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危害轻的用人单位

职业危害轻的用人单位

时间:2022-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与运行(四)实施与运行实施运行的目的是开发实现用人单位的方针、目标所需的能力和支持机制,以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和计划内容的有效实施。实施与运行阶段包括:机构和职责;培训、意识与能力;协商与交流;文件化;文件和资料控制;运行控制及应急预案和响应。

实施与运行

(四)实施与运行

实施运行的目的是开发实现用人单位的方针、目标所需的能力和支持机制,以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和计划内容的有效实施。

实施与运行阶段包括:机构和职责;培训、意识与能力;协商与交流;文件化;文件和资料控制;运行控制及应急预案和响应。

1.机构和职责

(1)规范条款。

“用人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承担职业安全健康的最终责任,并在安全健康管理活动中起领导作用。对用人单位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有一定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予以传达。用人单位应在最高管理层中任命一名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来承担特定的安全健康管理职责。管理者代表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应予以明确,以便:

1)确保用人单位按照本规范建立、实施与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以便为评审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如果用人单位设有安全健康委员会,则用人单位应做出有效的安排,以保证员工及其代表能全面参与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实现其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2)理解要点。

为了有效地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必须对用人单位相关部门与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加以界定、文件化并予以传达(包括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逐级细化),而且,要提供充足的资源,以确保其能够顺利地完成职业安全健康任务。本要素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文件化的形式规定对用人单位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有一定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明确不同职能界面间的联系。因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成功实施的基础,是各相关层次与职能人员积极的参与并以高度责任感完成其相应的职责。以各种形式有效地将职业安全健康职责和权限向用人单位几个层次的人员进行传达,确保他们理解自身职责与权限的范围和不同职能界面之间的联系,以及所要完成任务的途径。

2)明确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①承担职业安全健康的最终责任;

②任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者代表;

③确定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④提供足以实施职业安全健康方案和活动以及包括绩效测量和监测工作的人力、专项技能与技术、财力资源;

⑤主持体系的管理评审。

3)明确管理者代表的职责:

①按本规范要求建立、实施与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②定期评审和评价整个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③全面了解体系绩效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④做出有效的安排,保证员工及其代表能全面参与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并促进所有员工参与各种职业安全健康活动。

4)各级管理职责人员都应以不同方式实现其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如参加现场的安全监察和检查,参与事故调查,提供纠正措施所需的资源等。明确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的机构和职责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环节。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许多是由于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确造成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特点就是分清职责,严格界线,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打好基础。只有用人单位中的每一个人按照规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共同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维护,用人单位才能真正实现持续改进和事故预防。

2.培训、意识和能力

(1)规范条款。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使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具备如下意识:

——遵循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与程序,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作业活动中实际和潜在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以及改进个人行为所带来的职业安全健康效益;

——在执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程序,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用人单位应确定必要的职业安全健康能力要求,制定并保持培训计划,以确保最高管理者和全体员工能够完成其承担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任务和职责,并根据其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接受过的培训对其能力进行鉴定。用人单位应定期评审培训计划,必要时予以修订以保证其适宜性和有效性。培训程序中应考虑不同层次员工的职责、能力和文化程度以及所承受的风险。”

(2)理解要点。

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是众多事故发生的主要常见原因,而违章的形成则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意识的薄弱以及职业安全健康能力与其所负职责和所承受风险之间的差距。因此,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意识与能力,不仅是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基本手段,也是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本要素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不同层次员工的职责、能力和文化程度以及所承受的风险建立并保持培训程序,使所有员工都具备本规范要求的四项职业安全健康意识;

2)确定不同层次员工必要的职业安全健康能力要求,并根据其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接受过的培训对其能力进行鉴定,并依此制定、保持和定期评审培训计划,以确保最高管理者和全体员工能够完成其承担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任务和职责。

为了确保培训程序达到本要素要求的目的,其内容应包括下列几个过程:

①系统化地辨识用人单位内各相关职能和层次所需的OSH意识和技能;

