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待课改需要态度,更需要智慧

对待课改需要态度,更需要智慧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待课改需要态度,更需要智慧二、对待课改需要态度,更需要智慧有人说,中国教育基础扎实,在美华人科学家如何如何,云云。也有人批评中国教育基础扎实后劲不足,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我们姑且不论“诺奖”如何,1949年以后在我们自己的教育系统中成长起来的大师有多少?直至新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最高领导人亲授的两位大师,垂垂老矣,实在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这么多年教育的高明之处。

对待课改需要态度,更需要智慧

二、对待课改需要态度,更需要智慧

有人说,中国教育基础扎实,在美华人科学家如何如何,云云。

也有人批评中国教育基础扎实后劲不足,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我们姑且不论“诺奖”如何,1949年以后在我们自己的教育系统中成长起来的大师有多少?直至新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最高领导人亲授的两位大师,垂垂老矣,实在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这么多年教育的高明之处。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变得越来越快,在这变化的世界中越来越明确的一条经验是,既往的知识积累越多越好——姑且不论是否“死读书”——变得越来越无效。另一方面,1978年“拨乱反正”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拨了“文革”的“乱”,“反”了“十七年”的“正”,这条道走了33年,越走越窄,越来越远离教育的最初命意,越来越脱离世界现代化的潮流,其中的每一个人——学生、家长、教育者都越走越疲惫,却又无可奈何。今天的教育已不是把学生当不当“敌人“的问题,而是当不当人的问题了。这样的教育谁还愿意继续下去?这样的教育如何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我们不能提倡一面批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一面指责建构理论就是脱离中国国情。检验改革的标准究竟是理论还是实践?中国的事情从来就不是在“本本”上完成的,也从来没有一个超验的“本本”穷尽所有的实践,否则这个世界只会留下理论家了。课改不能没有价值的引领、不能没有理论的指导,但课改也绝不可能循着一套理论按图索骥即可大功告成,课改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这使得它的“质量”很大,转动它难,停止更难。因此,在这样的文化里,做事难,改革更难。对于改革,如果众人都以推倒之为乐事,那不要说课程改革,所有的改革都会完蛋。但是,课改完了我们会好吗?连课改都完了,还能指望什么会成功?还有什么是可以希望的呢?

正因为如此,尽管今天的新课改步履维艰,但一定会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