,如一支支毒箭从四面八方射向周公。

面对这些流言,周公泰然处之,仍一如既往地行使摄政王的大权,把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

周灭殷后,武王把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庸由管叔鲜掌管,是为三监,由武庚统领。武庚听说周人的矛盾后,开始蠢蠢欲动了。

周公的弟弟管叔封地在管、蔡叔封地在蔡,叔旦于鲁,封太公望于营丘,封召公爽于燕。管叔、蔡叔是两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在周公做摄政王时,他们最先制造各种流言,此时,竟与商朝的后人武庚勾结在一起。

灭殷后的第三年,(公元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扫平,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面对这场叛乱,周公首先申明了自己摄政做摄政王的目的是为了成就周王朝,取得了太公望和召公爽的支持。随后立即调集大军,亲自统帅,前往征讨。经过艰苦的征战,叛变被镇压了,武庚、管叔被杀掉,蔡叔被流放。周王朝度过了危机。再也没有人敢散布周公的流言了,王室的大权牢牢地控制在周公手中。

周公旦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同时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商朝贵族即“殷顽民”迁居洛邑。

东都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制礼作乐”。确立了,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治国理念。

为了巩固周的统治,周公先后发布了各种文告,周公曾先后给卫康叔《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三篇贯穿一个基本思想是安定殷民,不给殷民一个虐杀的形象,处罚要慎重,要依法从事。至于改造陋习——酗酒,一是限制,二是引导,三是区别对待。做为统治者,要勤勉从事。从这里可以窥见周公总结夏殷的统治经验,制定下来的各种政策。不久,周公又制礼作乐,定立制度,为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公摄政七年,周成王也长大成人了。看到周成王长大成才,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周公毫无留恋地将大权交回成王,又安心地当起了臣子。

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年老病终前,他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不久辞世。

●智慧之窗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社会稳定,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继续听命皇权。周公这种无畏无私精忠报国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

周公不仅精忠,而且具有大智慧。体现在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人所确立的周文化,他制礼作乐,隆礼重仪,确立了一个伟大的伦理观念,那就是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他奉行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行动理念,那就是以“和”为社会行动准则。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和以和为核心的社会行动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内容。是中国历史的轴心时代为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至今仍有其巨大的精神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