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是什么反应

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是什么反应

时间:2022-04-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和Ig 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以靶细胞溶解破坏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图5-2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二)常见疾病1.输血反应 由于输入异型血液所致。预防措施是分娩后立即给产妇注射Rh抗体,及时清除进入母体的Rh+红细胞。

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和Ig 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以靶细胞溶解破坏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所以Ⅱ型超敏反应也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重点提示

Ⅱ型超敏反应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 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靶细胞溶解破坏。

(一)发生机制

靶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使靶细胞溶解破坏(图5-2)。

(1)引起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都在靶细胞膜上,或是靶细胞表面抗原,或是外源性抗原吸附于靶细胞。

(2)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 M。在Ⅱ型超敏反应中,Ig M类抗体主要是ABO血型的天然抗体,而针对其他抗原的抗体则以IgG为主。

(3)靶细胞损伤的机制可通过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吞噬作用和ADCC作用3种途径引起,针对不同抗原可能会以某一途径为主。

图5-2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疾病

1.输血反应 由于输入异型血液所致。输血反应常见于ABO血型系统。输入的供血者异型红细胞很快与受血者体内的天然ABO血型抗体(Ig M)结合,迅速激活补体,导致输入的红细胞被溶解。例如A型血个体血液中含有抗B抗体,B型血个体血液中含有抗A抗体。若误将A型血输给B型个体,供者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与受者血液中的相应抗体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输入的红细胞被溶解。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症状。

2.新生儿溶血症 由母胎间Rh血型不符引起,多发生于孕妇红细胞抗原为Rh-,胎儿为Rh+,分娩时由于胎盘剥离出血,胎儿Rh+红细胞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如已产生Rh抗体的母亲第2次妊娠,胎儿仍为Rh+,母体抗Rh抗体(IgG类)即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红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及相关细胞,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症。患儿出现黄疸、贫血、肝大、脾大等。预防措施是分娩后立即给产妇注射Rh抗体,及时清除进入母体的Rh+红细胞。母胎之间ABO血型不符发生新生儿溶血症更为多见,但一般症状较轻。

重点提示

我国大多数人为Rh+,故因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比较少见。

3.自身免疫型溶血性贫血 可由感染、药物、代谢异常、肿瘤等原因使自身红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而诱发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引起。

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包括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为半抗原的药物,吸附在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上,使之成为靶细胞,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与血细胞表面吸附的抗原结合导致血细胞溶解破坏。

5.肺-肾综合征 因感染等原因使肺组织损伤、抗原性发生改变,激发免疫应答,产生抗肺的自身抗体。由于肺泡基底膜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成分,因此,抗肺的自身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从而造成损伤。临床表现为咯血、贫血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蛋白尿及血尿,严重者可死于肺出血或尿毒症

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病) 为一种特殊类型的Ⅱ型超敏反应。甲状腺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甲状腺刺激素(TSH)受体,正常情况下,受脑垂体分泌的TSH作用,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甲状腺素,病人体内产生了抗TSH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受体结合,模拟了TSH与TSH-R的作用,甲状腺上皮细胞产生大量的甲状腺素,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