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整合的思路与建议

整合的思路与建议

时间:2022-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整合的思路与建议三、整合的思路与建议整合国内主要“核心期刊”遴选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保留一家,融合诸家,有分有合”。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广泛征求其他遴选体系的建议,博采众家之长。总之,有理由相信通过上述整合可以达到“互惠多赢”的效果。

整合的思路与建议

三、整合的思路与建议

整合国内主要“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保留一家,融合诸家,有分有合”。

“保留一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保留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宜,理由主要有三:一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学科覆盖面最全,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所有的学术期刊(当然还应包括海外华文学术期刊和众多的学术集刊)。二是“核心期刊表”的使用应回归到图书情报领域,为图书馆馆藏期刊、情报机构收录期刊提供参考,应是“核心期刊”表的主要功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来主持“核心期刊”的遴选似乎更“名正言顺”。三是近10多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已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核心期刊”遴选,在具体运作、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保留一家”不是废弃其他诸家,而是将其他体系有机融合进来。正所谓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有效节省资源。这种融合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当然是遴选指标上的融合。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广泛征求其他遴选体系的建议,博采众家之长。像在构建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遴选指标体系时,就应该多吸收《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所列的各项指标,而在构建社会科学类期刊遴选指标体系时,则应该多吸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的指标,以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调整时采用的指标。而在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也应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考虑以清华大学“中国知网”为主、整合其他对口数据库的办法来实现。这方面,“中国知网”在收刊规模、标准化程度、回溯时段、学术载体覆盖面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在入选期刊数量截取方面,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做法有一定的启发性。

“有分有合”是指整个遴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运作,其工作重点分三个阶段:“初期”重在兼采众长,努力构建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一点目前各体系都存在着“用力不够”、“错位发展”的通病。“中期”重在协调其他体系,获取完备的统计数据。“后期”则应重在运用数理模型进行计量评价。在指标统计分析方面,最好由“中国知网”统一提供,因为“中国知网”可以做到“大样本”统计,这是其他体系目前作不到的。[1]当然,也可以采用分工协作的办法。比如,在自然科学期刊(科技期刊)方面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负责提供各指标数据,在社会科学期刊方面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或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各项目数据。在效益分配上是“利益均占”还是“多劳多得”,各家可事先约定。

总之,有理由相信通过上述整合可以达到“互惠多赢”的效果。对图书情报界而言,“核心期刊”可以实现回归,可以更好地发挥“核心期刊表”本来的功能,也有利于“核心期刊”研究的不断深入,比如因工作量过大而导致的“核心期刊表”时间滞后的问题,就可以通过良性合作得到基本解决。对学术期刊界来说,可以结束期刊遴选名目繁多、无所适从的局面,办刊人员可以各展其能,集中精力抓发展,不必再被无休止的期刊遴选纠缠。对学术界而言,去除了“核心期刊”遴选体系之间的利益纷争和大肆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还学术界一个相对安静、祥和的治学环境(当然,对学术界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剥离“核心期刊”的论文评价功能,破除“以刊论文”的“清规戒律”,努力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对期刊的管理部门而言,“核心期刊”的研究也可为期刊的政府评价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至于对各遴选体系来说,也是“利多弊少”。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可不再进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遴选,但可继续研制《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不需再在“来源期刊”的遴选上多费时力,可以集中精力在“引文索引”方面多谋发展,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继续从事“中文知识(链接)门户”的建设,等等。因此,现行的各主要“核心期刊”(“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应摒弃门户之见,顾全大局,切实推进期刊遴选体系之间的整合,期刊管理部门也应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通过多方努力,共建一个良性发展的期刊遴选和评价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