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场生活与城市性

广场生活与城市性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更重要的是,城市广场空间特性的意义在于使城市广场成为一个大型的客厅和聚集场所,减轻了由于高楼大厦单门独户居住带来的社会隔离危害。在南京,妇女50岁就达到退休年龄,男性60岁退休,退休以后不需要从事生产性劳动,于是可以选择提升自身型的活动参与。
广场生活与城市性_城市角落与记忆Ⅰ———社会生态视角

三、广场生活与城市性

上文谈到的广场,是南京二十几个广场的一部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空间具有的特性,即公共性和开放性。这些广场临街而建,面对着繁忙的交通线。无门槛,不需要门票允许自由进入,无论是本地人外来人、城市人农村人、老人年轻人、有钱人穷人,都可以共享这些广场,广场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广场设施是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的,有空地供人们举行活动,有花草供人们欣赏,有树荫供人们乘凉,有石凳供人们休憩,有标志提供艺术的美感。这些都是为市民在广场中获得活动的乐趣和休闲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城市广场空间特性的意义在于使城市广场成为一个大型的客厅和聚集场所,减轻了由于高楼大厦单门独户居住带来的社会隔离危害。

居住隔离和社会隔离是借用吕露光《城市社会交往研究》中所提到的概念,但不完全一样。他认为社会隔离是由于政治地位、经济收入、语言、种族、文化等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相对若干封闭的聚居群体,这些群体之间缺乏交往,产生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造成彼此的隔离和排斥甚至对立,居住隔离则是空间上的分异(7)。而本文讲的社会隔离,是由于缺乏沟通互动,造成信息共享和流通出现障碍,人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距离也会因为社会隔离而加深,造成人们的孤独感。居住隔离就是空间上的相互独立

传统的乡村是一种地域性聚居群体,基于宗族血缘关系,是一个依附于情感的熟人社会。同姓的或同族的一大家居住在同一个大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的情感联系也比较紧密,依赖性也较强。从这一点来看,传统乡村在居住上没有空间的隔离,而且情感上的距离也不大。社会隔离表现在人们的等级观念上,不同阶层和身份的群体之间隔离和排斥是普遍存在的。

现代城市的居住隔离随着城市化不断被强化。林立的高楼,厚重结实的大门,把人们的居住空间独立起来,互不干扰。私人空间增加了,属于自己活动的范围扩大了,但是共享的空间缩小了。住在同一幢大楼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各行各业,但是互不相识,也许大家在一起住了好几年还不知道彼此是邻居。单门独户的阻隔是居住隔离的表现。如果城市没有一个属于大家共同所有的空间,那么城市中的人就将陷入严重的社会隔离之中。这种情况下,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实现了这样一种功能,它吸引了被居住隔离的人们一齐到来,为他们提供一个广泛的、多元的交流平台,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以及情感上的沟通,并缓解了城市人的孤独感。以城市老年人为例,他们通过每天早晨的锻炼,认识附近的老人,大家一起做操、拉家常、聊心事,有时还结伴买菜,互相到家里做客,这些都能使原本非亲缘关系的陌生人聚到一起互诉心事,缓解内心的孤独。有相关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的孤独感比农村老年人要弱,比率为10.5∶20,而且农村老年人只在自己亲族之间说心事,城市老年人诉说心事的对象要比农村老年人多元(8)

既然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多元的交流平台,那么城市中的老年人基于怎样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追求在这样的空间中活动呢?从与他们的聊天中可以提炼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用钱和时间来买健康”。在传统乡村,到了年老还要干农活从事生产性活动的人占很大一部分,也有许多人由于年轻时累坏了身子到年老了只能卧病在床,无法进行体育运动。在乡村社会,老年人普遍缺乏锻炼身体的条件。而且,很大一部分乡村老年人缺乏豁达的心态,思想比较封闭保守,害怕运动会把身体搞坏。

现代城市由于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了需求,人们开始往更高的层次去要求自己。老年人不再限于求得温饱,而是要求要有营养,能延年益寿。于是他们选择了进行户外锻炼。趁大家还没开始上班,车辆不多,空气还比较清新的清晨,来到广场,学习老年健康操,交流营养健康知识。另一方面,老人们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这些活动。在南京,妇女50岁就达到退休年龄,男性60岁退休,退休以后不需要从事生产性劳动,于是可以选择提升自身型的活动参与。跳健康操就是一种提升自身型的活动,通过运动使体质增强,使身体更加健康。与长寿者讨教长寿的秘诀,交流营养知识,这些都是为了使自己晚年更加愉快健康度过采取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城市老年人有这般豁达开朗的心态,去学习现代的知识,接受现代健康理念并互相交流,他们才会从四面八方涌到广场上,这样开放的空间也才能被真正利用起来。光有开放的广场,而没有观念开放的人们去使用,空间的意义也无法实现,城市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无法形成。

img5

老年人在广场上健身一般是以群体的方式进行的。其实他们这些运动并不像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需要多人合作,他们每个人只是在做自己的动作,但是却达到群体动作的统一。有些群体有老师在一边教,而另外一部分是无人带队的。这样的老年人活动小群体在各个广场上是普遍存在的。老人们通过群体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健身目标。

这样的健身群体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个是自发性。人们并没有事先约定要成立这样一个组织,他们是为了实现某种相同的目标,在健身中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他们自发形成组织,没有明确的章程和制度,比较自由,是形式上的组织。第二个是流动性。由于比较自由,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健身群体,也可以一个人同时加入多个健身群体,或者随时改变健身项目而流动到其他运动群体里去。第三,暂时性。这样的健身组织只是临时组建起来的群体,虽然有些也已经有好几年历史了,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长期组织目标,缺少凝聚力,各人只是为追求个人的目标而加入,建立群体只是一种手段,并不具有实质组织上的意义。第四个是平等性,即无论什么年龄什么性别家庭出身如何,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加入这个群体进行健身。

老年人健身群体相类似的群体在城市中也非常普遍,如一些爱好者团体、俱乐部、英语角等,都表现为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而通过群体去达成的方式。群体构成了一种外在的环境和氛围,有这么多有相同目标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促使人们也努力把这事情做好。于是人们自发结群,给自己提供环境的动力。城市人们的这种结群方式往往在效果上明显大于单独一个人的力量的结果。也正是这种结群效应,使得城市一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得以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