①确定弥补所需OSH意识和技能与个人现有水平之间差距的计划安排;

③以系统的方式提供必需的培训;

④评审和检验培训效果(能力鉴定),确保员工获得并保持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⑤人员培训与技能的记录。

用人单位在确定培训需求时,应主要依据作用和职责的规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结果、职业安全健康程序及作业指导书、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及员工能力鉴定等方面的结果,重点针对以下领域制定和维护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计划或方案:

a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安排和个人具体作用与职责的培训;

b新入厂和换岗员工所需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

c针对局部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风险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所应遵守程序的培训;

d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人员的培训;

e法律法规或体系要求的专业内部或外部培训(如特种作业培训、应急预案与响应要求的培训等);

f对负有管理员工、分包方以及其他人员责任等管理人员的培训;

g针对分包方、供货方和访问者等所暴露风险制定的培训。

我国的工伤事故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和管理问题引起的,管理不力的症结又在于安全意识的不强,即管理者不能意识到其管理上的疏漏对安全的严重性,操作者也不清楚由于操作失误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意识的宣传。从这一意义上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过程,就是一个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技能的提高与宣传过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管理体系的运行必将是良好的。

3.协商与交流

(1)规范条款。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下列活动:

1)接受、处理外部职业安全健康信息;

2)交流各级职能部门间产生的职业安全健康信息;

3)收集、处理和反馈员工及其代表所关心的职业安全健康信息。

员工及其代表有权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并享有如下权利:

——参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实施和评审;

——参与影响作业场所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的任何变化的讨论;

——参与职业安全健康事务

——了解职业安全健康员工代表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者代表。

员工及其代表的参与和协商计划应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

(2)理解要点。

协商与交流是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系统化特点的关键要素。本要素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用人单位内部和其与外部进行有关职业安全健康信息交流的活动;2)员工的参与和协商应涵盖规范要求的四项内容,并形成计划和向员工通报。

顺畅有序的内部信息流动,有助于用人单位内部各个环节的成功协作以及促进和确保员工的积极参与,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内部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

l)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

2)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

3)界定的职业安全健康作用和职责;

4)体系运行所产生的职业安全健康信息;

5)员工及其代表所关心的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如合理化建议等);

6)员工与管理部门正式协商的结果;

7)具体的培训方案等。

外部信息交流指用人单位应从信息的接受、记录在案、调查研究、处置决定到回复的全过程建立完整的程序控制,作为用人单位形象工程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来积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确保用人单位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外部信息交流的内容可包括:

①向执法机构或管理、服务单位等报告或沟通监测结果、应急计划、事故事件处理以及就职业安全健康事务进行交流并取得支持;

②针对分包方所暴露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向其传达有关控制要求;接受外部相关方的有关要求、抱怨和投诉并进行记录和处理;

③向外界展示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等。员工及其代表如何针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进行参与和协商,其计划应形成文件,并应向员工及其代表通报。

4.文件

(1)规范条款。

“用人单位应以适当的方式(如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1)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2)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在满足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应做到最小化。”

(2)理解要点。

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可以是书面或电子形式;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应充分描述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3)文件应给出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管理体系核心要素的描述,主要是指对本规范中所要求的17个体系要素本身基本要求的描述(如管理手册),以及要素对其具体指导职业安全健康行为详实内容的描述(如程序文件和其他支持性文件)。

体系核心要素相互作用的描述主要是指描述17个体系要素是如何互为补充、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组成了实现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改善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行为,具有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并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本规范并未要求用人单位采用固定的文件格式,也不主张采用复杂繁琐的文件系统,用人单位在制定体系文件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员工的安全健康知识与技能、文件的价值、审核的需要、某一过程或活动是否会因为没有文件而导致事故或不符合的发生等因素,力求在满足实用和有效要求的同时,保持文件最小化。如果用人单位有一个已建立的、文件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存在,则也可制定一个描述其现有程序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之间相互关系的综述性文件。相关文件主要包括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其他体系中的文件、风险因素清单、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事故调查报告等。

