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课改的价值诉求

课改的价值诉求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课改的价值诉求第四单元 课改的价值诉求一位日本教育哲学家曾经说过,迄今为止的教育思想可以归纳为三大教育思维方式——“过去主义哲学”、“现在主义哲学”、“未来主义哲学”。关于课程改革的大方向问题争论了二十几年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已经约定俗成并且写进了刚刚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成为全社会认同的价值取向。而保障“学习权”的教师教育课程离不开“尊重人类尊严和人性价值”的人文精神。

课改的价值诉求

第四单元 课改的价值诉求

一位日本教育哲学家曾经说过,迄今为止的教育思想可以归纳为三大教育思维方式——“过去主义哲学”、“现在主义哲学”、“未来主义哲学”。“过去主义哲学”一味沉迷于过去而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主义哲学”纠缠于眼前的困惑而只能左顾右盼,而“未来主义哲学”却要立足未来文化,审视过去与现在而又超越过去与现在。未来主义教育思维正是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学校课程所需要的。

教育现象千姿百态而又千变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认识、不可驾驭。关于课程改革的大方向问题争论了二十几年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已经约定俗成并且写进了刚刚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成为全社会认同的价值取向。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不可调和的两种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创新课程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课程人的使命。“应试教育”的课程文化“只看分数,不问人格”,扭曲了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酿造了多少无视人格、摧残人性的人间悲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极力倡导,“学习权”是个人伸张基本权利及其发展潜能的基础。要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个人尊严及社会合作的重要性,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才能得以保障,社会才能得以和谐。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而保障“学习权”的教师教育课程离不开“尊重人类尊严和人性价值”的人文精神。新型的教师教育课程不是冷冰冰的死板的教条或教义,而应当是富于“关爱伦理”、聚焦儿童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基本课题展开的一系列文化探究。这种文化探究不能脱离社会的脉动和学生的经验,因此,如何秉持“实践取向”的理念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是具有“末完成性”的生物,正是这种“末完成性”赋予人类“万物之灵”的地位。而人类的文化探究是生生不息的。这就是说,我们追寻的教师教育课程决不是单纯的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诠释的文本,它也是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的基石,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审视各种教育现象,积极参与教育论题的公共论辩的指引。积极参与学科重建,致力于贯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以儿童发展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是我们课程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从基础教育课程到教师教育课程都面临严峻的改革课题。唯有改革,才是教育发展之道。

课程人唯有贴近世界学术前沿,贴近改革实践前沿,贴近学科重建前沿,才能真正持续地发出自己的专业的声音,才能真正回应新时代“概念重建,课程创新”的挑战。

钟启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