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编者序断舍离,心灵的加法哲学

编者序断舍离,心灵的加法哲学

时间:2022-04-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编者序断舍离,心灵的加法哲学《断舍离》自去年7月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与青睐,社会上更是由此掀起了一股断舍离的风潮,媒体好评不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断舍离的实践大军中。而所谓断舍离的心灵指引,其实正是俯瞰的观点。这种由断舍离得到的心灵提升更准确来说是一种加法哲学,它会引导人们转换思考模式,不断地进行自我肯定,并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编者序断舍离,心灵的加法哲学

《断舍离》自去年7月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与青睐,社会上更是由此掀起了一股断舍离的风潮,媒体好评不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断舍离的实践大军中。很多人不断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分享自己的断舍离成果和心得,纷纷表示“断舍离真的令生活发生了改变”、“扔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心情真的变好了”、“终于明白了之前收拾一直不成功,是因为完全在胡乱收拾而没有进行思考”,也有很多人参透了断舍离在整理物品之外的力量,譬如应用在人际关系上,或是人生态度上。

在我看来,断舍离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能确实为每个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双重改变的神奇整理术。它的风靡,也正在于“断舍离”三个字背后所拥有的强大能量与不可言喻的吸引力。

如果说《断舍离》教给人们的是借由物品重新审视自我、认清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以“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替换“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让生活空间恢复原本该有的清爽与自在,那么这本《断舍离(心灵篇)》则是离开物品,走向更深的层次——心灵,指引我们达成心灵空间的清爽、舒适与自在。

断舍离的机制是,通过不断地“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与“舍”(舍弃多余的物品)的训练,最终达到“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的状态。而一旦到了“离”的状态,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拥有更深刻的洞察、更高远的观点、更广阔的视野,抵达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俯瞰的境界。而所谓断舍离的心灵指引,其实正是俯瞰的观点。

断舍离的观点教给人们的是运用减法哲学处理个人与物品的关系,俯瞰的观点则是教给人们如何认识更深层次的自我,瞬间掌握当下的“需要、合适、舒服”,有意识地、自在地、果敢地度过人生。

这种由断舍离得到的心灵提升更准确来说是一种加法哲学,它会引导人们转换思考模式,不断地进行自我肯定,并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例如书中所讲到的,拥有明确的目标一向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它也有可能带来自责——“我真是太没用了,怎么做都达不到目标。”很多人都容易像这样,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减分法看待问题,或是将焦点放在不安上,而如果能把焦点放在成功完成的事情上,改用加分法生活,一点一点地累积判断力、自信心,慢慢地将自己训练得更有意识性,那么生命就会慢慢发光发热。

和《断舍离》一样,作者山下英子女士在《断舍离(心灵篇)》当中也列举了一些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譬如,作者在第一章提到,有个三十来岁的女人,一直以来都无法丢掉父母留下来的十多本宗教书籍,并为此苦恼不已。当她终于把这些长久以来束缚她的书籍成功断舍离以后,她得到的是“书架上的空余,以及从父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那种无比轻松自由的感觉”。作者借此提出,很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身边最亲近的人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被动的,是不舒服的,那么就要果断地断绝舍离。也只有这样,人才有可能离开并不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去开拓一条适合自己的、轻松自在的人生道路。

此外,山下英子女士在解释俯瞰的观点时,除了“通过对厨房用品进行分类这样的实践哲学来学习”之外,还用了“观看内在”来解释,即把自己看作是“另一个自己”,通过“另一个自己”来审视自己。只要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就能帮助我们学会俯瞰的技巧,从而达成断舍离之后的心灵提升。

在《断舍离(心灵篇)》的最后一章中,山下英子女士提出了“余裕”一词。断舍离就是一种提倡余裕的哲学,而在本书中,作者再次重申了余裕的重要性——余裕是一种美,只有让外在的生活空间和内在的心灵空间都拥有余裕,我们才能真正将自己从自顾不暇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才有能力、有精神去吸收新的能量,并脱离自我的狭隘境地,站到更高远的角度,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发出关怀。倘若每个人都能到达这样的境地,那么我们整个社会就会更和谐,更自在,更具包容性与人文关怀。

我想,这也是断舍离的终极目的吧。

2014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