5.文件和资料控制

(1)规范条款。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规范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以满足下列要求:

1)文件和资料易于查询;

2)对它们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3)所有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4)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5)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或)保存知识的目的,留存的档案性文件和资料应予以适当标识。

(2)理解要点。

1)建立并保持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标识、批准、发放和撤消以及职业安全健康资料实施有效控制的程序;

2)程序的作用是确保本要素中(1)~(5)项要求的实现。这5项要求既是编制该程序文件的依据,也是衡量该程序是否符合要求的准则。所有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和职业安全健康活动重要的文件和资料均应予以控制,但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侧重的是对体系的运行和风险的有效控制,而不是建立过于繁琐的文件控制系统,故在建立体系和运行体系中文件控制要注重实效。

6.运行控制

(1)规范条款。

“用人单位应确定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和活动,并应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加以规划,使之符合下列条件:

1)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

2)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

3)对于用人单位所购买和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标识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确保他们遵守用人单位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要求;

4)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对于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他们对人的能力的适应,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

(2)理解要点。

1)运行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际运作过程,控制的对象是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并需加以控制的运行与活动(包括维护活动);

2)针对上述运行与活动加以规划,建立文件化的控制(管理)程序,并在程序中规定具体的运行规范(或作业指导书),从而使这些运行与活动在控制程序规定的特定条件下进行。规范中需要加以规划并建立文件化程序的运行与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①可能引起事故、事件的风险;

②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偏离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

③用人单位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标识的风险;

④与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风险有关的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活动(包括他们对人能力的适应)。运行控制是确保用人单位方针、目标实现的主要支持机制之一,目的是保证对与所识别风险有关运行与活动的控制和消除措施的有效实施。用人单位在制定运行与控制程序时,应主要依据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的结果、已确定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三个方面加以设计。

用人单位常见的存在风险并需控制的运行与活动有:

a)风险作业任务;

b)危险物料的存储;

c)货物的采购和租赁;

d)承包;

e)安全装置和设备的维护等。

7.应急预案与响应

(1)规范条款。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并对其做出应急响应,以预防或减少与之有关疾病和伤害。

应急预案与响应计划应该与用人单位的规模和活动的性质相适应,并符合下列要求:

1)保证在作业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提供必要的信息、内部交流和协作以保护全体人员的安全健康;

2)通知并与有关当局、邻近和应急响应部门建立联系;

3)阐明急救和医疗救援、消防和作业场所内全体人员疏散问题;用人单位应制定评价应急预案与响应实际效果的计划和程序,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验上述程序。”

(2)理解要点。规范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与响应的程序,程序的作用是:

1)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在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时应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2)针对本单位的规模和活动的性质,制定所确定具体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预案与响应的计划;各类计划应满足本要素中(1)~(3)项内容的要求;

3)确定应急设备需求并予以充分提供,并定期对其进行测试;

4)如可行,应通过定期检验或演练测试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响应能力与效果;

5)依据演练结果,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应急情况,应对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并对纠正措施和程序的更改予以记录;

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应急预案与响应的计划应概述具体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并将外部机构的参与形成文件,并将有关其参与的信息与其交流。主要包括:

①所识别潜在的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

②确定应急期间的负责人及所有人员在应急期间的职责;

③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④疏散程序;

⑤风险物料的识别和位置及其要求的应急措施;

⑥与外部应急机构的接触;

⑦与立法部门及相邻部门的交流;

⑧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

⑨装置布置图、联络电话号码等在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

规范中潜在的事故主要是指火灾、爆炸、毒物泄露或事故性溢出及一般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潜在的紧急情况主要是指安全控制设备的失灵或损坏、特殊气候的影响、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突然停电等。其常见的应急设备有:

a)报警系统;

b)应急照明和动力;

c)逃生工具和安全避难所

d)安全隔离阀、开关和切断阀;

e)消防设备和通讯设备;

f)急救设备(包括应急喷淋、眼冲洗设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