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体系整合的可行性

体系整合的可行性

时间:2022-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体系整合的可行性二、体系整合的可行性(一)从遴选对象来看,目前国内主要“核心期刊”遴选体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包容关系。因此,各大体系指标虽各有特点,但自然科学类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为完整,而社会科学类尚未形成比较权威的体系,相比较而言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略好一些。此外,在遴选方法、数量截取等方面各主要遴选体系之间也有很强的互补性。

体系整合的可行性

二、体系整合的可行性

(一)从遴选对象来看,目前国内主要“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包容关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的“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是一种全方位的遴选(军事类期刊有特殊性,未包括在内,海外华文学术期刊也未纳入遴选视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持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来源期刊的选择、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持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均为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一般称为“科技期刊”),大体与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中的自然科学类期刊遴选相重合,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持遴选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都是指社会科学类期刊,与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中的社会科学类期刊相重合。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主持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核心期刊”遴选,其遴选对象也从属上述其他体系。因此,尽管这些体系遴选期刊的目标有细微不同,但遴选对象上存在的包容关系,就为遴选体系之间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二)从遴选指标上来看,目前各主要遴选体系有着许多方面的互补性。这方面自然科学类期刊的遴选指标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持的每年一度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最为全面。如《2004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选取的计量指标就达15项,这些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期刊引用计量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扩散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一类是来源期刊的计量指标,包括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国际论文数、基金论文比。[2]比较而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的遴选指标(指自然科学类期刊的遴选指标)、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来源期刊的遴选指标都远不如中信所那么多,而且这些指标大体都包括在中信所指标之中。对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采用了“学科总被引”、“学科影响因子”、“期刊总被引”等三项指标,略胜于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所采用的指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调整时采用的三个指标,即“他引影响因子”、“期刊半衰期”、“引用该刊的期刊数”等三个指标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各大体系指标虽各有特点,但自然科学类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为完整,而社会科学类尚未形成比较权威的体系,相比较而言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略好一些。

此外,在遴选方法、数量截取等方面各主要遴选体系之间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方面,北京大学图书馆有优势,南京大学每年调整源刊(不是全盘推倒,重来一遍)的方法,也有可取之处。另外,南京大学在确定入选期刊数量方面,采用了“学科的期刊总数”、“学科的学科系数”以及“人力资源系数”三个指数,比北京大学图书馆认为的“核心期刊”的数量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划定的说法,[3]似乎更具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