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批判的社会学的宗旨和诉求

批判的社会学的宗旨和诉求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批判的社会学的宗旨和诉求本章之前我们讨论的社会学思潮都属于非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批判社会理论也不同意科学应该描述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实证主义观点,而是针锋相对地主张社会具有与时变化的历史性,从而不遵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自然规律。批判社会理论的任务是唤起对现今压迫的意识,展现不同品质之未来社会的可能性。批判社会理论坚持通过个人的和集体的行动力量改变社会,来揭穿这种虚假意识。

批判的社会学的宗旨和诉求

本章之前我们讨论的社会学思潮都属于非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自它诞生以来就成为社会科学一个独树一帜的强大传统。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悼词中所说的那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1)。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同19世纪发展起来的西方社会学之间存在重大的和根本的分歧。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这一运动的目标是超越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它对旨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必然采取批判的态度,而我们所讨论过的几乎所有社会理论都或多或少包含了这种辩护的意图及内容。另一方面,在涉及现代西方工业社会的集权的国家结构同分权的经济结构的关系等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学又有不少共同点。“社会学把市民社会规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强调现代工业社会之分化性与潜在自主性的各种理论,马克思主义则提出以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文化上层建筑’的社会形态理论。”(2)这种分权的社会学的社会观,构成社会学思想各大传统的结合点。马克思的思想对古典社会学的形成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韦伯、涂尔干、齐美尔等欧陆思想家的大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同马克思的思想的持续对话、论战中发展起来的。由于马克思主义与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厚历史关系,20世纪前半世纪马克思主义传统社会学的重大发展都在欧洲。帕森斯三四十年代在向美国社会学界介绍欧陆社会思想主流时,把韦伯、涂尔干与帕累托尊为三大巨头,几乎不曾提到马克思。“二战”后,美国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发展、稳定与繁荣的景象,帕森斯的理论独霸天下,马克思主义传统社会理论在美国没有一席之地。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与帕森斯理论都遇到了困难,冲突理论的崛起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传统在美国的最初复兴,但激进如米尔斯等人,并未展现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以后,西方社会学中真正造成大局面的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理论首推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标榜批判的社会理论(critical social theory,简称CST),狭义地理解批判社会理论就是指法兰克福学派,若广义理解,指对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主要现代性制度和现代性理念的批判的话,则还要加上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等理论流派。这些流派自然并非在所有方面都观点一致,但它们之被称为批判社会理论,必具有某些共同点,美国社会学家本·艾格(Ben Agger)概括了以下七个特点:

(1)批判社会理论反对实证主义,不相信知识是对一个冰冷的外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科学家与理论家的积极的创造的产物,他们必会对其所研究的世界提出某些假设,因而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批判社会理论也不同意科学应该描述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实证主义观点,而是针锋相对地主张社会具有与时变化的历史性,从而不遵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自然规律。

(2)批判社会理论区分支配性的、剥削性的和压迫性的过去、现在和驱除了这些现象的可能的未来。它声称一个更好的未来的可能性业已包含在过去与现时之中。在此意义上,批判社会理论支持进步的可能性。通过协调的政治行动与社会行动,这种未来的社会是有可能实现的。批判社会理论的任务是唤起对现今压迫的意识,展现不同品质之未来社会的可能性。因此,在有助于引起社会变化的意义上,批判社会理论就是政治。它并非简单的煽动。它从社会后退一步,以便研究和批评社会,并向卷入社会运动中的人们与团体提供它的洞见与分析。

(3)批判社会理论认为支配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说,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受更强大的社会力量如政治、经济、文化、话语、性别和种族等制度支配的。批判社会理论阐明这些结构,有助于人们理解压迫他们的国内的根源与国际的根源。

(4)批判社会理论认为支配结构不仅是外部的力量,也是经由人们的虚假意识再生产出来的,并为意识形态(马克思)、物化(卢卡奇)、霸权(葛兰西)、单面思维(马尔库塞)等所强化。今天,诸如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都在培养人们的虚假意识,这些学科描绘社会是受不可抗拒的规律所支配的,暗示人们只有合理的行为才能适应这些确定的规律模式。批判社会理论坚持通过个人的和集体的行动力量改变社会,来揭穿这种虚假意识。

(5)批判社会理论相信社会变迁始于家庭,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性角色、家庭角色、工作场所等。批判社会理论因此避免了决定论,而支持某种意志论。

(6)在此方向上,批判社会理论追随马克思,将结构与行动的关系概念化为一种辩证环节。也就是说,结构固然为日常经验的条件,但关于结构的知识则能帮助人们改变社会条件,为建构这一辨证的环节,批判社会理论明确拒绝经济决定论。

(7)批判社会理论将日常生活联系到宏观社会结构,自然反对将最终的进步置于只有以牺牲人的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才能穿越的漫长历史征途之尽头的概念。聚焦于日常生活与结构的辩证关系,批判社会理论坚持人们须对他们自己的自由负责,并告诫人们不能以一遥远的未来自由的名义压迫他人。批判社会理论拒绝革命的权宜之策,“权宜地”牺牲自由和生命并不能获致自由(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